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近日进行了美国政府换届以来的第二次通话。此次通话是半年多来中美政要间进行的唯一一次看不出多少火药味的对话。

中美官方发布的通稿中,看不到美方就新疆、西藏、香港等问题表达关切,也看不出中方交涉人权等敏感问题。

美国媒体引述美国政府的一位高级官员的话称,对话的语气显得“熟悉”而又“坦率”。法新社报道引述一位美国政府高级官员的话表示,两位领导人花了一些时间谈论过去的共同经历,语气是 “尊重和坦诚的”,没有 “说教”。白宫发言人普萨基(Jen Psaki)亦称,这次美中领袖通话的气氛尊重和诚恳,并没有说教或居高临下的情况。

坦率、尊重、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和谐迥然以往的氛围?



中美博弈。


中美3月的阿拉斯加对话会上,中国外交领域的高级官员杨洁篪激烈批驳美国没有资格,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

中国外长王毅近来在不同场合向美国提出了合作的前提条件。王毅8月16日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通话时说,美方不能一方面处心积虑遏制打压中国,损害中方正当权益;另一方面又指望中方支持配合。国际交往中从来不存在这种逻辑。

8月29日王毅对布林肯说,中方将根据美的对华态度考虑如何同美方进行接触。就在前不久克里第二次访华时,王毅9月1日直接提出中美气变合作不可能脱离中美关系的大环境。

此前7月下旬美国副国务卿舍曼(Wendy Sherman)访华,中国外交部副部长谢锋7月26日与其会晤时,也提到“美方不能一方面打压遏制中国,另一方面又指望中方在热点问题上给予无条件合作”。谢锋还向美方提出两份清单,一份是要求美方纠正其错误对华政策和言行的清单共16项,另一份是中方关切的重点个案清单共10项。王毅当时同舍曼会晤时提出了中方的三大底线。

为什么中美在经历争吵之后迎来了良性的沟通?中方将中美关系至于气候等一系列合作之前,并且提出三大底线两大清单,本身即是在提条件。

现在是美国接受了和中方的条件吗?是美国开始不再从实力地位出发和中国谈话?到底发生了什么?



9月1日,中国外长王毅应约视频会见正在天津进行中美气候变化磋商的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中国外交部网站)

无论是基于共和党的压力还是基于对华策略,强硬都会是拜登政府的首选。一开始拜登需要证实美式强硬还能获得多少优势。中方强硬以对,全面抗衡的态势是美国没有料到的。当拜登政府提出中美关系在应该的时候是竞争性的,在可能的时候是合作性的,在必须的时候是对抗性的时,本身说明美国还是需要合作的。中美都非常清楚双方有合作的需要。正如对抗是必不可少第一部分,合作也是难以或缺的一部分。

中方目前提出的种种条件,是提醒美方要坦诚看待双方的合作,承认合作的必要性。不要无限扩大双方对抗的基本面。合作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刚需。如果中方拒不配合,美国也很难从合作中攫取红利。

当美国将合作作为权宜之计时,中方则将合作当成了撬动对抗的筹码。中方频频提条件,将合作置于中美关系之前,不是政治化的操作,也不是恶意的捆绑,而是告诉美国——没有无条件的合作。美国不可能随心所欲将竞争、合作、对抗区分开来。



拜登上台后第一回合较量,北京胜。


中国非常清楚中美关系未来会面临何种困境。如何扩大合作的占比,如何缩小对抗的成分才是关键。中方的用意是用合作来撬动对抗。美国的软肋是合作,美国不能忽视这一诉求。

习拜和谐对话,这是尊重平等的开始,是北京第一回合斗争取得的成果。

如果能够用表面上的好好说话来换取中方的配合,拜登政府也乐于更加灵活。美国会有限度地承认中方的大国地位,给中方以尊重。特朗普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并不聪明的大张旗鼓的制华措施,也就是中方对美国提出一些清单内容,很有可能被拜登政府抛弃,这可能会赢得中方的好感。

但长远来看,美国很难克制对抗的冲动。北京不可能指望美国完全放弃对抗中国的战略意图。拜登政府如何制定更加切中要害的抗华举措,是需要加以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