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网友即将为人父母,想请教郑爷爷的育儿心得,然后就看到郑爷爷这篇又红又专的回复。除了晒自己优秀的女儿,核心思想无非一条:当爹妈的,与其鸡娃,不如多鸡自己。
在教育内卷近乎疯狂的当下,“鸡娃不如鸡自己”恐怕是最正的育儿观念之一了。但请恕我直言,在我看来这就是育儿界的一碗“毒鸡汤”——尤其是还出自像郑爷爷这样的成功人士之口——奉劝各位父母谨慎食用。
很多人都知道童话大王当年“怒退”体制内教育、自己把儿子郑亚旗领回家教育的故事。在国内,即便是今天,homeschooling也是少数派的存在,何况三十年前。郑爷爷此举可谓引领世界潮流。
不少人欣赏和赞同郑渊洁的育儿观念,尤其佩服他能“因材施教”自己教育儿子。这个故事大家不陌生,但对郑爷爷的女儿郑亚飞的故事,多数人却未必熟悉。
在女儿郑亚飞的教育上,郑爷爷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教育路线,总体来说就是只选好的和贵的。
郑亚飞从小就读于北京乐成国际学校(Beijing City International School),该校是北京最大、设施条件最好的国际学校之一。幼儿园时学费一年22万+,小学25万+、中学以后接近三十万。
女儿一路读到高中毕业,然后去了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学习电影和戏剧制作,可以说从学校和专业都是“烧钱”的项目(当然郑爷爷不差钱)。
我从LinkedIn上查看了一下,郑亚飞今年刚毕业,目前在中美两国积极寻找实习机会。
这么优秀的女儿,郑爷爷当然引以为傲,所以时不时就会拿出来当成正面教材举例说明:
对比他对两个孩子的教育理念,我颇有一种“大号练废了、开个小号重新来过”的感觉。
儿子是正统小学毕业、“自家私塾”中学毕业,说好了等儿子到18岁就独立出去混世界。结果一年后儿子回家给父亲打工。2010年,创建了北京皮皮鲁总动员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出任CEO。
如果他不姓郑,能出任这么有名的大IP的CEO,那我是respect的。但说好的独立,最终不过是以另一种啃老、拼爹的形式实现。我也只能感叹他太会投胎。
当然,这么讲并没有看轻他的意思,未来路很长,儿子还大有可为。只是咱们得承认,郑亚旗目前获得的很多成就如果没有老爹这位灵魂人物坐阵,大概率就是学历不高的普通打工人一名吧。
这种结果似乎恰恰论证了郑爷爷自己的理论:爹妈鸡娃不如鸡自己。你看,我郑渊洁就是肯鸡自己,能够一个人写一本月刊《童话大王》三十多年如一日,所以才有资本让儿子当CEO、让女儿接受最先进的国际教育。而且他很强调“言传身教、父母鸡娃不如自鸡”的育儿理念。
在今年父亲节他写的一篇小作文里,郑爷爷告诉读者自己的父亲就是言传身教。
父亲趴在桌子上看书写字,抱着一岁的他看完《资本论》,让他从小就对看书和写字产生了崇拜心理;而他成为父亲后,继承了父亲家教的衣钵,对于孩子只做不说;如今儿子郑亚旗又继承了他的这套教育理念衣钵,继续对自己的女儿实施身教和榜样教育。从没要求过女儿的学习成绩,他只是当着女儿工作,或忙动画片、或开网络电话会议。让8岁的女儿知道什么叫努力。
郑爷爷说的这些道理都没错,但说它是毒鸡汤,是因为其逻辑是:郑爷爷作为一个有天赋、有智商的人,站在至高点“批评”父母没有把子女教育成功,就是因为父母自己没有努力的结果。
咱们凭良心说一句:在现在的教育环境下,想出一点育儿成果,是一句简单的“父母鸡娃不如鸡自己”就能解决的么?
80、90这两代父母,背着几十年的房贷和车贷、做着996的工作、承受着教育竞争的极度内卷,竭尽所能要给孩子最好的一切。
看看现在的孩子,伙食是有机和进口的、行头是外国名牌的、见识是要去南极的、教育是学区房/私立学校外加琴棋书画全面开花的。这些都是真金白银堆出来的,没有玩命搞钱对自己下狠手的父母,孩子哪来的这些条件?
这还叫父母不努力?
自鸡的父母从来都不缺。最近微博上先有“996妈妈白天工作晚上备考,考上复旦MBA”的“泣血”故事,
后有“爸爸博士毕业7岁女儿当场祝贺”的新闻。
甚至为了给孩子搞个户口,把自己逼近名校读博的励志故事也不少。
这还叫父母不努力?
