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显龙最新关于中美关系及台海问题的论述,引发各方关注。(视觉中国)

2021年8月3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阿斯彭安全论坛上发表演讲,敦促中美双方理性看待对方实力,引导关系走向缓和。自李光耀时期,新加坡政要往往能发表对中美局势的深刻评论,引发国际社会的聚焦关注。不过有专家认为,作为长期夹在中美之间的小国,新加坡不是发表客观评论的合适人选,中美局势按照李显龙所说发生改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在8月3日的论坛上,李显龙对中美双方都同时表达了警告和认可。这位新加坡总理一方面警告中国要认识到美国的深厚实力:“有些人相信并写道,美国正处于衰落的末期。我不这么认为。我告诉他们,你们看看所有的华裔诺贝尔科学和医学奖得主,除了一个人是中国公民,剩下的要么是美国公民,要么变成了美国公民。”另一方面又表达对中国的肯定:“中国不会消失(disappear)。这不是苏联,也不是矫饰的门面(the Potemkinvillage front)。这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力量,拥有人才并决心在世界上占据一席之地的国家。”

对美国也是同理。李显龙一方面警告美国:“我不知道美国人是否意识到,如果他们认定与中国为敌,中国可能会是多么可怕的敌人。”另一方面也表示:“美国有能力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人,美国能够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他们才华横溢,充满活力。有时候,美国似乎在朝着不可挽回的错误方向前进,但是,之后,美国有能够重塑自我并重新振作起来。”

除不站队之外,李显龙还力主缓和中美之间的关系,避免冲突,促进合作。在台海问题上,李显龙提醒道:“中国大陆不会单方面对台湾采取行动。但他同时警告局势非常容易因为“误判”而变得危险。”李显龙认为,搁置偏见的中美两国有望在更多重要领域实现合作和共同进步。如气候变化问题的应对、朝核问题的解决、全球产业链的构建等,都需要中美两国的共同参与。同时,两国也应当能够意识到技术、资源、工艺等领域的国际交流对本国发展的重要意义。


中美紧张局势下,这种“两边下注”对于新加坡来说也属不可避免。国际关系学者时殷弘此前针对“拜登建设反华统一战线”接受多维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李显龙不是谈论这个话题的适当人选,新加坡在经济上对中国的依赖程度很大,但在安全、国际政治、战略领域又深度依赖于美国。新加坡是典型的希望尽可能保持不公开在中美之间站队的代表。”

李显龙在该论坛上描述道:“当所有亚洲国家和许多欧洲国家将中国作为他们最大的贸易伙伴,并把美国作为自己非常重要的朋友甚至是盟友的时候,这种分化政策意味着必须将许多社会从中间撕裂,这非常困难。”

新加坡就是这类社会的典型。一方面,1966年美国承认新加坡政权,两国基于地区安全、稳定和繁荣的共同利益,建立经济、军事领域的合作伙伴关系。基于此,有专家认为,与美国关系的维持是新加坡外交的首要考量。另一方面,中国成为新加坡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旅游业消费国,两国的经济联系对新加坡至关重要;加上新加坡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华人群体,不仅使两国在经济和文化上联系更加紧密,也吸引了中国对新加坡施加政治影响的兴趣。

同时受两大国牵制的新加坡历来难以在中美之间明确站队。据报道,早在2003年,新加坡就曾拒绝过美国对其成为北约外盟国的邀请。中国在2016年扣留新加坡武装部队步兵运输车;2018年,时任中国驻新加坡大使谴责新加坡退休外交官比拉哈里·考西坎(Bilahari Kausikan)损害中国对外形象,由于后者宣称中国强迫新加坡在中美之间作出“错误选择”。面对中国近年的施压,新加坡也未就站队问题进行明确表态。

不得不保持中立的新加坡,期待通过敦促中美关系的缓和,缓解自己和其他类似国家的困境。



2019年4月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宴会,欢迎出席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外方领导人夫妇及嘉宾。 (新华社)

目前来看,中美关系朝着李显龙所主张的方向发展,实施难度是巨大的。

从根本上说,习近平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追求,决定了中国在亚太地区甚至全球扩大影响的努力不会停止。而中国与西方世界结构性的根本差距,要求中国通过国际规则的制定和调整,来保证自身国际参与程度的提升。由于这一举动可能会对美国奉行的“民主”国际体系造成更大的威胁,相应地,美国对中国的敌意也将很难搁置。

此外,近年中国外交中对美国的所谓“低估”,很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服务于中共建构国内民族凝聚力的需求。中国很难仅从国际环境的角度考量,对中美关系采取完全实用主义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