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肖磊和好友老曹,

在浙江绍兴的山谷里发现了一片仙境:

《千里江山图》中的青绿山水,

几乎和这里的一模一样。

来过这里的文人墨客,

有山水诗的鼻祖谢灵运、李白,

还有《唐诗三百首》里一半的诗人。

两个人当即决定,

要在这里建屋、工作、生活。





他们花了四年,

陆续修缮了6栋房子、改造了6个花园。

整个村子就像一间“陋室”,入简出繁,

进入室内,夯土墙面给人简单质朴的感觉;

但走向庭院,景致却是繁盛的,

能让人感受到真实的美。

后来,两人的生活状态

吸引了四、五十个朋友定期来访,

他们中有建筑师、律师、金融行业从业者,

也有服装设计师、作家、插画师、茶人……

老曹还根据他们可能的职业习惯

给许多人专门设计了小屋,

希望他们成为这里的常驻村民。



现在,肖磊和老曹80%的时间都待在村子里,

一年的日常消费不超过1000块。

肖磊说:“这个村子的美妙,

在于它完全像一个共享社区,

刚好实现了熟人的社交尺度,

让每个人都很有安全感。”

撰文 张翔宇 责编 邓凯蕾





在浙江绍兴新昌县的一个山谷里,开车经过一条狭窄土路,才能抵达山谷的尽头,在一片临水的缓坡中有一个隐匿、漂亮的生态村落。每一个来过的人都称它是:一个真正的现代桃花源。

它占地约10亩,三面环山,背靠的山脉最高,两侧山势舒缓,像被两只大手环抱着。这里有住宅、有花园、有菜地、还有一处天然水源,流淌过每一户门前。



来这里常住的,有建筑师、作家、插画师、服装设计师、茶人等等。

这个乡村共享社区的发起人:肖磊和老曹,是最初的两个常驻民。现在,他们80%的时间都住在这里。



两个硕士寻访70多个村子,

终于发现了这片桃花源


肖磊是河北承德人,今年39岁。跑到山里造房之前,他一直都是“别人家的小孩”:高考顺利考进了自己理想的同济大学,毕业后就进入了国家级的设计院工作。

但工作也有七年之痒,回忆起在大城市的生活,肖磊能记起的关键词只有:地铁、12点、便利店和外卖。



肖磊和老曹,在工作室做设计


巧的是,两人的工作同时遇到了瓶颈期。为了给自己找一条新出路,他们决定辞职,回到乡村。

村落改造前

2015年开始,两个人花了近1年的时间,在安吉、临海、奉化、甚至跑到老曹的家乡四川……找了近70多个村子,最终才定下了藏在绍兴山谷里的这个荒村。

从卫星地图上看,只能看到几个散落的屋顶。当时,进村没有路,两侧50公分的石坎上,布满了青苔。肖磊沿着一米多宽的村径走了1公里,直到尽头才豁然开朗。



最初仅有的一个白房子

他们给新的村落取名为生田社:一群人理想中可以生活的田地。它是一个独立于世的空间,距离宁波机场开车需要一个小时。

最初,只有肖磊和老曹两个人在这里工作、生活,所以只有一栋房子,后来,来的朋友越来越多,每次都只能打地铺,他们才决定把公共空间做大,把后面半坍塌的闲置房进行改造。



《唐诗三百首》里,

近一半的诗人来过这里


村子所在的新昌县,有一座很出名的山脉,正是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里的天姥山。据说,李白至少到此云游过两次。

