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剧前前后后折腾了好几个月。
上半部剧情的看点是,就在张近东最疲惫的时刻,今年2月29日,深圳国资委骑着白马出现了。
现在终于迎来新的高潮,白马王子拨转马头,放弃。新主角姗姗来迟,又一个地方国资巨头——江苏国资委入场。
深圳国资委之前是战无不胜的大神,头顶最牛地方国资委之美誉。现在截胡的江苏国资委又是何方神圣?
苏宁如何已经无关紧要,最大看点是,究竟谁才是中国最牛国资系?
这里面也许就暗含着中国的经济未来发展的走向。
江苏国资委PK深圳国资委,可以看作是江苏VS广东的又一缩影。
这两个省经济傲视全国,长期处于你追我赶的竞争态势。广东自1989年GDP超过江苏后,一直略胜一筹,但江苏的实力从来不容小觑。
图源:国民经略
再看公共财政收入、航空吞吐量、世界500强、A股上市公司数量、胡润富豪榜富豪数量、本外币存款等多个数据,广东的领先幅度更大。
图源:城市战争
上市公司数量方面,广东亦优势明显,但江苏追赶态势极其生猛。去年全年合计有393家企业完成A股IPO上市,其中江苏新增数量第1、广东第3。
图源:wind
但这些数据,都只能说明过去。
眼下,两个地方国资委的交手,或许才稍稍揭示了未来。
国企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地方国资委借反向“混改”,入股众多民营企业,有的高歌猛进,也有马失前蹄,大浪淘沙之下,一批商业帝国的特殊玩家应运而生。
一些地方国资委掌握的财富不断膨胀,它们的一举一动深远影响着中国经济版图。
通过苏宁,我们就来认识一下中国最牛的两个国资系。
江苏国资系,2020年旗下企业负债率约为62.09%,深圳国资系为65%,在负债率相差无几的的情况下,江苏国资委监管企业营业收入9982.14亿元,深圳国资委全年营业收入7956亿元。
截至2020年,中国GDP过万亿的城市也不过16个,由此我们不难理解,它们是怎样的存在。
需要注意的是,深圳国资委是市属,江苏国资委是省属。
而且深圳国资委旗下深圳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更是如神一般存在,江苏国资委旗下4家企业加一起,资金实力还是比不过。
不过,这一轮竞争并不火爆。
深圳国资委更像主动弃权。7月5日,在苏宁易购披露重组方案的同时,深圳国际在港交所发布公告也说明了这一点。
今年3月深圳国资委主任余钢在一次公开讲话中表示,深圳国资在投资时往往遵循“三个坚持”原则:
坚持战略上匹配,任何收购必须要匹配深圳的城市发展战略、深圳国资的战略布局;
坚持实现国资保值增值;
坚持合作共赢。
据传深圳国资委之前寄希望于通过入股苏宁,让深圳500强再添一员,据说如果条件谈妥,苏宁将会在深圳设立华南区域总部(国美的华南总部在广州)。
苏宁虽然不复当年勇,但让江苏放手并不容易。苏宁对江苏意义非凡,从它的名字就能看出。
苏宁名字的由来,坊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苏”是江苏简称,“宁”是南京简称;另一种说张近东初创公司的地址是南京江苏路与宁海路交叉口。
无论哪种,苏宁都与南京和江苏密不可分。南京有条“苏宁大道”,还有一个地铁站被命名为“徐庄·苏宁总部”。
2020年7月,江苏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到苏宁易购调研,把苏宁作为了家电回收处理领域的重点调研企业。
2020年8月,江苏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到苏宁座谈,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邀请苏宁建立健全高效物资储备体系。
2021年3月,江苏省商务厅、南京市商务局与苏宁易购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围绕数字新商业、促进新消费、跨境新模式、农村新电商、便民新服务等“五新”领域深化合作。
看来苏宁与江苏的关系,真是剪不断。
最后的结果,也在情理之中。
深圳国资委弃权,显然不全因为苏宁与江苏的感情。从历史“战绩”看,深圳国资委极少失手,此番退出大概率是深思熟虑后的判断。
在资本市场上,流传着众多深圳国资委的传说。
其下属30家企业,无一家亏损,全系统无一家僵尸企业。
凭借着这些发达的触角,以及复杂的股权构架,“深圳国资系”在资本江湖上四处出击无敌手。
2020年11月,华为深陷美国制裁令的围剿,无芯可用的困境。火烧眉毛时,深圳国资委果断接盘。这给进退维谷的华为,带来宝贵的现金流,也让荣耀得以用“寄养”的身份曲线救国。
2020年9月,轰轰烈烈的恒大债务风波,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团拿出250亿元驰援,从山东高速手里接过了恒大地产的5.8797%股权。这笔钱在恒大1300亿元战投中占了20%。
更早年的宝万之争,深铁集团动用了几百亿元的天文数字,最终结束了这场腥风血雨般的武林恩怨。
跟深圳国资委那些英明抉择相比,江苏国资委显得乏善可陈。更可怕的是,广东懂“风投”的国资委还不止深圳一家。
