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手机市场,最缺的可能就是新鲜感。十几年前,从电容式触摸屏替代了实体键盘起,消费者和手机厂商们就已经被困在了名为“同质化”的怪圈里——方形的手机,正面一块屏几个键,背后是一个两个或者更多的镜头,手机的大致形态就被定格在这里。

 

虽然产品的定义早已完成,手机里集成的技术却在空前发展。当然也有新的技术早晚会像曾经的电容触摸屏一样,再度改写手机的形态——这项技术可能就是OLED。差不多就是在十年前,工程师们就开始尝试用这种多彩、柔软、薄如纸张的新工艺,来改变手机呆板的形态。

 

当年,他们先把OLED折弯、固定,造出了一批弯曲的屏幕。2013年,第一款曲面屏手机LG G Flex发布,香蕉造型的纵向弧形屏幕,看起来富有弹性和张力,但这种形态最终被市场淘汰;2014年,第一款曲面边框手机三星Galaxy Note Edge发布;2016年,国产第一款曲面屏手机vivo Xplay 5发布……

 

柔性OLED很快成为旗舰手机的标配。苹果将它用于处理屏幕排线,以获得屏幕四周黑边等宽的“强迫症”产品审美,而安卓世界则将柔性OLED用于弯折屏幕的边缘,以让大屏手机取得更圆润的触感和观感。

 

我们当然不满足于只让手机有一个弧形的边缘。也就在手机开始用上柔性OLED的那几年里,让OLED彻底动起来,成了工程师的新目标。

 

折叠的魔力

 

一些怀旧的网友,仍然在怀念着老式的翻盖手机。

 

上个月,日本电信电话公司NTT刚刚为老式手机定下了一个“死亡日期”:2026年3月。届时,日本自1999年推出的、为上个时代的功能手机提供的网络信息服务“i-mode”将退出历史舞台。在智能手机时代来临之前,这项服务可以让老式手机收发邮件、看新闻看图片,乃至下载老式手机游戏等。

 

为了纪念这个时代的终结,NTT找来了400部老式手机,举办了一场特别的毕业典礼,其中绝大多数都是翻盖手机。


来源:NTT docomo
来源:NTT docomo

 

形色各异的手机,记录下这个个人消费电子的黄金时代。而今天手机形态空前统一,我们更要好奇的问题反而是:在长达二三十年的老式手机的历史中,翻盖怎么成了那个最佳、最经典的方案?

 

部分原因,可能是它赋予设计者体现其作者性的机会,一代设计师们面对的是可塑性更强的材料、更精密的加工工艺、电池与电路的集约化也给设计留足了空间。另一方面,让翻盖手机打动消费者的关键因素,是折叠形态本身的优势:更大的显示与操作面积,让手机的使用过程更高效。这种使用上的便利,也让日本市场的翻盖手机在智能手机浪潮中“苟活”了好些年。

 

在智能手机的时代,折叠屏,就是翻盖手机的精神续作,是那个每天陪伴着我们的东西的更优的方案。厂商们当然早早盯上柔性OLED的潜力,在三星推出第一款柔性屏手机概念机的2014年CES,他们的CEO也拿出了一张可以自由弯折的屏幕“Youm”。但从一块屏幕,变成一部手机,则过去了四年时间——直到2018年,三星第一部折叠屏原型机才姗姗来迟。

 

想必其中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折叠的机械结构、屏幕的覆膜保护,以及手机本身必不可少的其它原件的设计,等等。实际上,第一代折叠屏手机,跟概念展示机也没什么区别:


  • 直接内折的结构,手机很快就会产生折痕;

  • 仿佛手机贴膜一样的屏幕表面工艺,甚至能让使用者产生误会,直接把屏幕撕坏;

  • 折叠工艺没有保护好,在关键的铰链处进灰导致屏幕报废;

  • 永远比当年旗舰机差一截的性能、电池和影像能力;

  • 当然,还有一直没有很好解决的软件问题。

 

尽管为折叠概念买单的消费者,往往都做足了心理准备。但消费者对缺陷的包容是有限的。而从第一部折叠屏诞生至今,又是四年过去了,手机市场也变了天——从一个欣欣向荣的增长市场,变成了存量竞争;而随着5G的迅速推广普及、手机性能的长足进步,消费者换机的动力不足,每部手机平均的使用时间,从18-20个月增长到25-31个月,在这种时候,再给消费者一部亮点多、缺点更多的折叠屏手机,逐渐变得不合时宜。

 

在vivo产品副总裁黄韬看来,大多数折叠屏用户,上一部手机可能都是旗舰机,当他们换到折叠屏的时候,需要尽可能确保继续享受旗舰级的产品体验,不能为了折叠,而牺牲基本的旗舰体验,比如常用的外屏、比如拍照、比如屏幕指纹、比如无线闪充。


“其实这些在直板旗舰上都是标配的东西,在折叠屏上,却一个个都是老大难。不做这些东西,产品不是不能上市,但我们心里过不去这个坎。”


折叠屏手机,是时候升级了。就在昨天,vivo发布了他们第一款折叠商务旗舰,vivo X Fold,并将其定义为“折叠屏2.0”——或许这就是让折叠屏手机,再现翻盖手机的辉煌的历史转折。


四年磨一剑

 

本文开篇我们提到,vivo是第一个造出柔性曲面屏手机的国产厂商。但同样源于柔性OLED的创新,vivo的折叠屏手机,却是今天主要手机品牌中最晚到来的那个。

 

这种矛盾从何而来?

