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针对控制新冠疫情,各国主要以大规模注射针剂疫苗为主,但其他非注射式新冠疫苗研究,如吸入或口服性疫苗研究也在持续进行当中。日前,中国吸入接种新冠疫苗临床试验结果获得权威认可,中国媒体报导称,该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根据中国军网,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丶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领衔团队所研发的雾化吸入用重组新冠疫苗(腺病毒载体)26日在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传染病》发表临床研究数据。这是全球首个发表的新冠疫苗黏膜免疫临床试验结果。
该研究结果显示,雾化吸入用重组新冠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丶耐受性和免疫原性。一剂雾化吸入用疫苗只需要肌肉注射疫苗剂量的五分之一,产生的细胞免疫反应水平与肌肉注射相当。研究称,肌肉注射重组新冠疫苗后第28天进行雾化吸入加强免疫,可诱导产生高水平中和抗体。
该临床试验于2020年9月29日在武汉启动,由陈薇团队联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共同完成,第二期临床试验正在推进中,接下来,科研人员将积极申请该疫苗的紧急使用。
提高免疫效果
中国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侯利华向媒体表示,该款疫苗不需要注射,只需要吸一吸就能够完成接种,不会出现胳膊疼丶肿胀等不良反应,能提高民众接种疫苗的意愿。此外,雾化吸入疫苗的剂量低,大幅度提高疫苗的产量。同时,该款不需要注射器,可以有效解决锐器的医疗废物处理等问题。
中国媒体称,雾化吸入用疫苗与目前获准上市的重组新冠疫苗在制剂配方丶生产工艺等方面都相同,还能显着提高已经注射疫苗人群的多重免疫效果,抵御新冠病毒的变异,适用于大规模人群推广使用。
报导也提及,雾化吸入设备允许接种者不需要“打针”,将疫苗吸入呼吸道及肺部,从而获得黏膜免疫丶细胞免疫丶体液免疫“三重保护”。
更早前,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7月初曾对新华社指出,中国有21款新冠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4款获批附条件上市,3款获批紧急使用,8款疫苗在国外获批开展Ⅲ期临床试验,1款mRNA疫苗在国外获伦理批准。当时他也提及,中国严密监测病毒变异情况,提前做好新冠病毒严重变异株疫苗的研发工作,目前技术上也在开展鼻喷和雾化吸入式新冠疫苗。
口服疫苗进展
除了中国,以色列则将展开全球首款新冠口服疫苗的临床试验。根据《耶路撒冷邮报》报导,以色列药厂与印度生技公司的合资的制药厂“Oravax Medical”在获得特拉维夫索拉斯基医学中心(Sourasky Medical Center)审查委员会批准后,将在该院展开口服武肺疫苗试验,目前正等待以色列卫生部的同意。
报导引述Oramed执行长基德伦(Nadav Kidron)的说法指出,口服药品不仅副作用少,还具有快速和大规模分发的特点。他说:“新冠口服疫苗可以克服快速且大范围发放疫苗的障碍,可能让人们可以在家中自行服用疫苗。”
由于口服疫苗能在室温下保存,比现存的其他疫苗更方便配送,基德伦补充,若未来得像流感疫苗一样,每年接种新冠疫苗,那麽口服疫苗可能会变得更加有价值。
与此同时,美国也在开发口服疫苗。新加坡《海峡时报》引述美国生技公司Vaxart的首席科学官肖恩·塔克博士(Sean Tucker)说法称,人们很快就可以像服用任何普通药物一样,服用新冠疫苗。塔克表示,口服疫苗可以通过邮件或无人机运送,甚至可以通过空投。
塔克说:“不需要学习,也不需要合格的技术来来服用它,也不需要冷链,这是很大的优势”。报导称,该公司的口服疫苗目前正在进行第二阶段的试验。
相关报道:
7月26日,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团队领衔研制的雾化吸入用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疫苗在著名国际学术期刊《柳叶刀·传染病》发表临床研究数据,这也是全球首个公开发表的新冠疫苗黏膜免疫临床试验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雾化吸入接种疫苗安全性好,无肌肉注射局部不良反应。雾化吸入只需要使用1/5剂肌肉注射用的剂量,细胞免疫反应水平就可以与1剂肌肉注射相当。肌肉注射后采用雾化吸入加强免疫可产生高水平中和抗体。
央视报道,当科研人员将疫苗放置于雾化器中,大众不需要通过注射的方式进行接种,而是只需要通过雾化吸入,就可以获得黏膜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三重保护,从而更加安全便捷地在病毒入侵位置预防感染和阻断传播,保护自己的同时也可以保护他人。
雾化吸入用疫苗与目前批准上市的肌肉注射疫苗相比,不同之处是在于接种时采用雾化吸入的方式,疫苗制剂处方、包装形式和生产设施等与肌肉注射用疫苗完全一致。同时,雾化吸入还能够显著提高已经注射疫苗人群的多重免疫效果,抵御新冠病毒的变异,适用于大规模人群推广使用。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侯利华表示,第一,该款疫苗不需要注射,只需要吸一吸就能够完成疫苗的接种,比如说胳膊的疼痛、肿胀等这些不良反应便不会出现,可以提高民众接种疫苗的意愿。第二在于雾化吸入疫苗的剂量很低,相当于大幅度提高了疫苗的产量。第三,该款不需要注射器,可以有效解决锐器的医疗废物处理等问题。
据了解,这项临床试验于2020年9月在武汉启动,由军事医学研究院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共同主持研究。目前正在有序推进二期临床试验,接下来,科研人员将继续进行与时间赛跑,积极申请该疫苗的紧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