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网站8月29日发文称,一位美国名校教授呼吁,是时候从对中国没完没了的恐惧中清醒过来了,要认识到,中国崛起可以是双赢而非零和。

英国世界大学新闻网站8月29日发表题为《是时候重启与中国的科研合作了》(A reset in research collaboration with China is needed) 的文章,文章由美国杜克大学教授西蒙(Denis Simon)撰写。他写道,是时候对美中科技合作及学术交流采取逆向、正和的观点了。



杜克大学的学生们,在校园里遛狗。(Twitter@DukeU)

他写道,美中开启科技合作、教育和学术交流早期,交流较少。当时中方谈论缩小与西方的技术差距并最终赶上,但人们似乎并不认为中国是什么严重挑战。最初科技合作主要由政府推动。

文章称,今天情况大不相同。非政府交流合作倡议远超政府主导项目。美国知名高校均与中国对应机构有各种合作协议。同时,一些变化改变了两国间的竞争环境。以前一些简单交流项目在美引发对国家安全、技术获取、知识产权等问题的关切。这给本来促进信任与理解的领域蒙上阴影,交流合作因此变复杂。今夏美国通过创新与竞争法案,其中含有大量涉华条款,凸显对所谓“中国威胁”上升的日益担忧。





西蒙列出了五个颠覆性变化,他写道,这是为了让大家了解,为什么现在或许是调整和重设双边合作关系的时候。

创新。从视中国为创新落伍者转变为将中国视为创新领导者。如今,中国在全球研发支出方面排名第二。在世界经济论坛2019年和2020年的全球创新指数中,中国在中等收入国家中排名第一。这反映出其不断增长、但尚未完全实现的创新潜力。

人才。美中的科技关系从高度不对称转变为在能力和实力上更加对等。比如,中国的研发支出一直稳步上升,如今拥有庞大的高端理工人才库。中国已是知识资本的重要创造者,而非简单的接受者。



2020年7月4日,澳大利亚悉尼,两位中国留学生穿着学位服在悉尼大学校园里拍照。(视觉中国)

英国孔子学院新年活动:

















从追赶到竞争。中国的关注点已发生变化,从追赶到竞争。中国不再是简单的规则接受者,而在寻求成为规则制定者。中国不再是国际科技事务中的边缘角色,而是成为具有影响力的主要国家之一。

技术转让。中国从单纯的学习者和信息接收者,转变为技术转让的来源和跨境技术标准的塑造者。

人才回流。中国已扭转人才流失问题,吸引合格人才回国,积极从世界各地招募科学和工程人才。

学业之外,走进乌克兰女孩留学中国的另一面生活:

















40年来,美中科技合作与学术交流的运作条件已发生根本性变化。现在是时候考虑重新设计一个新的合作框架了。通过建立新的2.0框架,也许我们能恢复一些已失去的信任和善意。当中国的科学界和教育机构能将相当多的知识和专长摆上台面、为世界带来实质性价值时,美国疏远或对合作施加新限制,将是十分愚蠢的。现在,是时候从对中国没完没了的恐惧中清醒过来了,要认识到,中国崛起可以是双赢而非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