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caoz的梦呓(ID:caozsay),作者:caozsay,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如果你跟一个胖子说,你该减肥了,这个建议是对他身体有益的,(虽然现在这样讲已经政治不正确了)。 但如果你遇到的是一个很瘦的人,你还在劝他,该减肥了,这就非常不合适了。
前几天看到明白老师在他的公众号“多元思维hack”里提到了关于是否要学习更多技能的话题,那么有人说不需要学习太多技能,毕竟用到的场景不多;还有人说应该多学一些技能,有需要的时候才能用得上。那么这两种观点是否矛盾,其实说白了,就是前面那个比喻,因人而异,没有绝对的对错。要看你处于怎样的阶段,掌握怎样的能力基础,以及拥有怎样的资源。
前几天恰好也在谈破圈的话题,也是类似的情况,有的人早就撞上了个人发展的天花板,非常需要积极破圈,才能有机会更上一层楼,但有的人热衷于破圈,却没有在任何领域留下沉淀和积累,就只能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瞎混。
其实旧文也提过很多诸如 “过犹不及”的话题,今天说的还是这个事,凡事不是只有对错,很多时候,是度的问题,在某个度的范围内,就是对的,超过了某个度,或者低于某个度,可能就是错的。而这个度,可能跟个人的一些特长,爱好,甚至基因有关。
前几天我偷偷搞了一场微信视频直播,自曝了30年前的成长经历,当年我从普通中学考入重点中学,虽然在普通中学能拿年级第一,但刚进重点中学时,成绩只能排在中等,当时住校,晚上熄灯后,看到很多同学在宿舍楼道里熬夜学习,很佩服,就学他们熬夜努力,结果越这样成绩越糟,为什么,睡眠不足,早上没精神,上课质量很差,恶性循环。那其他同学为啥没这个问题,有天天熬夜学习的成绩特别特别好,说白了,基因可能就不同,人家一天四五个小时睡眠就够了,我没有七八个小时真不行,后来我不熬夜了,课堂上专注力提高了,成绩慢慢就起来了。
前段时间我还写过一篇,《爱拼才会赢,多拼就会死》。 影响成与败的因素,很多时候不是极端的两面,而是某个因素的尺度,比如努力的尺度,不够努力,败。足够努力,成。过度努力,挂。最难的往往就是这个尺度的把握。
基于自身状况,把握尺度的这个原则,其实可以拓展到很多领域。
说一些典型的场景。
1. 要不要拓展社交
旧文也提过,有些大佬说,不要追逐社交,努力提升自己,机会自然就会来找你。但要知道,说这些话的人,往往是朋友圈几千人,和各种业内顶尖人士约咖啡无障碍的人。他们说的对么,看他们针对的是谁,那些天天串各种路演,各种秀,各种和大佬合影秀关系网络的混子。他们这么说,当然是对的。但,对于涉事不深,朋友圈不到100人,还都是同学和家人的年轻人,你也信以为真,这么去理解,这就等于瘦子也去跟着减肥,你这不是犯傻么。
社交是有度的,提升自己很重要,提升社交网络也很重要,但你要掌握这个尺度在哪里,过度追求社交网络的虚荣,忽视自身的素质提升,是不对的,所谓虚胖,最终不堪一击。追求自我提升的时候,完全无视社交网络的拓展,也是不对的,你的价值和能力很容易被埋没,而且,很多时候,有效的社交也可以促进你的自我提升,毕竟视野和格局不是闭门造车可以练出来的。
2. 要不要横向发展
这也是一个尺度问题,说白了,如果一个人的知识面不够宽,也很难达到足够的高度,现在很多尖端科技都是跨领域交叉出来的,诺贝尔奖很多奖项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没有跨领域的知识基础,你想有足够的高度都难。
但确实,有些人总是觉得,自己做的没前途,换个方向试试。然后各种尝试,说来横向好多领域,最后一事无成,这也是不对的,你毕竟还是要有专攻的方向。
对于创业者而言,也是如此。
如果你在某个领域深耕日久,存在瓶颈,一直难以突破,不妨拓展一些领域,试试横向发展,找找其他出路,也许能闯出一片天来。
但如果你搞了好多领域,有些草根创业者是这样的,很有想法,也很勤快,一下子铺开好几个项目,说来都能赚点小钱,那我就建议,收敛一下,专注一些潜力更高,天花板更高的项目,扎进去。
所以,什么时候该发散拓展,什么时候该收敛深耕,也是因人而异,因事而异。
搞副业也是同理,你专职天花板够高,成长空间够大,我真不建议你搞副业,因为你的机会成本还是很高的,专注一下本职工作,可以有很好的职场前途。但如果真的你的工作天花板就在这里了,空闲时间大把无事可做,你试试副业,投入可控的情况下找找自己想做的事情,也是好的。
当然,很多人会低估职场天花板,我自己也会,真的。真没想到互联网巨头的薪酬十多年来涨幅如此迅猛,早知道也许我就老老实实在巨头干活了。
3. 创新与规则
我记得以前也提过,所谓创新,通常会挑战现有规则,如果不敢挑战规则,那就没有什么伟大创新。但社会教导我们遵守规则,难道不对么?
