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地球人研究报告(ID:diqiuren005),作者:你的外星小姨,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美国物理学家杰克·H·赫瑟灵顿,可能是把论文玩得最野的人。1975年,他发布了一篇低温物理领域的论文《Two-, Three-, and Four-Atom Exchange Effects in bcc 3He》,讨论了固态氦 -3 不同温度下的物理性质。
这是一篇在未来极具影响力,不断被后人引用的论文。而其第二作者,是他家里养的一只猫。
这其中有不少理由。一部分是因为,尽管创作者只有作者本人,但他在写论文的时候频繁使用了“我们”等复数人称。因为懒得改,他就顺手把猫列为二作,其乐融融。(据说这事被发现,还是因为有其他学者想找二作聊聊。)
在几十年前的学术界,这恐怕是对自家宠物的最高规格感谢。但时至今日,想这样通过论文来赞美自家宠物,已经变得不再稀奇。人们时常在论文致谢里提到自己养的猫猫狗狗,甚至还有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
你可能想象不到,现在的学生们都会在论文里感谢什么。(以下致谢内容均取自于知网内公布的论文。)
猫>狗
在更崇尚理性的学术界,致谢通常是一篇论文里唯一感性的部分,也是最不被重视的一个环节。在早年,出于对论文的严肃态度,致谢的态度也往往是拘谨而克制的。但随着越来越多鲜活的年轻人开始搞学术,在论文致谢里,我们开始能看到一些新奇的事物。
首先是宠物——在论文里感谢宠物早已不是新鲜事,根据知网上的公开论文显示,在论文的致谢部分中,猫的出场率明显高于狗。
人们更倾向于感谢宠物猫的陪伴,以及其带来的“放松感”。
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完成的论文,猫在致谢中的出现率相较更高。
一只毛茸茸的猫,对于学者来说已经是标配。
狗的出场就相较更少的多。当然,这并不是因为狗子更不值得喜爱,而是相较而言,猫更适合作为写论文期间的陪伴宠物。
《再社会化:微信使用对老年人社会资本的影响研究》
不过也不是所有猫都那么懂事——这也让人们对它们既爱又恨。
值得一提的是,一种特殊的“宠物”也会在论文里出现:实验动物。
在医学或生物领域,实验动物是必要的存在。大量的论文结果,都于动物实验中产生。
医学生们对这些动物心怀感激。在医学论文中的致谢里,作为实验对象的老鼠、兔子常常会被提及。
虽为三言两语,但永远不失敬畏。
这也是论文致谢的真正含义:感谢、铭记那些在推动科学发展的存在们。
要不是你……
感谢XX的帮助,如果不是你……我论文早就写完了。这是近年来论文致谢里比较常见的一种文体:反向感谢。
反向感谢的精髓在于,要先抑后扬:先是把对方捧到天上,再来一句“要不是你我早就写完了”来制造喜剧效果。
他们之所以用这种方式来感谢,倒不是真的责怪对方拖延了论文进度,而是用一种年轻且幽默化的方式来抒发情感。
你总能从那一半埋怨一半感谢的话语里,看出当代年轻学者们的鲜活劲儿。
即使你可能只是游戏打的比较菜,都有可能荣登进舍友的论文致谢里。
值得一提的是,“前男友”们在这类致谢里经常出没。
这给了广大男性同胞一个警示:如果在和女学生的交往过程中过于“渣”,搞不好还会被记录在论文里名垂青史。
至于“女朋友们”,你们的“不出现”就已经是种原罪。
有的偶像歌手,甚至因为唱歌太好听都要被阴阳怪气一番。
这类的适度幽默,在学术界开始更加常见。搞科研等于老古板,这种偏见已是过去式。不管你研究的方向有多硬核,在可以适度发挥的致谢里,人们啥都敢写。
万物皆可谢
从论文的致谢中,我们经常可以瞥见作者的学生生涯一角:人际关系好的学生,常常会感谢自己的众多好友;深受导师青睐的学生,往往会大肆赞美老师的优点;喜欢学习的学生,往往会提到本校的图书馆。
至于干饭型选手,他们的致谢看起来则像是报菜名。
对新生而言,研究学校食谱,或许还不如翻翻致谢来得实在。
无论是麻辣香锅还是烧烤,学生们开始在致谢里感谢任何给自己带来治愈感的事物。
它们或许在旁人眼里看来不值一提,但对作者本人而言的价值却难以量计。
奶茶咖啡等提神饮品,在致谢中算是最常见的物理食粮。至于精神上的慰藉,则是各类轻松类型的影视剧出现率较高。
值得反复观看的长篇动漫,或是老牌情景喜剧,经常被学生们重点提起。
也不乏有一些新鲜事物入席。
感谢偶像、音乐创作者已经是致谢里最常出现的现象。毕竟求学路漫漫,没歌听怎么行。
比较有意思的是,越是高质量的、经久不衰的偶像,在论文致谢中出现率越高。
除此之外,游戏也逐渐开始成为学生们感谢的对象。
虽说这样多少会显得自己有些不正经或是“中二”,但这也是青春留存的最好证明。
至于最新奇的致谢,那可能是感谢小偷的这位。
爱、支持、希望
一篇名为《癌症晚期患者死亡认知的社会工作实务探索》的论文致谢格外令人印象深刻:这篇论文在调研过程中,多位癌症晚期患者提供了宝贵的数据,但却在作者完成文章之前遗憾离世。在致谢中,作者写下这样一段话。
寥寥几笔,分量却很高:这些患者们的存在与离去,并非没有意义。他们在生命最后贡献出的讯息,促使了这篇论文的诞生。而这一篇论文,又或许能在此后启发出更多的科研成果。
除去学者们的付出,这些常常不被注意到的事物,正在暗中推动世界前行,它们大多是爱、支持、希望……在论文致谢这个最具人文关怀的部分,我们能看见他们的身影。
譬如逝去的亲人。
永存的偶像。
在迥然相异的科研领域,一些相同的存在正在激励人们前行。
我们很难说,他们究竟对这些论文的实质性诞生有何种影响。
但倘若没有这些,世界也定不会是如此这般。
在庞大的论文库内,无数篇致谢给人这样一种感觉:这部分文字,永恒记叙下了作者的一部分人生。
本科生论文感谢最多的是父母、爱人;到了研究生,老婆/老公的支持又成了他们背后的靠山;在博士论文里,感谢孩子的出世开始更为常见。
我们常常认为,科研成果的诞生,更多得益于理想、意念等宏大的事物。但实际上,那些如上述所说的——微小的爱与支持,才是学者们最大的动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地球人研究报告(ID:diqiuren005),作者:你的外星小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