山水诗的鼻祖谢灵运也来过,《唐诗三百首》里,近一半的诗人踏足过此地,天姥山成了文人墨客无限向往的仙境之地。



设计部分由老曹负责,陆陆续续做了4年,功能也是一点一点增加的。

整个村子就像一个陋室,入简出繁。进入室内空间,夯土的墙面,几件老家具,给人的感觉是简单的、质朴的。但走向庭院,景致却是繁盛的,能感受到真实的美的状态。



因为是在山谷里生活,老曹用的是懒人生活的逻辑造房。

所有的室内空间,都是环形动线,从客厅到浴室、再到居住空间,这样不仅方便,还能随时透过每一扇窗户,看到室外的美景。



熟人的社交尺度,

让每个人都很有安全感


现在整个村落的房子,基本集中分布在后排。



花园和所有的室外公共空间,都汇集在“C位”上。两棵近百年的龙柏树被保留了下来,枝干形态是卷曲向上的,看起来非常具有生命力,是整个村子的视线焦点。



肖磊和老曹觉得,这个村子的美妙,在于它完全像一个共享社区。只做了9个房间,面积加起来不足1000平米,无论是喜欢独处、还是喜欢热闹的人,都很有安全感。



村口处,保留了原本的菜地。整体抬高了40公分,种植了很多香草、瓜果和时令蔬菜。局部铺设了石板,很多人喜欢劳作完之后,直接坐下来休息一会,或者聊聊天。





通过一个曲折蜿蜒的台阶走下来,隐约能瞥见庭院里的一些花花草草,转弯后的视野非常开阔。正对着的是一个巨大的“取景框”,长度约8米,能把远处的山峰和森林尽收眼底。



月亮门洞



岩石花园 看起来很野,又有美的秩序


两侧分别预留了大小不同的圆形门洞,一个正对着远处的欧月花园,把四周的田园景致——植物、岩石、柏树和溪水,全部收纳进来。

另一侧是可近观的岩石花园。这里的花花草草,既有自然生长的,也有老曹种植的。所以整个花园看起来很野,同时又有美的秩序。



整个村子,创造了很多传统村落中才有的空间。

比如东南角有一片宁静的水塘,还有一小片人工湿地,自然生长出了很多水生植物,甚至是一些鱼类、青蛙,晚上还能看到成群的萤火虫。



不需要考虑如何社交,

哪里舒服就在哪里待着


现在,生田社陆陆续续已经有四、五十个人反复到访了。他们主要分为两大类,一部分是定期到访的朋友,几乎每个周末都会来。

另一部分就是半自由职业者,他们选定一栋房子,一住就是一个月,比如作家、编剧或者插画师。



住客们的房子,全部是在原来农舍的基础上修缮的。服装设计师潘一,是一年前搬进来的,也是除肖磊、老曹外,第一个正式入住生田社的人。





服装设计师潘一 第一个正式入住生田社的人

潘一的房子是一个独栋,面积并不大。它沿着后面的山石而建,二层是居住空间,墙壁上的涂鸦,是潘一女儿亲手画的。还有了一个小露台,打开窗户就能和其他的邻居打招呼。

一层的采光比较好,被改造成了工作室,她常常在这里创作、拍摄新品服装或者剪辑图片。



既然很多人都能脱开城市,也向往乡村生活。肖磊就努力提供一个空间,让大家一起抱团生活。“我们不需要考虑如何社交,哪里舒服就在哪里待着。这个村子不再是一个生态景观,所有社群行为都是自发的,我和每一个人,也不再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一年的日常消费不超过1000块,

内心却富足了


现在他们把大部分的资金,都花在了购买植物、各种维修工具。却很少买衣服,肖磊甚至都不再用洗面奶,一年的日用生活消费品,花费不超过1000块。



肖磊,每天都会亲自整理房间



老曹很喜欢植物 一有时间就打理花园


现在,肖磊和老曹80%的时间都待在村子里,老曹负责打理花花草草,肖磊负责一切对外的工作。

他们认为:真实的乡村生活,并不是乌托邦,也不是进入退休状态。仅仅是花园的日常维护,就非常劳心劳力。

两个人每天的生活并不比上班轻松。他们6:30起床,做4-5个小时的设计工作,就要开始做午饭,睡个午觉便开始田园的劳作:拔草、浇花、修剪,种菜……有时候还需要接待一些新的住户,每天直到12点才能休息。





肖磊觉得,跑到乡村定居,实际上是逃离了一种不舒服的状态。

“城市告诉每个家长,小孩应该上培训班、要抓紧时间和其他孩子PK,否则你就输了;但来到乡村,你会去看小鸟、去和虫子做游戏。

职场告诉成年人,要竞争、要学习、要和所有人保持同频;乡村告诉你要去劳作、去种植、去收获。”



他们觉得,生田社最大的意义,并不是复活了一个村子,而实践出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即便没有他人的喝彩,也没关系,冒险,本就是一件值得一辈子骄傲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