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临安天目山脚下,

有一栋特别的清水混凝土小屋,

不作任何宣传,

却成为了杭州最火的山谷度假屋。

还获得了德国iF设计奖、荷兰FRAME设计奖,

老外评委们的评价是:

有一种东方式的优雅与温暖。





它的主人是一对低调的80后夫妻,

2年前,在过度加班引发视网膜脱落后,

妻子李秀梅卖掉了杭州的房子,

辞职回到家乡,

重新修整公婆留下来的老宅,

作为一家三口的新家,

又在老宅前面建起了一栋

美到360度无死角的度假屋。







小屋建成之后,

还吸引了90后杭州合唱团,

他们站在阳台上、泳池边、山头上唱歌,

一起消解工作上的压力。





李秀梅说:“乡村会形成自己的社区,

吸引相同爱好的人,

今天大家来这里合唱,

未来还会有新的事情发生。”

编辑 庄娅琼 责编 邓凯蕾





“35岁了,我想勇敢迈出这一步”

进入职场的第10个年头,李秀梅坐稳了一家地产公司部门负责人的职位,丈夫李明在一家制造公司担任销售总监。李秀梅说他们日常的生活状态是:“他出差,我加班,周末继续有应酬。”虽然忙碌,但两人所在公司和团队氛围很好,每一次项目结束,都能收获巨大的成就感。

这种充实而快乐的心境,随着儿子出生后不久,被逐渐打破。太少时间陪伴孩子,精力也不像20多岁时旺盛,李明开始劝说妻子辞职。李秀梅始终在犹豫:“在职场积累了这么久,一下子都放弃了,回家做全职妈妈,每天就为了孩子打转,有点不甘心。”

像这样的35岁危机,也发生在李秀梅身边的女朋友们身上,大家总在一起幻想:能不能有一种工作,又能兼顾家庭,又能满足兴趣、又不至于透支自己的身体?



李明、李秀梅和儿子在家乡的山谷里

辞职这件事,李秀梅足足考虑了一年多,直到一次意外:因为一次招投标项目通宵熬夜后,她突然眼前一黑,什么都看不见了。医生诊断为:视网膜脱落。

“躺在手术台上的时候,我在想自己会不会从此瞎了?其实什么都不重要,只有身体才是最重要的。”



2018年夏天,李秀梅决定裸辞,回到她和丈夫的家乡,杭州市临安区东天目村,翻新自家的老宅,造一栋“自住+民宿”的度假屋。

“35岁了,我想勇敢迈出这一步。”



中国老宅的优雅翻新,国外评审点赞


这是丈夫李明的爷爷留下的房子,附带周边一共4亩多地,将近3000㎡。夫妇俩在网上反复浏览了许多设计公司的项目后,找到了建筑师龚剑和刘猛。

龚剑还记得第一次开车进村时,恰好是傍晚4、5点,山脚下炊烟袅袅的画面让他至今难忘:“和城市里完全不一样的感觉,有一种温情。”



李秀梅与本案建筑师龚剑、刘猛

原址上留有一栋已经废弃的老房子,曾经住了李明一家三代人。“最早是我爷爷奶奶造的,他们在这栋房子里养育了7个孩子。最拥挤的时候,这个房子被分割成7、8个’豆腐块’,每家一个小单元。”

这段住房困难的历史,如今再回想起来,却充满了大家族温情。于是大家决定把它保留下来。



改造后的老房子内部结构





石头与原木仍然是老房子的两大主要元素


老房子横梁上有一只燕子窝,李明小时候还曾坐在门栏上,一边吃饭一边看着燕子飞来飞去。因此在施工的时候,李明嘱咐大家,要小心翼翼,避免碰坏它。

第二年的春天,房子翻新好了,燕子妈妈果然带着小燕子飞回来了,大家就像回到小时候那么开心。





设计师给正梁上的燕子窝增加了一块挡灰板

加固完内部的木结构后,采用充分的室内照明搭配老虎窗,让老房子内部各个角落都更加明亮。





外部墙面做批灰处理,把坍塌的夯土墙重新补全,再从当地搜罗了很多老的灰砖贴在外墙上,加入整个村子的建筑回忆。



老房子的面积有限,在侧面增加了一个新的玻璃房,作为带有观赏性的餐厅,一家人最喜欢在这里聚餐。





翻新完了老房子后,还需要造一栋新楼来实现民宿的功能。

乡村盖房有明确的政策,李秀梅和丈夫的户口都留在村里,可以申请盖一栋占地面积140㎡、高1.5米(三层)的新房。



新老建筑一前一后,紧密相连


因此,在设计中,每一平方都需要珍惜利用。最后,建筑师采用了清水混凝土的方案,在建筑的形式和外观上尽可能保持简洁。

一楼整层划分为2个大客厅,1个餐厅,房间在2层和3层。龚剑说:“现在的度假屋不是房间越多越好,大家对公区有更高的期待。”





