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身卑微,却在推翻德川幕府、并将日本推向现代化的明治维新运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他创建了日本第一家贸易公司,帮助日本成为海军强国,还第一个提出了“日本国”的概念。
他,是软银董事长孙正义的英雄。
孙正义的办公室里,摆放着坂本龙马一张如真人般大小的照片。
在坂本龙马逝世150周年纪念展览上,孙正义办公室的“坂本龙马等身像”也有展出。
“每天早晨,当我走进办公室时,他都会提醒我必须做出配得上他的决定。”
不知道,“暂停投资中国”是不是孙正义认为配得上龙马的决定。
欲说还休
《华尔街日报》日前报道称,软银表示,将“暂停在中国开展新的投资”。
软银将理由暗戳戳指向所谓“整顿”,说是还会“同时观察中国对国内科技行业的整顿走向如何发展”。
当天晚些时候,软银中国则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表态,“将一如既往地投资中国高科技、高成长性企业”。
这还没完。
软银中国这个声明,突然又被删了。
有媒体为此联系软银,获得的回复是,目前软银的对外统一口径是不予置评。
这就让人看不明白了。
孙正义这样遮遮掩掩、欲说还休地敲起退堂鼓,是在变什么“戏法”?
且不谈什么整顿,软银近来的日子本就不太好过。
软银刚刚公布的2021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它的净利润为7615亿日元,去年同期为1.2557万亿日元,同比减少39%。
净利润的下滑首先来自明星股估值的缩水。
软银旗下愿景基金投资组合中,诸如韩国电子商务公司Coupang Inc. (CPNG)和德国线上二手车经销商Auto1 Group (ATOGF)的股票估值都有大幅减少。
愿景基金及2号基金在最新财季的投资收益约为26亿美元,而之前一个财季,这个数字是580亿美元。
软银的股价今年也表现疲软。
自7月以来,软银股价已下跌13%,没有跑赢日本日经指数和美国纳斯达克指数。如果从年初至今来看,软银股价跌幅接近40%,孙正义也让出了日本首富的位置。
福布斯实时富豪榜显示,截止2021年8月11日,孙正义以308亿美元位居第三。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连遭败绩
“大幅减益”“问题”……
孙正义站在台上,没有表情。他身后巨大屏幕上的这几个大字,闪着冷峻的光。
2019年11月,软银发布当年第三季度结算报告,愿景基金投资亏损达89亿美元。其中,共享办公平台WeWork的市场估值严重缩水。
遭遇到“创业以来第一次”巨大亏损,孙正义也承认,“真的是一塌糊涂……我也有一些问题,对投资的判断出现了比较大的偏差。”
孙正义一度曾将WeWork视为下一个“阿里巴巴”。
2010年,美国经济还深陷金融危机的余波中,中小公司纷纷倒闭,写字楼大量闲置。WeWork创始人诺依曼从中看到商机,以低价格接手一栋大楼里的空置房间,将其分隔成中小型办公室,租给创业公司。
2017年,在与诺依曼28分钟的交谈后,孙正义决定投资WeWork,还附送了一句赠言:“在战斗中,疯狂比聪明更好,WeWork现在还不够疯狂,要让它更疯狂起来。”
看到了开头,却没有猜中结局。
孙正义没有想到的是,疯狂竟然使诺伊曼为了筹集资金,贸然启动上市计划,却因招股书暴露了二房东的本质,说好的高科技公司呢?WeWork的估值遭遇过山车式的下跌,上市计划被迫中断。
WeWork也从被人看好的超级独角兽沦为硅谷笑话。
对科创公司来说,时间是朋友,耐心的资本更容易得到糖果。
只是孙正义和软银,从来就看不上时间这个朋友。
正如许多熟悉他的观察家所指出的,孙正义一直是一个追逐实利和寻求快速变现的投机者,而非注重投资综合效益,不求具体回报的“天使”。
他在日本及海外的投资,取舍的主要标尺,就是赚钱、赚钱、赚快钱!
