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杭州西溪湿地,知了还在唱个不停。

河渚桥的杨先生糕点文化体验店里充溢着酥香,以及直播间的热闹。

“超级好吃,现做现发,抓紧手速,给大家宠粉价格。”小哥哥主播早10点晚10点一刻不停。



这家店开在西溪湿地景区10多年了,有招牌杨先生麻花等传统手工糕点,也有网红白桃乌龙芡实糕等创新糕点。



42岁的丽水人杨发伟是这里的掌门人。上短视频平台拍视频,他总是这样,穿一件洁净的立领白衬衣微微一笑。



来杭州打拼20多年,从城西骆家庄菜场不到9平米的铺子起步,如今在西溪湿地体验店达到1200平米,年销售额几千万,似乎弹指一挥间。

他跟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说,睡在菜场阁楼的时光,是我人生最苦也最甜的时候,现在更多的却是痛苦。



“最苦也是最甜的时候”

天还没亮,伴着农贸市场进菜的吵闹声,杨发伟从铺子上的小阁楼醒过来。不久,从这个不到9平米的小铺子里,开始飘出麻花的香味。这是21世纪初平凡的一天,也是杨发伟创业之路的开始。

“那是我最苦也是最甜的时候。”杨发伟回忆起那段时光不禁笑起来。

2000年,杨发伟离开丽水老家,来到杭州打拼,在骆家庄农贸市场开了一家调味品店。没过多久,隔壁糕点铺的老板打算出店,杨发伟就接手了这个不到9平米的店,并跟着学习了一些糕点手艺。“当时他的店里没有麻花,但是我本来有这个手艺,就想着为什么不卖麻花呢?”这个铺子就成为了杨发伟的第一家麻花店。

店面虽小,但五脏俱全。杨发伟在屋里架了一层阁楼,楼上可以睡觉,楼下就是糕点加工的场所。

杨发伟的糕点店很快就得到人们的认可,周边常来市场买菜的顾客也会常来买糕点。“每天从早做到晚。那时候一天能赚七八百,买彩票人家一张两张买,我可以一把两把地买。”说起来那时的业绩,杨发伟藏不住地得意。

一个人,一家小店,热气腾腾地开了四年。

笃定一生只做一件事

那就做到极致

在菜场那4年,每天凌晨4点,杨发伟是在蔬菜摊卸货的喧嚣中醒来,然后开始揉面的。

这个勤勤恳恳的年轻人内心向往着更大的窗口。

不做糕点后,他尝试做了5年快餐生意。每天只睡4小时,最耀眼的成绩是一天卖掉5000份快餐。

但他很快发现了瓶颈,直到他租下西溪湿地一间200平米的小店。继续做了一阵餐馆,他有闲暇出去走走看看,最终决定做回老本行。

“就卖麻花,游客总要带点什么回去吧。”

这么想着,杨发伟同步开起了淘宝店,没两天就有了订单,从三五个快递到几千个,销量暴涨。

那是2013年,淘宝零食正兴起。第二年,他就开出了工厂。

兜兜转转,杨发伟的心里越发清晰了一个念头:笃定只做一件事的话,那就把这件事做到极致。

他钻研用米粉做麻花,发展了火鸡、榴莲、海苔等10多种口味。

他家的麻花也是最早涉足直播的。如今抖音的带货量一天有上万单。

他也从工作间走进了镜头里,讲父辈的麻花和工艺,“年轻人说,我长得丑,其实最容易火。”

这些年轻人为主的线上运营团队也发展到四五十人,创下年销售额占比80%左右。

陆续关停了扩张时开的10多家分店

飞速发展也面临阵痛。

因为管理模式落后,杨发伟遭遇了问题,但他很快就调整思路。

果断开始陆续关停扩张期开的分店。到疫情那一年,10多家分店全部关闭。

而他耗资一千万打造的西溪湿地体验店在同一年开张。

“一开张就碰上疫情,其实这家店到现在也是亏损的,全靠线上销售额去覆盖。”传统糕点踩准了新媒体风口,迎来了一线生机。

奶奶土锅炸出的麻花

是一种情怀

丽水小山村的一口土灶锅,炸出最初的那口麻花,也烹起杨发伟的情怀。

“我奶奶做麻花很好吃,我从小在她旁边给她打下手,生个火鼓个风的,慢慢就学会了。”杨发伟说,以前逢年过节,村里人家都会来邀约做麻花。

而他跟奶奶学到的,又不仅仅是做麻花的手艺。

“我奶奶很讲究的。做麻花不是要裹红糖嘛,就要熬红糖汤。我和弟弟看着那个火候差不多了,就喊差不多可以了吧。我奶奶就不行,她要用筷子挑一点红糖,放到冷水里,再捞出来抻这块糖,看它拉丝的程度怎么样。一定要这样判断可以了,才会关火。”杨发伟表示,他做麻花二十年,还是觉得这样的土方法最管用。

店里的麻花,除了米做的麻花只能用机器做成之外,其他的麻花都是手工制作。“面麻花也能用机器做,但是味道就是不一样。”



该讲究的绝不将就,是杨发伟一直坚持的。

“我爸爸做麻花在当地小有名气的,他尝过我做的,说现在我做的比他做的好吃!”杨发伟笑着说。

一天房租1.5万

他说一刻也不敢懈怠

“开西溪湿地这个店花了一千万,今年新的工厂面积扩大了3倍。”杨发伟打趣,每天一睁眼,光一天的房租就是1.5万,一刻也不敢懈怠。

现在,杨先生的手工麻花已经入选西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很多人问他,手工做出来的糕点比机器好吗?

“其实我也不知道,我不想这么多,就想一个一个糕点地做,吃得住苦,踏踏实实做,20多年都这么过来了。”杨发伟笑起来,“当时有个小姑娘尝了我的糕点,后来变成了我的老婆。”

而他的老父亲也没想到,丽水小山村的麻花在全国开了花。



那些传承至今的细微美好,穿过旧时光,去到了更多人身边。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方力 见习记者 刘玉涵 通讯员 涂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