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客观环境让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7月28日时“疫情如有所缓解”,“希望赴台到李登辉坟前吊唁”的发言短期内难兑现。
但对台北来说,东京的心意已经到了。
李登辉曾经做过美国《新闻周刊》(Newsweek)的封面人物,一时叱诧风云,而今,这位让海峡两岸都头疼的大人物已成故人。但他的影响还在日台上空飘荡不散。(台湾总统府)
情同父子?
台外务部门7月28日闻声即宣称“深表欢迎”,表示将全力提供必要协助,促成安倍此番对“前总统”的祭拜。
当地时间7月29日“李登辉基金会”的董事长,李登辉之女李安妮接受《自由时报》采访亦称“这是好事”,“一定会去促成”,更强调安倍如要去五指山(即埋葬李登辉的公墓),亦不一定要在李登辉的祭日,即7月30日当天。
李安妮还称,她会在墓地与李登辉报告此事,并称”安倍与李登辉可说是情同父子,也许他们在梦中也会互相交流“。进而强调“透过上帝的安排,也许他们彼此也有一个沟通的管道”云云。
在李登辉去世一周年的当下,日台间的互动颇为惹眼
一些日本媒体的报道也在渲染日台亲善气氛。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产经新闻》的7月28日开始的连续报道《没有李登辉的台湾》。《产经新闻》说,安倍除了称希望赴台到李登辉坟前吊唁,还说世界上没有任何政客像李登辉这样为日本着想。此文称安倍早在1994年就借了祖父、前首相岸信介与“先总统蒋公”的交情,得以在青年时面见李登辉。而后,李登辉还在安倍落魄时指点其政坛东山再起的秘诀。还得到后者“日本政治能够托付的领袖,除你之外别无他人”的鼓励等语。
到7月30日,“日本网”还发表了李登辉前日籍秘书的回忆,此人在文中“想追随李先生到最后一刻”,“宛如昭和天皇驾崩”的溢美之词更为刺激。
不难发现,当前东京和台北的一些人努力想营造李登辉与安倍之间的“父子”关系。
形同主仆
的确,李登辉与安倍”情同父子“的声浪是有原因的,它的背后是近一阶段日本和台湾关系的暧昧。譬如6月时,有消息人士披露,由于担心可能因台湾问题与中国大陆发生冲突,美国和日本一直在进行训练和联合军事演习。7月,日本政府打破惯例,在2021年版《防卫白皮书》中首提“台湾稳定”问题。到8月2日,日本防卫大臣岸信夫在接受采访时,还特别强调应更加关注“台湾的生存”。
岸信夫7月22日在推特上发布他和日本《防卫白皮书》的合影。该文件首次谈及首提“台湾稳定”问题。(Twitter@KishiNobuo)
不过,外界也应留意李登辉的思想流变:根据此人的《台湾的主张》、《新·台湾的主张》等纲领性文件,台湾终究是日本的殖民地,台湾能有今天主要是拜日本殖民统治所赐,台湾存在的价值在于捍卫日本的利益,所以他的“台湾精神”是完全服从于“日本精神”的。
根据《新·台湾的主张》,李登辉计划的“台湾国”以“日本精神”指导,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学习甚至模仿日本。在伦理上,“台湾国”与日本有紧密的联系。在两岸关系上,日本精神还是对抗中华思想的武器。
李登辉还在书中强调台湾人必须藉由重温“日本精神”,脱离中华思想的束缚,在“能够清楚区分公与私”的“武士道伦理基础”上,建立民主社会。这一点也和他此前接受日本媒体采访时的“遗言”,即“重要的事情在武士道上”形成了吻合。
因此,李登辉即便在某些时候扮演了安倍的“指导役”,但就思想而言,李登辉较之安倍终究只是老仆与少主的关系。这与李登辉的履历颇有渊源。
皇民的命运
1923年出生的李登辉从上台到下野再成为台独教父,其心路历程甚至呈现了某种否认历史、强造谱牒攀亲的意味。而这种进程比起他17岁时接受改名,加入“皇民化”进程不遑多让。李登辉的发迹始于蒋介石之子、国民党第二任领袖蒋经国实行“本土化政策”,他的擢升与飞黄腾达与蒋经国的钦点分不开。李登辉一度感恩过蒋经国的“从政智慧”。
可在他推出《新·台湾的主张》,尝试点拨蔡英文为首的民进党阵营时,就极力淡化了蒋经国对自己的影响,转而强化对日本殖民统治的认同。还称自己在1988年到2000年执掌国民党,担任“总统”时竟“没有人可以依靠,没有派系可以当后盾”。
对李登辉来说,他自命是新渡户稻造一样,能弘扬武士道精神的日本人。(维基百科公有领域)
在此之后,李登辉开始大举重温他当年作为日本人的光荣与骄傲,呼吁日本人重拾二战时期的武士道精神,竭力寻求日本人支持他所代表的建国活动,探求台湾重新与日本合并的可能性。并成为日本政界的诡异角色。
李登辉自认为满腹经纶,学贯东西,比日本人还日本人,但他终究只能带着“日本为何抛弃台湾”的遗恨死去,李登辉从生至死都不变的殖民地心态,也只是东京与他之间长久不变主奴关系的最直接写照。而安倍从2020年下半年以来允诺却未能成行的台北之旅,更证明了日台之间的主奴关系至今仍然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