热衷快钱
在过去二十来年里,因为对阿里巴巴的成功押注,孙正义和软银一直是科技创投圈最亮眼的头牌,甚至被一些中国人誉为“天使中的天使”,享受着在其国籍国日本和祖籍国韩国都未曾有过的褒扬溢美。
然而,软银虽然在几十年里精心锻造了自己“高科技产业投资者”的人设,但这样的人设却包藏着追逐风险投资、偏好杠杆和对赌的心。
孙正义和软银的投资取向总是趋于快钱、热钱,且宁可早日变现或止损,也不愿博预期去长期充当潜力控股对象的长期大股东。
不论泡沫经济或“破裂后的二十年”,高科技领域都是当时日本少有的高增长、高回报,当然也伴随着高风险的经济领域。
这让孙正义“高科技投资者”的人设变得更加名副其实。
只是,在中国,他的所谓“天使投资”实际上并没有多少真的投向所谓高科技产业。
不论是众所周知的某网购平台,还是某社交APP、某通勤APP、某自媒体运营号……它们几乎无一例外都是或多或少标榜着“新经济”“新业态”的网红型企业,一度发展迅猛、知名度暴增,但并不是什么真正的高科技研发或制造企业。
事实上,在中国以外,孙正义的圈内投资名头并不那么“天使”。
人们对他最多的诟病,也是认为他过于热衷快钱,轻视长线回报和实体经济。说客气点是投机性偏强,说不客气点就是有点鸡贼。
这种投资风格,契合了数年前中国热衷“虚拟经济”“网络经济”,崇尚“后实体经济”的风口氛围,因此两情相悦、相得益彰。
软银的最大受益人、某相貌清奇的中国企业家,则成为“孙正义在华投资奇迹”最大最好的广告,彼此可谓相互成就,令人羡慕。
中国市场
软银在中国市场到底赚了多少?
阿里巴巴此处必须有名字。
市场上流传着“见面6分钟,投资2000万美元”的故事。
2000年,阿里成立还不到一年,孙正义第一次见马云,就因“感受到了他的远见和激情”,掏出2000万美元想“帮他实现雄心”。
4年后,阿里巴巴推出淘宝平台后,软银又追加投资6000万美元,前后两次投资总计换来阿里约30%的股份。
2014年,阿里在纽交所上市,创下史上最大 IPO 记录。
阿里巴巴当时的第一大股东是软银,持股占比 34.3%,股份估值约 580 亿美元。也就是说,4年时间,软银持有的阿里股份价值翻了大约近千倍。
截至6月底,软银在全球共投资301家公司,其中,中国公司近百家。而阿里巴巴仍是软银持有市值最大的一笔投资,约占39%。
2000年,也就是软银注资阿里巴巴的同一年,软银中国资本成立。
它的官网显示,目前软银中国资本主要布局信息技术与医疗健康等领域。
具体来看,信息技术类企业27家,包含阿里巴巴、淘宝网、分众传媒、PPTV聚力、东方CJ、万国数据、联创科技、亿程信息、好屋中国、腾云天下、咕咚运动、智阳科技、微言科技、八爪鱼、天天拍车、快仓科技、理才网、码隆科技、衣二三、趣活、影谱科技、Bus365 、中东头条、三维家、中城智慧、漏网银行和特赞。
医疗健康领域26家,包含迪安诊断、理邦仪器、派尔特、交大京颐、华大基因、趣医网、上海医药、360健康、叮当快药、妈咪知道、安翰医疗、安诺优达、快易检、海普洛斯、诺辉健康、太美医疗科技、普门科技、景昱医疗、斯丹塞、库珀科技、世和基因、金匙医学、联新、陆道培医疗、百奥智汇和新格元生物。
投资的其他企业,有普丽盛、好孩子、隆鑫通用、嘉华企业、阳光印网、辉能科技、华霆动力、百世物流、长胜科技、贲安能源、蓝深科技、格陆博科技、酷哇机器人、中谷物流、安脉盛,以及未来黑科技。
另外,愿景基金1号和2号还投资了饿了么、贝壳、字节跳动、瓜子、京东物流、keep、掌门教育、众安保险、自如、作业帮等。
我们熟悉的科技创投企业大多榜上有名。
花旗的一份报告估计,截至3月底,对中国科创企业的投资约占软银投资总额的44%。
只是如果从地区分布来看,美国依然是软银的第一大投资地区,占比34%,其次才是中国,占比23%。除中国外的亚洲地区约占25%,欧盟13%,拉美等其他地区占5%。
之前已经提到过,阿里巴巴的持股约占软银对外投资总额的39%。今年以来,阿里巴巴的股价持续低迷,自然极大拖累了软银的整体投资收益。