 

答案很可能正是折叠屏的复杂性——在vivo X Fold正式发布亮相之前,黄韬曾经发了一条微博,说早在四年前,vivo就开始了对折叠屏手机的研发工作,前后推敲过几十版方案。

 

但就像早期折叠屏手机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它绝对谈不上是一种“对得起消费者”的优质产品,因此,vivo就选择了另一种路线:慢慢造、给用户最好的折叠手机体验。

 

问题是有答案的,但是需要时间。事实上,让vivo走得慢的,并不是源于技术的落后,而是力图在一部折叠屏手机里,一次性解决先前问题的苛刻要求。公开资料也表明,在过去的四年中vivo申请过上百项折叠手机专利,今天,这些技术预研组成的阶段性成果,就是这部vivo X Fold。

 

它的确解决了曾经困扰消费者、阻碍折叠屏手机普及的一些关键问题。

 

比如最重要的问题:折痕。今天厂商们已经形成了一些阶段性的共识,比如内折+水滴型铰链,就是目前折叠屏手机最实用的方案。水滴型铰链可以让屏幕的折叠半径不那么小,因此不会产生影响画面显示的深折痕。但它也不够完美,比如它产生一条中央凹陷、两边凸起鼓包的横截面是M型的屏幕起伏——当然,比起直接弯折,这种起伏要轻很多,但在黑屏或者屏幕反光时,存在感仍然很强。


水滴型折痕的屏幕起伏示意图
水滴型折痕的屏幕起伏示意图

 

为了解决这个M型的折痕, vivo X Fold启用了一系列先进航空级材料:钛合金、锆合金(液态金属)、碳纤维板、应用于火箭发动机外壳的18Ni250等,打造了由一系列复杂的龙骨、浮动中板与抓夹结构组成的铰链——航天级浮翼式铰链。它能在打开屏幕时平整托起屏幕、在折叠时实现全行业最小的水平折叠水滴,控制整机厚度。与其配合的,是内屏的UTG玻璃盖板,相比传统的高聚物面板,进一步减小折痕。



这是vivo X Fold最重要的创新,它让折叠屏手机这块来之不易的屏折痕更浅、寿命更久——根据德国莱茵的测试认证,vivo X Fold可以在经历30万次弯折测试后依旧可用,如果按照每天开合100次计算,也可以使用8.2年,远远超过今天平均2年左右的手机更换周期。而根据财联社此前的爆料,仅仅这一条铰链,其成本就超过1200元,由苹果供应链厂商生产组装。

 

另一项困扰折叠屏手机用户的常见问题,则是内外屏的偏差。内折形态的手机,还需要一块与普通手机无异的外屏,但在严苛的厚度控制之下,内外屏之间往往要有所取舍——在早先的折叠屏手机中,就因为屏幕的差异,经常会在使用中产生割裂感,小屏与大屏更像是在用两台完全不同的设备:颜色不一样,刷新率不一样,软件体验不一样。

 

大屏很重要,往往会采用更好的屏幕,但小外屏的使用率,其实可能更高。vivo X Fold提出的方案也很简单:内外双120Hz旗舰屏,并通过精细的选型与调校,实现两块屏幕的显示一致性。

 

而为了内外屏体验的一致性,vivo还为X Fold再做了一次“行业第一”,首次实现内外双屏均配备3D超声指纹识别,在内外屏上,都能用指纹解锁手机、安全支付。

 

在性能上,vivo X Fold也达到了全面旗舰水准。作为手机厂商的拳头产品,折叠屏手机更面向要求苛刻的高端用户,因此折叠屏手机也理应拥有全面强大的性能,但在折叠屏的复杂结构中,为主板、散热系统、影像模组和大电池寻找空间,成了工程学上的难题。vivo X Fold,成了少有的不让用户纠结的折叠屏,骁龙8 Gen1、闪充大电池、旗舰主摄、潜望式长焦,甚至独立Hi-Fi芯片,在vivo X Fold中都没有缺席,相对于年度旗舰,消费者不再需要为了折叠屏而牺牲其它体验。


 

在一系列的工程与设计创新下,vivo X Fold成了折叠屏走进2.0时代的关键转折点。它真正解决了曾经的产品矛盾,是满足用户真实需求的折叠屏,也让折叠手机有了挑战大众市场的底气。接下来,就看市场能否接受这个概念了。

 

vivo的变与不变

 

实际上,本次vivo的发布会,令人感到意外的,不仅仅是迟来的折叠旗舰,还有vivo产品线本身的重整与升级:与折叠商务旗舰vivo X Fold共同登场的,还有一部大屏商务旗舰vivo X Note,和原本的X数字系列有些不同,这两款产品的外观风格和价值方向,都是一种更成熟、更专业的新商务感。

 

问题来了——它们为什么属于X系列?以及,vivo X系列手机,这些年里一直都是高端影像手机,商务机怎么加入了这个系列呢?