遵守规则,与挑战规则,也是一个度的问题。
如果你无视一切规则,你践踏一切法规,那国家机器的铁拳迟早会教你做人,但如果你只是一昧的遵循规则,遵守秩序,可能也就只能自甘平庸,难以成就一番事业。
规则一定是落后于创新的,比如自动驾驶出来之后,交规是不是很多都需要调整了?互联网从一开始,就在不断的挑战现有规则,从新浪挑战媒体出版的规则,到腾讯挑战通讯行业管控的规则,到支付宝挑战金融规则。那么倒逼规则的适应和调整。但不能说所有挑战都是对的,比如p2p,小额贷,在无序发展中所引来的各种社会问题,比如一度因避风港原则被滥用,盗版和色情的泛滥。
这又是一个尺度的问题。
凡事皆有利弊两面,人也如此,你不可能要找一个只有优点,没有缺点的人才,或者伴侣。你也不可能说一个商业或技术创新完全没有负面因素,那么这里就有尺度的问题,什么是可以容忍的,什么是不可以容忍的。
如果一点问题都不能容忍,完全不允许任何负面的影响,那么我坦白说,所谓商业创新,所谓科技创新,可能就没有什么机会了。大家只能带着镣铐起舞,还能做出什么了不起的产品。但如果说没有规矩,完全放开,那么牛鬼蛇神就全都冒出来了,坑蒙拐骗,各种割韭菜的镰刀霍霍,这也不合适。过去有所谓“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说法,其实说的也是一个尺度问题,不要死,不能乱,那么应该怎么抓。
这个尺度的掌握很难,不过这也不是我这篇文章所能给出结论的,但我想说的是,松紧之间,要掌握一个尺度,不能非此即彼,非黑即白。
对创业者,我也说过类似的建议,创业者要有底线,没有底线的人是可怕的,不可合作的。但底线也不宜过高,底线过高,举步维艰。这中间,其实也需要掌握一个尺度。
今天要说的大体如此,很多事情,没有绝对的对错,很多读者咨询,适合不适合搞这搞那,该怎样选择,也需要基于你自身的情况,量体裁衣,我不知道你的情况,瞎建议就可能是错的。有些建议,针对某些人来说是对的,但对另外一些人,可能就不对。有些逻辑,需要一定的背景和条件才是成立的。
当然,对杠精而言,他们不需要辨别这些,只要找到一个反例,就可以把你所有的逻辑和建议全部推翻,确实,如果不分尺度,不顾背景,这样的反例总是能找到的。
最后要说的就是,很多知名人士提出的建议,给出的一些励志言论,到底对不对,该不该听,很多时候,都是一个尺度问题,你如果处于某个境地,某个阶段,也许恰恰就是你该去做的;但有时候,可能就适得其反,就好比他们说,年轻人不要沉迷社交,对某些人来说,是对的,对社交障碍来说,记住,你离沉迷还远着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caoz的梦呓(ID:caozsay),作者:caozs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