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公告发出来之后,就引起了市场的强烈反应,很多人都在纷纷猜测,中国华融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亏损。
对于企业经营,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普通的企业,出现亏损很正常,目前A股当中也有不少企业处于亏损的状态,但一个年度出现上千亿亏损的从没有出现过。
据不完全统计,自A股、H股出现以来,年度亏损最大的是海航,其2020年度的净亏损为640.03亿元,相当于华融一下子就把这个纪录提升了390亿元,把上市公司亏损王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按照中国华融这个亏损规模,预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之内都没有企业能打破这个记录了。
那为什么中国华融会出现这么大的亏损呢?其实都是原董事长赖小民挖下的坑。
华融公司是一家由财政部控股的国有非银行金融机构,当初成立的主要目的是处理工商银行的不良资产,从而让工商银行能够轻松上阵,为顺利上市做准备;它与长城资产,东方资产,信达资产并称为中国四大资产管理公司。
特别是在赖小民主持期间,他的经营更加激进,在赖小民担任华融公司的董事长期间,先后开设了十几家子公司,业务遍布银行,证券,信托,投资,期货,金融服务等领域,最终发展成为了一家大型金融控股集团。
在业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华融的营收也快速增长,从2012年到2017年,中国华融年收入复合增长高达40%,截止2020年6月末,中国华融的总资产已经达到17,315.14亿元。
但是在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当中,对应的中国华融的负债也一路不断飙升,截止2020年6月末,中国华融的总负债已经达到15634.87亿元,其中借款为7660.81亿元,应付债券及票据为3388.58亿元,资产负债率达到90.3%。
这种不健康的负债表,已经成为华融的一个地雷,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
尤其是华融的很多资产都跟房地产挂钩,过去几年,他们通过银行、信托等方式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房地产当中,另一方面又收购大量的房地产不良资产,比如在2014年华融收购的不良资产中,房地产行业占比达到62.6%,2015年上市财报显示,房地产占不良资产的比例上升至64.4%。
但是最近几年随着我国房地产金融环境的收紧,很多房地产企业财务状况都不太乐观,这进一步加剧了华融坏账的风险。
不过赖小民被抓之后,华融及时止住这种盲目扩张带来的问题,所以在2018年赖小民被抓之后,华融的经营思路已经不再激进,开始将业务回归主业。
从2019年开始,他们开始对海外业务进行整合,但这种迅速回归主业,未必见得是一件好事。
因为从华融的实际情况来看,其实有不少副业有可能比处置不良资产更赚钱,在剥离这些赚钱的副业之后,其实华融的盈利能力短期反而下降了,亏损面也进一步加大。
特别是到了2020年,随着赖小民案件的宣判,中国华融也开始对其任职期间基金经营无序扩张造成的风险资产持续经理和处置,这也是导致中国华融出现巨额亏损的直接原因。
当然除了赖小民因素之外,2020年因为受到疫情的影响,中国华融的资产质量也明显下降,坏账增多。
毕竟中国华融作为一家资产管理公司,他们每年都会收购大量的不良资产,比如2020年收购的资产规模就超过1,800亿,在疫情影响之下,这些不良资产处置不太容易,这进一步加大了华融的亏损面。
对于赖小民挖下的坑,估计华融需要一段时间去消化,毕竟1,029亿的亏损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不过对于华融这种大型企业来说,即便面临巨额亏损,他们仍然有很多回旋的余地,所以即便出现巨额亏损,短期内对华融的整体经营也不会构成太大的影响。
但是在经历这个事情之后,至少给包括华融在内的一些资产公司敲了个警钟,回归主业,将主要精力放在处置不良资产上,才是资产管理公司的出路。
如果盲目的将业务扩展到其他领域,虽然可以不断的扩大企业的规模,增加企业的营收,但对应的不确定性风险也会随之增加。
当这种风险遇到一些不可预测的情况,比如经济下行等因素的时候,其潜在的风险就会暴露出来,接下来就会出现大面积的亏损。
因此不论对于华融,还是对于其他资产管理公司或者对于其他行业的企业来说,老老实实耕耘于自己擅长的东西,不要把手伸的太长,这才能确保企业稳健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