一条高差1.5米的台阶走廊把新老建筑连接在一起,走在这个通道里,两侧落地玻璃外的水池波光粼粼,带着大家从老屋穿越到新房。



李秀梅给民宿起名“偶寄”,希望在城市的朋友能来这里偶尔寄宿,体验放下手机、在大自然里彻底放松的感觉。





“偶寄”获得了2021年德国iF建筑类别,在官宣视频里露出,整个亚洲只有2个带民宿功能的度假屋拿到了这个奖。

这栋房子同时也登上了韩国设计杂志《MINI BUILDING》,并在申报荷兰FRAME设计奖的过程中,连续2个月都得到最高分。



评审们最喜欢“偶寄”的入口,推开一道简洁的石墙与木门,转两个弯,走进去豁然开朗,别有洞天。他们的点评是:老房子翻新中的细腻用心,体现了一种东方式的优雅与温暖。





上:入口外部 下:入口内部


90后合唱团自发前来,形成新的乡村社区

建筑师龚剑和刘猛是杭州极光合唱团的团员,项目一落成,他们就想要带合唱团来这里排练:“在乡村里合唱的感觉太好了,与天地、高山、竹海能形成共鸣。”

极光合唱团成立于2018年,当时,团长马凌洲刚从国外回到浙江大学工作,喜欢唱歌的他在朋友圈招募,没想到来了一群人。其中有医生、老师、律师、IT……共有80人,大多是90后,现在共分为5个声部。



前排右一:杭州极光合唱团团长 马凌洲

极光合唱团在偶寄的公共客厅排练

李秀梅和丈夫李明最大的爱好分别是园艺和音乐,回归乡间后,他们都有了空间来享受自己的兴趣。

亲自打理2000㎡的花园非常勤苦,但李秀梅乐此不疲,她买了许多园艺类的书自学,精心设计了种植区域,月季、绣球、桂花树、香松、蓝冰柏、红花檵木……每天清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迫不及待地巡视院子里的花花草草。





李秀梅阅读了大量园艺书籍,尝试做出不同的风格

妻子打理花园的时候,李明会在客厅弹吉他或放音乐。夫妇俩最喜欢的歌是《山谷里的居民》,觉得自己当下的生活就如歌中所唱。谁也没想到,有一天晚上,他们接待了一拨客人,居然是这首歌的唱作人:小娟。

“小娟老师、小强老师、春晓老师、大提琴演奏家宋昭,他们在附近参加一个活动,就定了我们这里的房间。聊得兴起,就开了一场围炉音乐会。”

这些音乐爱好者的到来,让夫妻俩看到了乡村生活的更多可能:“乡村会形成自己的社区,吸引相同爱好的人,今天大家来这里合唱,未来也会有新的事情发生。”



“小娟与山谷里的居民”乐队到访偶寄

“不仅仅是生意,还是我们的家”

东天目村在天目山脚下,围绕在一片竹海中,是片避暑胜地。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陆陆续续开了十几家农家乐,但来的游客大多是老年人。

李秀梅敏锐地觉察到,想要吸引年轻人到村子里来,必须把空间做得足够美,做出360°无死角的美感。







他们卖掉了在杭州和临安市区的两套房,投入了全部资产,几乎不计成本地追求细节。丈夫也辞了职,一起来帮忙。“敢这么做,是因为这不仅仅是生意,还是我们的家,可以一直传承下去。”

平时,夫妻俩会更多地待在老房子里,满载回忆的空间令他们感觉踏实和清醒。李明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儿时住在这里的情景:从前的家里哪儿是灶台,哪儿是餐桌,哪儿摆着自己的小床……



偶寄的大门永远向村民敞开


每逢过年过节,李明的叔伯、姑姑们带着家人回到老屋,全家再次重聚在老房子里,聊着曾经发生在这里的事。在家里与亲人相聚,这种快乐是金钱买不到的。

2019年10月1日正式营业后,仅仅靠朋友圈的发图宣传,偶寄就火了。但没过多久,疫情开始蔓延,李秀梅关掉了民宿,静下心来享受自己的度假屋。几个月后,村里慢慢开放了,没想到第一波打电话来订房的竟然是一个商拍团队。





秋天的偶寄呈现出不一样的东方侘寂感

“剧组拍广告、企业宣传片,帮我们扛过了整个疫情期,我心里不慌了。”在不知不觉中,李秀梅发现,自己的收入比上班时翻了一倍。

同时,商业拍摄因为团队庞大,通常需要好多房间,夫妻俩就会将村里的其他农家乐推荐过去,给邻居们带去生意。李明还专门买了一个乒乓桌放在村里的社区中心,默默增加与村里人的互动。



李明家的夯土老房翻新后,拿了国际大奖,邻居们纷纷到老房子里来参观,对许多细节感到好奇。

一些人家里也有废弃的老房子,就想让李明帮忙出谋划策,都来翻新一下。

“能够帮到村里的人,陪伴这里的老年人,给了我们很多安慰和自豪,这比赚钱更有意义。”



4岁的儿子目前就读于村里的幼儿园,每天早上校车会到家门口接送,老师非常耐心温柔,常常带着孩子探索大自然。

“以前总觉得一切都是大城市好,现在走了出来,心态更加豁达了,在更大的天地能看到孩子未来的各种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