但首先,我们要先看看这个命题是不是真的。华裔真的投票率低吗?有没有统计数据呢?这个数据是有的。
Chinese Cultural Centre in Calgary. By Greenwood714, CC BY-SA 3.0 Via Wikimedia Commons
华裔投票率低吗
关于投票率,我们先要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在加拿大,公民每年报税的时候,都会要求选择是否愿意将自己的资料共享给一个叫Elections Canada 的机构。这就是加拿大的选民注册机构。
只要你同意共享,那么你的资料就自动被记录在国家选民注册表 National Register of Electors 中,你就是一个合法的注册选民。这一点上,我们的选民资格的获得,要比美国容易得多。
只要你的信息在 Elections Canada 的资料库里,那么到了联邦大选的时候,你就会收到一张选举信息卡,这张卡即证明你的选民身份,也告诉你投票的时间和方式。在投票站或者邮寄选票时,你需要出示这张选举信息卡来证明自己投票资格。
而所谓投票率,就是在一次具体的投票中,实际收到的选票和注册选民人数之比。
加拿大的联邦大选投票率最高的时候大概在1950-60年代,当时大约有80%的投票率。之后投票率越来越低,2008年跌落到不足60%,近年来又有提高,2015 年投票率接近70% 。
那么为什么70 年代之后投票率开始下降了呢?一些人认为,这是因为这个时候加拿大开始大量引入外国移民,而外国移民的投票率较低,拉低了整体的投票率。而近年来的投票率开始回升,则可能与多元文化政策下,各民族自我身份认同的上升和政治参与度的上升有关。
当然,这种看法与其说是科学调查的结果,不如说更像一种经验性的感觉。但无论如何,外国移民的投票率低,尤其是华裔,这确实是一个事实。
比如,在一次对 2000 年大选的统计中显示,加拿大出生的人,平均投票率 79%,中国出生的人,平均投票率只有 70%,即使在亚洲人族群中,我们的投票率也是垫底的。
需要说明的是,外国移民投票率低的背后有很多原因,比如移民的收入情况,政治观点的情况,年龄分布的情况等。如果将这些因素都消除掉,那么移民的投票率并不比本土白人低太多。
但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因素是,民族性是否会影响投票率。调查显示,民族性确实有影响。在蒙特利尔的一项调查显示,华人社区普遍对政治缺乏兴趣,而同样是移民的希腊人社区,则出现高于当地人的投票率,他们对政治非常有兴趣。
对本国政治制度及价值观的陌生,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不仅华裔有,其他族裔也有。这也体现为越是欧洲裔的移民,他们的投票率就越高,因为他们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和加拿大是很接近的。
很多加拿大的华裔甚至分不清加拿大的议会制和美国的总统制有什么区别,以为大选的时候是选首相/总理是谁。结果发现自己连自己选区的候选人是谁都不知道。投票的时候就非常盲目了。
另外语言的隔阂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一些年纪较大的华裔根本看不懂选票,这是联邦政府的选举机构需要改进的地方,应该在投票点配置较大语种的翻译服务。
但还有一些原因,就需要归因于我们华裔的文化了。
By 松林 L from Toronto, Canada, CC BY 2.0 Via Wikimedia Commons
民族文化如何影响华裔投票行为
首先,在历史上,我们缺乏公民自组织的传统。欧洲无论是古希腊的公民大会,古罗马的元老院和日耳曼蛮族的部落会议制度,都带有显著的共和议事的特点。
欧洲人从传统上就认为大家的事儿需要大家商量着来。启蒙运动之后更是引入了主权在民的观念,国家管理的主权者,成为了全体公民。
但中国文化不是这样,中国的农业传统,早期过大的疆域和过早的中央集权管理制度,导致中国的文化倾向于一种圣人安排的观念。
华裔文化会认为讨论公共事务的安排,是更高社会阶层的人才要做的。甚至一些右翼华裔学者在 21 世纪还在鼓吹欧洲 18 世纪的投票权按纳税多少来分配的做法,也是这种资格观念的一个延申。