《红楼梦》里说“痴心父母古来多”,说的是父母们自己这辈子没活成功、认了,但一定要把下一代抓好,把自己的期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
但现在的真实情况是:父母推娃的同时也没忘记猛鸡自己。这么做无非是来个双保险,让孩子有个正常未来(能够有高中读、考上大学、找一份工作)的概率大一些。
而且像郑爷爷那样,把孩子放进最好的学校让老师和学校去鸡、自己置身事外就不算鸡娃了么?这相当于作为普通人,爹妈把孩子放进了衡水和毛坦厂中学,孩子被“调教”成学霸,考上名校后,爹妈传授育儿心得:我们从来不鸡娃。
套句俗话:你所谓的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鸡娃无非是换了只手啊。
如果不鸡娃,郑爷爷不会花大价钱把女儿送去最好的私校,像教育儿子一样在自家私塾接受快乐教育就好了。他曾经极其鄙视传统教育,打算散养出一个天才加成功人士以证明自己的看法,结果儿子“养废”了,于是让女儿回归到正统的教育——还是最昂贵的那种,一路名校读下去。然后教育大家别鸡娃了、还是家长自己多努力吧,实在有失公允。
所以,大家要明辨视听,不要随便喝“毒鸡汤”。大部分父母没有成功,是因为他们不努力么?这个世界是只要努力就能成功的么?我相信大部分鸡娃的父母自己也是努力的人(起码不会随便躺平),大家鸡娃只是希望能尽其所能给孩子提供成才的基础。
鸡娃,恐怕是这世界上最出钱、出力还不讨好的事情了,要不是别无他法,哪个家长愿意吃饱了撑得让自己持续“心梗”十几年。
时代变迁,郑爷爷当年所处的年代有些东西是现今无法复制的。
比如,他那个时代普通人通过读书获得出人头地的概率远高于现在。
郑渊洁出生于1955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全国5亿多人口中有超过4亿人口是文盲,文盲率约为80%,其中农村地区的文盲率高达95%以上。而今年我们进行的第7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文盲人口(15周岁以上不识字的人口)仅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为2.67%。
郑爷爷所在的年代,别说大学生是稀罕物、天之骄子,你就是一名中专生、技校生,都有机会成为单位骨干。反观现在的大学生,每年八九百万从高校里批量生产,天之骄子们早就坠落凡间绝大多数成了泯然众人矣。现在的家长,多怕自己的孩子以后连“众人”都没资格当了。
再比如,当年的育儿环境哪像如今,有种不把家长逼死誓不罢休的劲头。
这个暑假才开始不久,朋友圈里教育的厮杀已经硝烟四起。有孩子刚从幼儿园大班毕业,就开始请私教每天学习12小时的,
有走私校培养路线,原本应该躺平的家长,却也无法控制自已斥巨资鸡娃,确保能暑假弯道超车的。
家长拼成这样,却还是无法确保孩子百分百有机会参加高考。根据教育统计公报的数据,20年来,普高招生在中考招生中的占比没有突破60%,而且近几年还有缩减趋势。
除了卷得厉害、外加初中毕业容易失学外,各种政策也是让家长们胆颤心惊。今天实行民办摇号、电脑随机录取的撞大运升学,明天又一纸发文体育、音乐、美术都要纳入中考成绩,
360度无死角的不给家长们留活路。
再想想我们自己小时候,没有什么私立、国际学校,绝大多数人统一去家门口的菜场小学和中学接受教育;兴趣班也没有太多选择,寒暑假去少年宫学学琴棋书画就算才子/才女了;辅导班也没有遍地开花,放学做完作业就开启满院子疯跑模式,成绩落下了就找本班或本校的老师补补课。
那时资源公平、政策稳健、选择不多,所以爹妈们普遍心大、孩子们间接就拥有快乐的童年。
我说这些不是忆往昔、鼓吹过去好,现在的孩子和当年同龄时期的我们不可同日而语,这是时代发展带来的文明进步。但这种进步不该以斥责和批判父母的态度来换取,特别是这届父母已经承受了过去几代父母从未有过的沉重代价时。
推娃和鸡自己不应该是冲突、对立的,我们不该随便批判那些鸡娃的爹妈,认为他们就是偷懒——因为鸡娃比鸡自己容易。
说到底,对多数普通家庭的父母而言,大家都是大时代浪潮下被裹挟的小浪花,选择有限、条件有限。而自己在巨浪中奋力扑腾,也无非是想确保育儿这艘船不要在自己手里被大浪掀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