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出生,由于身份的特殊性,毛泽东的子嗣就注定不平凡。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话题,对于老百姓来说一些举动或许再平常不过。可放在他们身上,很可能就会被无限放大,甚至遭到质疑。只有真正了解他们,才能够感受到他们的不一样。
一、血脉流承,过程艰辛
毛岸英作为毛泽东的儿子,生在政治动荡的时代,生活绝非容易。为了保护这两个懵懂无知的孩子,党组织早早就把他们送到苏联,希望他们能够远离纷争。毛主席一心顾着国家的大局,自己的小家也只能放在一边。
就这样,毛主席无奈地放弃了两个儿子的成长时光。也许是因为自己的身份特殊,又或者是生出来便知道自己肩负的任务特别沉重。回国之后的长子——毛岸英很快就加入了志愿军行列,参加抗美援朝的战争。只可惜命运弄人,毛岸英英勇葬身在战场上。
而毛岸青完了一年才回到祖国的怀抱,一回来,他也没有停歇自己的脚步,迅速投入到党的工作当中。他负责的是黑龙江某地的土地改革工作,有时还利用自己的语言本领,参与到俄文的翻译工作当中。
后来结婚生子,也过上了不错的生活,剩下的孩子名为“新宇”,是毛主席亲自起的名字,他希望这个孩子能够创造新的天地。毛新宇也不忘自己的抱负,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后来还成为了一名解放军的干部。
他最喜欢做的事情莫过于研究毛主席的思想,他把心思都放在了学习上。后来遇到了端庄优雅的解放军刘滨,二人的认知和志趣相投,于是便成家,生下来毛东东。按照辈分来算,毛东东是毛主席的曾孙。
二、巧合,也是缘分
说起毛东东的出生日,不知是巧合还是缘分。居然和毛主席在同一天生日,也许这就是与生俱来的缘分,留着一样的血脉,承担着一样的重任。刚出生的毛东东其实并不叫“东东”,而是“冬冬“。
取这个名字并不是有什么特殊的缘故,只不过这孩子出生在冬天,为了方便易懂,便取了这个名字。这是毛新宇亲自为他取的,起初大家都觉得挺好的。听上去也挺活泼,就一直叫这个名字。
后来家中的长辈——东东的姑奶奶,觉得这个名字不太好。冬字给人的比较冰冷,缺少了阳刚之气,于是便提议给孩子换个新名字。经过协商之后,决定了换字不换音,把”冬冬“二字换成“东东”,一样地简单,但却有了另外一番滋味。
巧妙的是,毛主席和他的曾孙两人的名字中都有相同的东字。他们取名的时候也没有想得那么复杂,只是想要取一个比较符合孩子气质的名字罢了,谁曾想最后定下来的时候居然有如此巧妙之处。
三、风气良好,自成一派
毛东东一身朴素之气,爱学习,十八年的时光里面,过着普通的生活,但依旧活得有滋有味。毛主席曾经说过,千万不能用自己特殊的身份来做获利之事,所以毛家的孩子都很懂事,听从毛主席的教导。
由此毛东东也比较少出现在大家的视野当中,也许街上一个很普通的小男孩便是毛东东。当毛东东还是一个几岁的孩子之时,他就特别喜欢与毛主席相关的影视作品。只要看到毛主席出现在电视机上面,他就会很兴奋,血缘这种妙不可言的事物,三两句话着实难以说明。
家人们也发现毛东东酷爱毛主席的作品,所以也会较多地给予毛东东关于革命的教导。从小就耳濡目染,所以长大之后的毛东东也领悟了不少的革命士气。毛东东还有一个爱好,那便是练习书法。
练习书法有利于修养心性,大有端正之气的体现。练多了书法,身上的气息也变得平稳了许多,透过仅有的照片也能看得出毛东东身上的书卷气息。除此之外,他还养成了勤俭节约的风尚。
上小学那段时间,他身上还一直穿着幼儿园的制服。为此,还遭到了同学们的取笑,但他并不在乎。穿衣本该以舒适合身为主,不应该过多地受到环境的干扰。因为从小就养成了好的性子,即使被同学嘲笑,他也觉得没什么,做好自己的本分就行。
渐渐地长大了一些,毛新宇和刘滨觉得孩子应该有自己独立的一面,便打算把毛东东送到寄宿的学校去锻炼他的独立能力。虽然作为母亲的刘滨极为不舍,毕竟小小的年纪就要离开父母独自生活,或多或少对毛东东来说都有些于心不忍。
但成长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就这样,毛东东被送到了寄宿学校开始了独立的生活。刚开始肯定有不习惯的地点,所以刘滨会特定抽取一些时间去学校探望毛东东。
得到的结果是,毛东东很快就适应了寄宿学校的生活,毛东东不仅学会了清理自己的个人生活,和同学们相处也十分融洽,这一点让作为父母的毛新宇和刘滨倍感欣慰。
总结
知道自己不平凡,但仍靠着自己绵薄之力去改变世俗的做法。作为十几岁的孩子——毛东东来说,他做得很好。在毛东东的成长过程当中,固然有父母悉心的教导,但也有外界的声音。倘若他想偏一些,或许就不会成为如今这样一个优秀的孩子。
身份的特殊并不是靠自己的努力而得来的,是靠上一辈积攒了许久而得来的。成为毛主席的曾孙肯定有运气的成分,但若想要成为更好的人,靠的必定是自己。
毛主席的子嗣深知靠自己的重要性,虽然没有曾经的勇士活得那么辉煌壮烈。但好在有了前人的奋斗很努力,让如今的后人活在了和平年代。毛东东也很珍惜如今的安定生活,相信他会靠自己活得更加精彩,让毛家人的名声更加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