但孙正义自己也承认,在中国投资的价值总体高于成本价。他认为,长远来看,中国的高科技公司股价会重新涨回来。
只是,赚快钱的本心让孙正义失去了等待的心情。
成也疯狂
从名字上看,“孙正义”三个字很容易让人误以为他是一个中国人。
孙正义自己也曾公开承认,自己的祖先就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
如果倒推到1500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也许可以这么说,据说孙正义的祖辈就是那时从福建莆田迁徙到了朝鲜半岛。孙正义的爷爷后来举家迁到了日本。
1957年8月,孙正义出生在日本,是土生土长的第三代韩裔日本人。但直到1991年,孙正义才正式成为日本人,并有了日本名字“安本正义”。
从社会底层的韩裔,打拼成日本富豪榜的前列,某种意义上,是疯狂成就了孙正义。这从他的三个人生片段可见一斑。
1974年,17岁的孙正义从日本的一所中学退学,径直奔赴美国求学。彼时没有英文底子,父亲正因病住院,但他想和坂本龙马一样凭借自己的努力闯出一片天地。
用孙正义的话说,“我当时几乎是以超越生理极限的状态去拼命学习”。很难想象,在语言障碍与生活困难之下,孙正义只用了不到三周,就读完高中三年的课程。
这样的疯狂,之后时常在孙正义身上看到。
24岁那年,学成回国后的孙正义创立软银,最初时除了他自己,只有两名员工。
那可是在1981年,当时IBM刚刚推出第一部个人电脑,民间几乎很少有人拥有电脑,更谈不上什么软件业务。
就是这样,孙正义还制定了一个50 年计划,并对两名员工发表了一通慷慨激昂的演讲,声称“5年后,我们的销售额将达到 7500 万美元”。
两名员工都被吓得全部离职。
1994年,软银上市,37岁的孙正义身价立时超过10亿美元。
还有孙正义与雅虎的故事。
软银上市后的第二年,孙正义在斯坦福校园里发掘了雅虎这个学生创业项目。
通过与创始人杨致远的简单沟通,孙正义当时就投资雅虎200万美元。4个月后,又追加1亿美元。
很多年轻人估计已经不知道雅虎。虽然雅虎如今风光不再,但作为互联网史上第一个千亿市值的互联网公司,它的市值一度高达1250亿美元。
可以说,雅虎改变了硅谷的创业版图。
对孙正义来说,雅虎的意义更是非同寻常。
它是孙正义的第一个风投项目,也使得软银在新一轮技术革命到来前,正式转型为战略性投资企业,专门投资互联网企业。
时也势也
此一时,彼一时。
说回到“暂停投资中国”一事。
近几年来,中国经济正面临新一轮转型。这一最新转型的显著特点,恰是减少投机性,强化实体经济地位,并且较此前更重视“真正的”高科技研发、制造,以及科研成果转化。
顶着“高科技企业”外壳的“网红企业”虽不能说生存状态恶化,却也不再符合孙正义“赚快热钱”的既定投资风格和标尺。
投资环境和风格取向变了,软银却仍是“老做派”。
刻舟求剑,如何是好?
不仅如此,在改变了的大环境下,孙正义曾经或仍然持股的一些中国“招牌投资对象”接二连三“暴雷”,自身光环褪尽、万千拥趸“粉转黑”之余,也让软银“光环”连遭重挫。
既然软银“画风”依旧,此时此刻如果不赶紧脱鞋跑路,顺便再踩昨天的“小甜甜”、今天的“牛夫人”一脚,孙正义就不是孙正义了。
只是,习惯了“白手套”操作的孙正义未必真想就此放弃昔日的“肥肉”,他的“退”未必是“真退”。
宣而复删,闪烁其词,“两头堵”式的吹风,更给自己留下“变招”的分寸。
不过,“世道”变了,投资家的“道”倘若不变,未来的日子怕是不容易。
2000年,央视《对话》节目曾经问过孙正义:“互联网曾是各个行业的佼佼者,但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许多投资者对它的态度就发生了转变。你怎么看?”
孙正义说:“故事总是要有起伏,这些大的起伏对于股市来说,并不是非同寻常的事。”
是的,故事有起伏,公司亦有。
只盼起伏来时,坦然面对,不再耍什么花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