2019年,珠海国资委出让格力电器15%股份套现400亿元,然后就开始疯狂出击。
图源: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统计,近一年多来,珠海国资买买买的上市公司接近20家。“卖掉一个格力,孵化多个格力”。
珠海经济体量不大,但珠海国资委出手颇为狠辣,一点不含糊。
今年江湖上就流传,珠海国资将向FF投资20亿元,以支持FF在珠海建设生产基地。由此也可以看出珠海押宝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雄心壮志。
不说远处的广东,就在江苏国资隔壁,就有两座难以逾越的同行“高峰”。
叱诧风云的深圳国资,总资产位列全国地方国资委第4,利润总额、净利润、成本费用利润率在全国排第2。这些指标的第1,全都是上海国资。上海国资系一年的营收高达3.8万亿元,比今天的全球第一大企业沃尔玛还要高。
如果说珠海想成为新能源汽车重镇,上海的梦想则是当全球金融中心。
上海的几大定位中,国际贸易中心手到擒来,国际航运中心努力也能够着,但国际金融中心总是差点意思。
于是提升金融影响力,成了上海国资的主攻方向。
新设立的摩根大通证券,上海外高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股20%。新设立的星展证券以及野村东方国际证券,上海国资委通过旗下公司分别持股49%。
2020年8月,东方国际、张江集团等10家上海国资背景企业战略投资民生证券,使得这家三十年历史的老牌券商中,国资持股比例超过30%。
作为交换,民生证券做出了券商发展史上甚为罕见的举动——实行总部搬迁,由北京迁入上海。这使得注册地为上海的券商机构数量,进一步拉升到28家,远高于深圳23家,北京的17家。
上海国资与大佬做生意,自然稳赚不赔。但后发地区合肥的“风投”准心,更容易让大家受到鼓舞。
合肥以地方融资平台为桥梁,通过政府出钱主导融资的方式引进行业巨头,再撬动上下游企业落地。即便这个巨头,正陷入困局或者备受争议。只要看准了,就不惜一切代价。
“2007年,合肥拿出全市三分之一的财政收入赌面板,投了京东方,最后赚了100多亿元。2011年又拿出100多亿元赌半导体,投了长鑫、兆易创新,赢了,上市估计浮盈超过1000亿元。2019年,又拿出100亿元赌新能源,投蔚来,结果大众汽车新能源板块落地合肥。”
这样的赌,真需要智慧与勇气。
每个国资委心里都住着一个“淡马锡”。
如果你去过新加坡,目之所及的60%的产业,背后都是淡马锡的国资模式在运作。
淡马锡是由新加坡财政部负责监管、以私人名义注册的一家控股公司。淡马锡董事会成员是由财政部提名,由新加坡总统批准。如今是世界最成功的政府企业,并获得了标准普尔与穆迪投资的最高信用评级,成为了全球范围内国有资产运作模式的神话。
“淡马锡”3个字,经常出现在国内各项文件、报告中,也是上海和深圳的对标对象。
2013年,上海启动国资改革,计划把国有企业资产以新加坡淡马锡模式重新推出。
2019年,深圳国资委通过了《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对标淡马锡,打造国际一流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实施方案》。
之前有观点认为,由于国情和体量不同,国家层面照搬“淡马锡模式”很难成功。如果以地方国资甚至国资系旗下大型投资运营平台去对标淡马锡,改革的阻力更小,成功性更大。
实际上淡马锡模式本身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功能和定位,在新加坡不同的发展时期,作出过多次调整与改革。
与其死扣淡马锡模式的现有架构,不如重点关注淡马锡模式的呈现结果:“国进”还是“民进”不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关键在国企、私企是否循市场化的逻辑而动?是否建立清晰的委托代理结构,并用制度克制权力寻租与行政干涉的冲动?
关于这点,深圳国资委副主任之前接受采访时说:“深圳市委市政府要求任何党政机关不能办企业。”
这意味着深圳国资委入股的各类企业,深圳国资委都不直接参与经营投资,充分尊重企业自身管理运作。
比起淡马锡模式,深圳国资委还有一点宝贵的创新。
通常国资委的运作模式都是:上层调研、规划、设计天花板、实施。淡马锡也很强调顶层设计,只是人家更专业,玩得更高级。
但深圳国资委旗下的深投控主攻科技金融的方向,并不在早期顶层设计里。而是由深投控旗下的高新投负责,推出了“比例担保”、“担保分红”、“担保换股权”等担保方式,进而扶持出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无心插柳柳成荫后,才触发了深投控战略系统的变革。
也就是说,它是在探索中自下而上逐渐形成的。不仅如此,它还会双向互动,将资金投资规划(顶层设计)与一线市场经验反馈,两者精准结合。
这个角度看,是不是照搬淡马锡模式并不重要。谁更亲近市场、更尊重法律、更专业,就是淡马锡了。
至于苏宁归谁,不过是国资改革与探索过程中的一朵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