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vivo做芯片的传闻在业界沸沸扬扬,甚至有人通过招聘启事,猜测vivo的芯片项目已经上马,即将通过实验室测试阶段。


彼时,对于vivo的芯片计划,vivo执行副总裁胡柏山并未否认。


他坦然地表示:“纯芯片设计团队需要一套开发流程,需要对应的设计工具和代工厂的配合,因此vivo的核心还是前端,首先是构建这方面的能力,之后是否要继续深入,还要视情况而定。”


行事低调的vivo对于江湖传闻,并没有选择广而告之,以致在此后的时间里,vivo的芯片项目一度被坊间所遗忘。


8月27日,vivo执行副总裁胡柏山在媒体沟通会上,正式宣布了V1专业级影像芯片落地,并由9月发布的vivo X70系列首发搭载。


近年来,vivo不断攻坚影像系统,而深入芯片层面的研发尚属首次,在胡柏山看来,不同于屏下指纹、屏下摄像等技术,芯片的研发工作周期长、难度大、投入高,但它能为用户提供更全面的体验。


为什么做V1?


在手机的影像系统中,影像芯片、镜头、感光元件起到决定性作用。图片或视频的色彩饱和度、细腻度、整体层次感、细节表现,都需影像芯片的算法处理后,才能完整的展示。



在特殊场景下,如暗光环境、夜间,手机需要强大的算法来弥补光学和感官器件等物理上的差距。但受限于手机内部狭小的空间,影像系统在特殊场景下,往往存在着一些难以调节的“矛盾”:如在夜景视频拍摄时,为解决进光量不足的问题,传统做法:一是强行提高进光量,这会导致视频中出现更多的噪点;二是拉长曝光时间,由此不得不降低帧率。


而V1影像芯片存在的意义,正是通过更加强大的算法,去弥补智能手机在影像系统上的先天不足。


得益于V1影像芯片针对高速数据处理的针对性优化设计,实现了在低功耗的前提下,多成像算法并发实时处理。以往模糊的夜间视频,在 V1影像芯片的“注视”下,让画面变得“一目了然”。


V1影像芯片解决的另一大问题是手机SoC日渐沉重的“负担”。近年来,随着手机SoC性能的不断提升,部分手机厂商将影像算法置于SoC层面,在将SoC性能挖掘到极致的同时,也造成手机耗电量和温度的逐渐升高,而vivo的解决思路是通过V1影像芯片将算法固化,把软性的算法变成硬件,功耗和发热自然能降低。


此外,胡柏山还表示,“V1影像芯片是vivo在视频长赛道的第一款芯片支撑,目前聚焦的重点还是普通夜景、风景,但未来将可能在细分场景上进一步聚焦,并通过不同的算法支撑,是未来V2、V3等后续迭代产品的发力点。”


vivo影像蓄力,胡柏山的否决票


对于vivo是否会涉足其他领域的芯片,胡柏山坦言,“只要行业有的,能提供成熟解决方案的,原则上我们不会自己做,我们要做的是这个行业内,别人没有做起来的。”


这也是vivo选择开发V1影像芯片的原因。在此之前,行业内并没有专为解决夜景场景的影像芯片,而V1影像芯片的出现恰好填补了这一市场空白。影像是vivo长期以来所布局的重点,也是vivo对于消费者认知、洞察的结果。



另一方面,独立影像芯片的研发,是vivo迈入高端市场的重要一步。


国际上,通常将600美元作为高端手机市场的门槛;在国内,通常将4000元人民币设为高端市场的准入门槛。


进入这一市场,意味着手机厂商需要为产品赋予足够的特性。在当下的智能手机市场中,大部分手机都使用着同样的“公版SoC”,因此厂商更愿意对手机进行一些细枝末节的升级。


但在很多时候,这些升级只能成为个别手机在短时间内的“独特卖点”,难以支撑厂商手机品牌的长效发展,因此难以支撑厂商在高端市场的高额溢价。


iPhone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从iPhone X开始,似乎每一代的iPhone在硬件的提升上都乏善可陈,但后续销量却屡创新高,究其原因是苹果用户对于IOS系统和苹果手机在整体设计上的认可。


对此,胡柏山表示,“我们其实有一些超前的技术,我都把他们否了,觉得对于用户来说真实意义不大,很大程度上都是自嗨。”


在胡柏山看来,如果一项技术对消费者的触动不大,又没有什么实际意义,那么这项技术就只能算是中间状态的过渡产品。“即使这个产品可能在未来三年内都无法实现量产,但没关系,因为那代表了一个足够震撼的未来。”


与此同时,在进入高端市场后,厂商还需要面对市场可能存在的跨地域、跨消费群体的问题,而影像正是这些不同消费人群所产生的交集:用户对“美”的追求是不变的。


长赛道,铁三角


随着华为手机业务受阻,国内手机市场中形成了OVM三分天下的局面,对于这三家手机厂商而言,他们已经代表了目前安卓阵营中的风向标,也都面临着一个困境:全球范围内,已经没有厂商能够成为他们可参照的对象,往前的每一步,都将是“微光中的探索”。


在此背景下,vivo经过几年的用户与技术动态研究,把未来vivo需要发力的长赛道做了梳理,并总结为:设计、影像、系统、性能。


vivo所定义的长赛道有两个特点,第一是消费者持续关注,有持续的高要求。第二就是在这个赛道上,vivo可以实现持续迭代,有足够的可为空间。



比如最近大火的屏下摄像技术,由于缺乏太大的迭代空间,vivo并没有选择盲目跟进。“屏下摄像头目前对于拍照效果的影响还是比较大,我们认为短期不太适合上产品,不符合我们整体影像标准”,胡柏山表示。


未来芯片主要布局是服务于长赛道,而影像就是跟芯片强相关的其中一条赛道。


两年前,胡柏山曾表示,vivo的研发指导思路是“站在后天看明天”,在这一理念下,vivo内部形成了一个“铁三角”体系,分别是产品规划、技术规划和技术预研。


而这一体系的核心是基于对消费者需求的洞察。胡柏山举了一个鲜明的事例:人们从自身的使用角度来感知,会发现分享的大部分照片环境光比较充足,为什么弱光的照片很少分享?不是因为大家没有这个需求,而是因为在弱光情况下成像效果比较差。


X70的专业模式,以及V1影像芯片的产品定位也都是来源于此。胡柏山指出,在后续的V2、V3等迭代产品中,vivo仍将在每代芯片的研发过程中确保有足够的用户洞察和明确的产品需求输入。


当然,用户需求并不等同于简单问用户要什么,因为在大多时候用户无法提供一个专业的方法论,比如用户需要一副能够实现单手操作的无线耳机,那么厂商依照这样的需求,为耳机添加光学传感器和运动加速传感器,让耳机实现“开盖即连”。


因此,vivo在消费者洞察之外,提出了更深层次的构思——场景构建,即站在某个相对具体的场景中去发现用户的需求。


胡柏山表示,“用户的需求得放到场景里面才能转换出来。没有场景的用户需求是一个伪需求”,这也是vivo长期践行设计驱动的集中体现,“对于vivo来说,设计驱动是我们未来10年、20年持续要努力的目标,我们要构建起设计驱动的体系和价值观,创造出改变世界的产品和服务,为用户和行业带来全新的价值和体验”,胡柏山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