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18年开始,每年由外文局及中国-东盟中心举行与东盟媒体合作论坛,2021年的论坛在6月举行,而适逢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7月14日中国再由官媒《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启动“东盟伙伴”合作机制,将与东盟33家媒体“深化共识丶加强协作,增强中国及东盟媒体的国际影响力”。
东盟多个媒体集团及主流媒体参加这场名为“东盟伙伴”的媒体合作论坛,包括新加坡的新传媒丶马来西亚星报媒体丶越南国家通讯社丶印尼安塔拉国家通讯社及Metro TV电视台等,及多名东盟成员国驻华大使及官方单位如菲律宾总统府新闻部出席参加。
根据《央视新闻》报导,该合作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区域媒体间的交流合作”,合作包括新闻素材交换丶节目合拍丶活动交流以及合作抗疫方面形成深度合作。对此,多名传媒学者呼吁,东盟媒体对类似合作必须提高警觉,并向德国之声指出,与中国官媒合作可能损害媒体自身公信力。无国界记者(RSF)更担忧,中国近年扩大与各区域媒体合作,可能危害其他国家的新闻专业及民主制度。
改善中国形象
美国学者直言,中国扩大与其他国家媒体合作是为了改善其负面形象。美国辛辛那提大学(University of Cincinnati)政治学系助理教授格里高利・温格(Gregory Winger)表示,中国的战狼外交损害与其他国家的夥伴关系,特别是民众对中国的观感。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6月30日发布一项针对17国民众所进行的调查报告显示,民众对中国的观感普遍负面,而对中国领导人习近平的信心则跌到历史新低。
中共庆祝建党百年当天,庆典上传递中国自信安全的形象。
温格向德国之声指出,习近平上个月称中国要塑造“可信丶可爱丶可敬”的形象,是因为中国政府无法赢得国外民众的认可,因此需要采取其策略来改善。他说:“中国想要通过与东南亚媒体合作来改善中国形象,以扩大中国叙事体系,建构中国观点,这是媒体合作的重要核心。”
马来西亚学者也提出类似看法。在诺丁汉大学(The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马来西亚分校任教的盖亚斯里・文基特斯瓦兰(Gayathry Venkiteswaran)说,东南亚存在强烈的反华情绪,这是因为中国在多国投资基建影响当地生计,或对数位及政治监控的担忧,使中国必须祭出更多软实力来平息这些阻碍。
专研媒体与政治的文基特斯瓦兰向德国之声举例,中国积极回应对待维吾尔族人的方式,就是意图控制叙事方向,另一个例子则是通过社交网站,以减少对中国政府处理疫情的质疑,及对疫情源头的探究。文基特斯瓦兰所指的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2020年3月在个人推特上称肺炎疫情可能是由美军带到武汉,并表示美国“欠我们一个解释”,该推特发布后被中国媒体广泛报道,在社交媒体上广为流传。
学者:合作媒体需提高警觉
菲律宾理工大学(Polytechnic University of the Philippines, PUP)大众传播科系讲师雷纳德・拉米瑞兹(Reynald Ramirez)称,“在这个信息时代,媒体是关键战场,中国必须拥有网络,能影响东盟地区的媒体对中国的报导及框架”。
拉米瑞兹虽然期待透过合作,能提升亚洲媒体的创新及成长,但是在合作的同时,媒体集团更应该回归到作为可靠的信息提供者的角色,这才是首要任务。他表示,媒体面对这种合作必须小心谨慎,特别因为南海争议,中国虽是经济伙伴,但也对该地区的稳定造成威胁。
他向德国之声说:“我们得用批判的角度看待这种合作,因为中国在过去曾有散播错误讯息的前例。”他期待,媒体的互相合作,不会导致在新闻报导上“掩盖中国和当地人民的真实情况”。
文基特斯瓦兰也说,虽然“一带一路”倡议和数位基础建设对东盟大部分国家是个诱惑,同时也能帮助中国在日益紧张的全球政治情势中巩固地位。但这些都只是推测,并解释“东盟与中国的关系会持续受到南海争议丶投资问题和美国关系等挑战的影响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