加拿大华人学者赖小刚则认为,从历史上来看,华人社会没有参政的传统,竞选不属于华人文化。这首先源于中国社会自古以来缺乏安全感。
中国历史上的王朝更迭,对华人产生了非常深远而强大的冲击。同时,对于老一代移民来说,飘洋过海初来乍到,语言上的障碍放大了内心的不安全感。
当人没有安全感的时候,首要需求是找一个自己能安身立命的行业。最典型的一代移民融入当地社会的路径是开小店、办餐馆、学商业、工程、计算机等,这些都是容易找到工作职业。
这时移民的最主要需求是先能够生存下来,政治上讨论的那些问题,投不投票,都和他们的生活没有太大关系。
其次,华裔在历史上缺乏宗教,导致我们的伦理道德观更多地是建立在一种实用主义价值观上,也是华人投票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们经常会听族人说:“这有什么用呢?”。我们判断一个行为好坏,更多地是看行为对结果是否有影响。这种观点,在哲学上属于“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在伦理学上则属于“结果论 Consequentialism”。即判断一件过去的事的好坏,以其结果来作为标准。
华裔因为缺乏宗教,而基本上保持了一种功利主义的结果论价值观。那么我们就往往会去想,我去投那一票有什么意义呢?能有什么结果呢?太小太小啦,几千万分之一的作用,那我为什么还要抽出时间,劳师动众地去投票点投票呢?这是很多华裔懒得去投票的原因。
他们不认为那是一件应该做的事情而去做,他们只有在能影响结果的时候才会去做。作为一个超大组织结构的国家来说,在投票的时候采取结果论的功利主义态度,显然是会让整个国家分崩离析的。
Vancouver's Chinatown.By Xicotencatl, CC BY-SA 3.0 Via Wikimedia Commons
为什么华裔移民总体偏右?
当然,如果你在加拿大生活多年并且对政治有一定关注度,那么你也许会发现,即使华裔有意识地参与加拿大政治生活,多数华裔移民的政治立场总体还是偏右的。
一般来讲,很多从中国大陆移民来加拿大的人,包括其他东亚、东南亚、南亚地区的移民,在政治立场上面都是站在右翼甚至极右翼,很少有站在左翼党的。
赖小刚认为,这是因为他们在观念上面和保守党非常接近,认为人不能懒惰,一定要勤勤恳恳地工作,所以无法接受左派“劫富济贫”的思想。
而保守党在近年来又对他们的立场和主张进行了很大的调整,也改变了自己的形象,不再宣扬白人至上、种族主义。
从2019年联邦大选结果来看,大多伦多地区很多长期以来是都是自由党把持的选区,变成了保守党的票仓。这获得了一部分华人的支持。
不过可惜的是,虽然居住在加拿大的华人占总体人口的比例和其他西方国家相比偏高,各个党派也从来没有忽视过华人的选票,但是华人从来没有作为一股政治力量,大到足以影响加拿大的政局。这是因为华人世界内部的分裂和纷争。
By Kalleung, CC BY-SA 4.0 Via Wikemedia Commons
华人二代三代是否有更多参政可能
那么未来加拿大华人是否有更多参政的可能呢?赖小刚认为,华人一代移民在本地参政有劣势,包括语言障碍、文化隔阂,很多人都是技术移民,教育背景中又缺乏对领导力、辩论的训练,因此从头学习竞选的规则和政治的艺术是一个艰难且长期的过程。
此外,东亚文化本身就不喜张扬,喜欢默默做事。但是政治恰恰需要张扬,需要竞选人自信地表达自己。这是华人不擅长的。
不过随着第一代移民安定之后,第二代、第三代移民会有机会进入专业领域,同时他们生长的环境也可能会让他们在政治上产生觉醒,这种情况理应有改观。
比如,一些新生代移民、年轻的留学生,思想已经和上一代有很大不同,一些人参政议政的想法强烈,所以现在整个华人圈的价值观也产生了非常剧烈的变化。
不过要想彻底改变华人参政积极性低的现状,从现实来看他们的挑战也不小。
第一代华人移民大多愿意将自己的技能传承给下一代,但这些技能仍是以“实用”居多。如果二代移民本身不是来自从政家庭,无法从家庭内部习得政治技巧。
(注:赖小刚系加拿大女王大学历史系兼职教授,本文部分内容由加美必读根据采访内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