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的郑州,度过了极其难熬的一夜。

 

这样规模的降水,在内陆省份极为罕见。仅仅昨天4到5点的一个小时内,降雨量就达到了201.9毫米,刷新了我国陆地小时降雨量的纪录。今天凌晨3点,河南省的防汛应急响应级别已经由Ⅱ级提升为Ⅰ级。

 

截至7月21日早7时,此次洪涝灾害已经导致近20万人紧急转移,河南省内的30多座水库水位超过极限值,部分区域已经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

 

高强度、长时间的降雨在大多数时候都与洪水或其他水患息息相关。“全中国哪个地方的雨最多”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了解区域洪涝风险的第一步。



最爱下雨的地方在哪里

晒不干的衣服、淋湿的鞋子、潮湿发闷的公交车......下雨天有时候很让人讨厌,尤其是降雨量过多,引起城市内涝、洪水时。

 

而有些城市,确实要比其他地方更多时间地泡在雨里。

 

基于新浪微博用户@ 王_晓磊 根据美国国家气候数据中心数据整理更新的中国气象历史数据(https://quotsoft.net/air/),结合中国气象局年度《中国气候公报》、中国水利局年度《中国水资源公报》、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中降雨量相关数据,数读菌计算了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各类区域范围的降雨量指标,尝试回答“哪个地方的雨最多”这个问题。



从年均降雨量来看,广东阳江以 2,446 毫米排名首位,广西钦州 2,188 毫米居二,海南琼海、广东深圳以接近 2,000 毫米的年降雨量紧随其后。

 

全国降水量排名前10的城市,全被广东、广西和海南承包。

 

亚热带及热带季风气候为这些沿海城市的夏季带来了高温,也带来了大量的降雨。2020 年 5 月 21 日晚间至 22 日凌晨,广州因为遭遇特大暴雨而水浸街,4 人死亡 [2],受灾最为严重的黄埔及增城区 22 日中小学停课,影响不可谓不大。

 

位于安徽省最南端的黄山市年均降水量可达 1,850 毫米,可能会让人感到意外。其实安徽黄山市以及与其相邻的江西景德镇、浙江衢州,虽与海岸线有一定距离,但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因洪涝灾害而高考延迟开始的安徽歙县 [3],正是位于黄山市。

 

如果把视线转移到省级层面,不难看出经典的“秦岭——淮河”一线确实有其地理意义。“秦岭——淮河”线与我国 1 月份 0℃ 等温线、年降雨量 800 毫米等降雨线基本重合。它们将 31 个省级行政区大致分成了两类。



广东、江西、福建和浙江是全国降雨量前四的省份,年均降雨量都超过了1500毫米。

根据数读菌的计算,全国 31 省大约有一半年均降雨量低于 800 毫米,它们大多数分布在华北、西北、东北地理分区,仅西藏属于西南分区但因海拔高而降雨稀少,山东属于华东分区但纬度较高而雨水相对较少。             

这些区域的年降雨量不足榜首广东的50%,干燥是生活在这些地方的居民最为常见的感受之一,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完全与洪涝灾害绝缘。

这些地方的全年降雨量也大部分集中倾泻在夏季,这种时间分布上的集中性是洪涝灾害的高风险因素之一。北京 2012 年 7 月 21 日特大暴雨便是一例[4];虽然北京年均降雨量只有 510 毫米,但其中超过 60% 集中在 7-8 月,这段时间内降雨强度很大,有可能为城市排水系统带来较大压力。



全年降水最不平均的地区在哪里

年均降雨量超过 800 毫米的省份,它们分属华南、西南、华东、华中四大地理分区。

无论是否沿海,这些省份的气候都或多或少受到季风以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其中随夏季风而来的太平洋和印度洋湿润水汽,尤其让这些省份雨量充沛。



华南、西南、华东、华中这四个地理分区的年均降雨量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不过,西南地理分区由于包含西藏,所以平均数较低,但分区内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降雨相对充足,分区整体年均降雨量仍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除了每年降雨量,每个月之间的降雨量分配同样值得关注。如果一个地方每个月降雨相差比较多,而年降雨量又大,这个地方就更容易出现洪涝灾害。

衡量一个地区每月降雨量之间差异的多少,一般使用月度降雨标准差这个指标,标准差越大,意味着月和月之间降雨量相差越大。

从这个角度出发,在全国雨水最多的这四个地区,华南地区的月度降雨量差距比较大,其次是华中地区,分配不均的雨量让它们更有可能发生洪涝灾害。



从降雨量的月度分布而言,春夏之交以及夏季是这四个地理分区降雨最为集中的季节。

华东地区和西南地区的降雨量月度分布比较类似,都是从 4 月起攀升,在 7 月达到全年降雨量最高点,7 月雨量占全年的 15 - 20 %,随后缓慢下降。

华中地区降雨量分布在四个地理分区里最为极端,7 月降雨量占全年比例达26%,绝对值甚至与华南地区相当,这个时候最容易出现洪涝灾害。

华南地区作为年降雨量最高的地理分区,月降雨量呈现双高峰分布,6 月降雨主力为“龙舟水”,也就是端午前后的强降水,8 月则有可能与台风相关。

除了“龙舟水”和台风两个明显的影响因素,华南地区月度降雨量的变化速度与华中地区类似,月均降雨量升高速度比较快,再加上 4 - 9 月长时间高降雨量,水患风险由此而来。



近年来,雨水确实越来越多了

尽管华南地区是全国全年最湿润的地区,但并不是只有华南地区的人才有这样的一个感受:这些年,雨越来越多了。

这可能不是错觉。如果计算年均降雨量大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四个地理分区的年度降雨量趋势,可以看到结果是这些降水量本来就多的几个地区,近年来的雨也越来越多了。

尤其是华南和华东地区,降水量上升的趋势最为明显。



而且,这几个地区的降雨量差异在扩大。按 10 年的时间尺度来看,四个地理分区在降雨量上确实有所变化。1973 - 1979 年间,四个地理分区之间降雨量已经存在明显差异。 此后几十年间,除了西南地区降雨量较为稳定,其余三个区域降雨量都有一定变化。到了 2010 - 2019 年间,四个地理分区之间降雨量的差异变得更大了,区域各自的特点变得更为明显。



并不是只有降雨较多的四个地区近年来降雨也越来越多,从全国范围来看,虽然每年降雨量波动较大,但总体来说,年均降雨量存在一定的上升趋势。

全国年均降水量波动上升,这与中国气候变化中心 2019 年发布的《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19)》中基于更大范围的数据得到的趋势类似:1961 - 2018 年,中国平均年降水量呈微弱的增加趋势。[5]

这么看来,未来的雨可能确实会越来越多。而且这个增加的过程,地区之间并不同步,本就降雨最多的华南和华东,之后雨水可能会更多,进一步与其他地区拉开差距。

这可能也意味着,以后更容易碰上“千年一遇”的洪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