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吴亦凡到阿里巴巴,中国官媒恍若站到了#MeToo运动的最前沿。时评人长平认为,官媒对#MeToo运动成果的收割恐怕难以奏效,因为女权主义和父权文化之间的冲突是不可调和的。


官媒纷纷发文批评性侵者,恍若站到了#MeToo运动的最前沿?

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当我加入成都一家报纸的时候,它还是一份内部刊物。但是我们睥睨新华体和晚报体,用市民语言为市民办报,很快赢得市场。宣传部门一再批评打压,几次差点让我们关门。


到了第二年,当我们阅读宣传部门的年度报告时,惊讶地发现这份报纸被列入了本市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也就是说,当我们做出影响之后,宣传部部门就跑来摘挑子了。

最近两起性侵事件成为中国舆论的热点,一是偶像歌手吴亦凡被指控性侵粉丝,一是明星企业阿里巴巴高管被指控性侵员工。前者的网络粉丝数量超过5000万,后者是中国最大的网络科技企业之一,因此舆论普遍认为,这标志着#MeToo运动在中国达到了新的高度。

让很多人感到意外的是,中共官媒纷纷发表义正词严的批评涉嫌性侵者的文章,恍若站到了#MeToo运动的最前沿。

《环球时报》在一篇评论中写道:"吴亦凡有钱,长得帅气,身处顶流明星位置,他或许认为'睡女孩'是他的优势乃至特权。结果他恰恰在这条线上翻了车。"这简直要让人想不起来,这家报纸长期以来坚决主张打压维权律师,阴阳怪气地抹黑女权主义。

毫无疑问,#MeToo运动和女权主义在中国顶住压力,屡败屡战,在很大程度上深入人心。

官方的收编也是对自身努力的肯定,我当年在那家报社的同事大多感到欣喜。不过,官方从来不是因为欣赏桃子而摘桃子,而是要把桃子变成毒苹果。那家报纸与官方合作,越做越大的时候,我和一些同道选择了离开。

人民日报在微博上评论吴亦凡被刑拘时称:"外国国籍不是护身符,名气再大也没有豁免权,谁触犯法律谁就要受到法律制裁。"聪明的读者已经发现,这些批评的重点,已经从权力转移到了国籍。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新闻网站"中国长安网"也在微博发表评论说:"在中国的土地上,就要遵守中国的法律。"这就有些荒腔走板了,好像外国法律允许性侵似的,好像#MeToo运动不是从西方传入中国似的。

吴亦凡是加拿大国籍。这让很多人想到了孟晚舟事件之后跌入冰点的中加关系。本周,中国辽宁省一家法院以为境外刺探丶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将加拿大商人斯帕弗 (Michael Spavor) 判刑11年,驱逐出境。加拿大官方称这是中国做出的"虚假审判"。

《环球时报》那篇评论的后半部分,已经可以看到阿里巴巴出事之后的舆论走向:"吴亦凡事件决非只是给'顶流明星'们敲响了警钟,而是给拥有了各种巨大资源和相应权力的人都提供了警示,那就是在今天的世界,资源和权力决非可以成为为所欲为疯狂特权的源泉。"



因此,阿里巴巴性侵丑闻爆出的当日,人民日报旗下新媒体"踏浪青年"理解发表了评论。评论认为,"不仅要把权力关进笼子里,更要把资本关进笼子里";"不要妄想像韩国财阀一样操控一切"。

中国发生的事实是:权力从来都把资本关在笼子里,目前正在收紧这只笼子。

让我把那家报纸的故事讲完。官方收割之后,报纸成为当地主流媒体,创办者也成为宣传部长、副市长。再后来,随着当年在四川做过一把手的周永康成为腐败分子,这位创办者也锒铛入狱,目前仍在服刑。

女权主义运动将会是另外一个故事。官媒对#MeToo运动成果的收割--用中共宣传术语说叫"引导舆论方向",用网络流行语说叫"带节奏"--恐怕难以奏效。原因就在于我多次论述的事实:"中国梦"的本质就是"中国父权梦",而父权文化对男性性侵行为提供了结构性支持。女权主义和父权文化之间的冲突是不可调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