 

这才是vivo今天谋求的变局,它与市场竞争有关,又指导着手机产品的定型。在过去十年中,vivo X系列积累了1亿用户,这些人也会成长、变化,vivo需要跟着他们一起去做改变,才能看到更大的世界。

 

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vivo很少提出的“商务“概念。

 

一个不容争议的事实是,中国的商务精英手机市场,近年来在众所周知的因素下,始终缺少核心竞争玩家;而另一个手机市场的经验之谈是,很多手机品牌都曾经直指商务诉求,试图面向“成功人士”打造产品,但成功者了。

 

究其原因,是商务旗舰手机,必须是性能、影像、续航等一系列能力的叠加,但又不仅局限于此,需要基于旗舰的体验,再将产品造得更高效、安全、体面。很多厂商在打造旗舰手机时,很容易掉进“商务”这个概念坑,比如做不好基本的性能优化、做不到系统的安全流畅,就妄图竞争商务精英市场。溢价没那么好赚,品牌也没那么好升级。

 

vivo是这个市场最新的竞争者。作为今天市场份额最高的手机品牌之一,vivo的软硬件实力积累、消费者洞察都足以让他们面向高端市场做正向研发,而在vivo两款最新的商务旗舰上,我们的确看到一些不同以往的迹象:在全方位的旗舰硬件、优雅设计之外,vivo更为新机准备了面向商务市场的关键升级:安全和高效。



 

论安全,vivo首次对骁龙8 Gen1 SPU安全芯片进行深度挖掘与适配,结合高通安全芯片的能力,从芯片、内核、框架与应用四个层级,全方位覆盖手机的安全与隐私守护。在备受好评的Origin OS中,加入了数十种隐私功能,比如原子隐私系统、模糊地理位置等;论高效,在vivo X Fold中,加入了更适应折叠屏的多任务处理,让折叠手机成为沟通神器、炒股神器,并且行业首发与Mac电脑跨设备办公的功能,解决多端办公的真实痛点。

 

满足商务需求,首先要给用户提供更先进、更贴近需求的产品,而在vivo创始人、CEO沈炜的新春致辞中,“坚持科技创新,坚持以设计驱动打造伟大产品”正是vivo的价值观所在,它与打造商务旗舰的思路异曲同工。

 

第二个问题则是:vivo X系列承载了什么?

 

在过去的几年中,vivo倾集团之力打造了科技前沿的NEX系列,它成了vivo的技术高光和手机形态创新的排头兵——率先打造升降式摄像头和真全面屏、创新性地打造前后双屏手机……坊间曾有传闻,vivo的折叠屏手机可能被定名为“NEX Fold”,但最终它被归属于X系列。

 

这种做法其实也有一些显而易见的好处。最重要的,是形成品牌的合力,即X系列就是vivo的代表作,不论是给年轻人的影像旗舰,还是给商务精英的折叠旗舰,它们都是vivo品牌的代表;而对于折叠屏产品本身,其“折叠屏2.0”的时代定位,它也必然需要打入大众市场去做验证,而非另起一个概念般的、高高在上的名字。

 

某种程度上说,将技术创新旗舰放到X系列,反而是vivo产品线的回归。事实上自vivo智能手机诞生起,X系列就始终是vivo最重要的产品。第一代vivo X1是vivo智能手机的里程碑,它提出了新的Hi-Fi手机概念,并实现了当时全球手机的厚度记录6.65mm,而在后续的vivo X系列中,也诞生了诸多行业首发技术与独家的创新。

 

总而言之,从技术与市场角度上看,vivo X Fold都是一款注定引起讨论的新机。它带来了诸多反常之处:解决了折叠屏的顽疾、实现了vivo的商务布局与产品线重整,以及它相比同行迟来了一两年的特殊时间。当然,它也正是因为多打磨了数代原型,才得以破解折叠屏、商务旗舰手机中一个又一个痛点难题,真正满足消费者需求,推动行业发展——这是真正由用户导向而诞生的结果,只有靠厚积薄发和稳扎稳打,与产品体验死磕到底,才能取得真正的产品突破。最终,vivo X Fold成了vivo智能手机业务十年历史的最高光时刻,也可能成为下一个波澜壮阔的十年的开端。

 

而作为消费者而言,我们更期待折叠屏能像翻盖手机一样,在技术快速迭代与漫长历史周期的矛盾里,甚至在未来手机都要被替代时,也会去怀念这个一代工程师们创造出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