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游荡在东北(ID:WanderingDongbei),作者:杨二史密斯,原文标题:《散落在东北小城的俄式废墟》,题图来源:杨二史密斯


东北有个名城,叫哈尔滨,以冰雪和俄罗斯风情闻名全国,城里有条“中央大街”,号称建筑艺术长廊,汇集了文艺复兴、巴洛克等多种风格的历史建筑,年年月月游人络绎不绝。


可你要在大街上叫个游客,问他哈尔滨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西式建筑?大概什么时候建的?或者哈尔滨这个城市怎么来的?估计没几个人能回答出来,因为这段历史在我们的课本里是缺失的。


中东铁路


在东北,太多城市像哈尔滨一样有大量的俄式建筑,这些城市主要分布在一条叫做“中东铁路”的铁路沿线,它呈“T”字型,“T”上那一横,西起内蒙边贸小城满洲里,一路向东经哈尔滨至黑龙江东部边境绥芬河,下面那一竖,由哈尔滨向南经长春、沈阳直达大连 。


中东铁路建筑群分布图
中东铁路建筑群分布图


第一次接触这些遗迹是在前年偶然路过昂昂溪的时候,我无意间发现了大片荒废的俄式小别墅。当时我并不知道这些建筑背后的历史,回来查资料,才意识到东北还有这么多宝贵的旅游资产。


昂昂溪的俄式建筑
昂昂溪的俄式建筑


中东铁路是中国东省铁路的简称。19世纪末,沙俄为了开发远东地区,跟当时的清政府提出从中国东北修一条铁路过境。沙俄当初的目的是寄希望于中东铁路占领东北,后来铁路修建期间大量工作人员及其家属移民至铁路各站点,一个个小城相继出现,包括哈尔滨、长春、大连、满洲里、海拉尔、扎兰屯、牡丹江等等。


沙俄的铁路计划
沙俄的铁路计划


这些俄国人为中东铁路沿线留下了丰富多样的俄式风格建筑,包括火车站、教堂、警察局、俱乐部等等。如今这些建筑被统称为中东铁路建筑群,作为国家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护,也成为了铁路沿线很多小城的宝贵财富。


一面坡中东铁路建筑<br>
一面坡中东铁路建筑


日俄战争后中东铁路被分成了两部分,“T”字形上面的一横归俄国,下面那一竖被日本接管,被称为“南满铁路”。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占领东北全境,整条铁路全部落到日本人手里,俄国人开始退出这个舞台。


满洲国地图<br>
满洲国地图


这条铁路,一方面是中国近代屈辱的被殖民历史的见证,一方面又极大地促进了东北的工业文明进程。建国初期,正是靠着日俄侵占时期的工业基础,新中国才将工业基地确立在了东北。直到现在,东北主要的经济产出还是延着这条铁路线,如今已通车或正在修建的哈齐,哈牡,哈大高铁,依然延续着这个格局。


中东铁路地图
中东铁路地图


一百年前诞生的那些小城们,在历史的大潮中,几经风雨,有的发展成了拥有几百万人口的大城市,有的成了边境商贸重镇,有的依靠铁路遗产成为旅游名城,有的因为失去了交通优势而渐渐衰落。


由于种种原因,铁路沿线很多的历史建筑已经被拆除,除了哈尔滨 ,仅有横道河子、博克图、扎兰屯和昂昂溪等少数几个地方还保存有成片的建筑群。所以,我要趁这些建筑还没有倒塌或者没有被大肆修复之前,赶紧记录一下。


满洲里


满洲里是中东铁路的第一站,如今是中国最大的陆路口岸,靠着边境贸易和中蒙俄风情,这些年旅游发展得很好。不过游客去满洲里不是去看中东铁路遗迹的,也没人知道这些东西,他们几乎都是去看国门,逛套娃广场和买俄货的。



所以,这些没人看的老古董对于当地来说并没多大经济价值,以至于它们一直荒废着,在火车站附近以各自为中心形成了很多大大小小的垃圾堆。




修葺前的建筑
修葺前的建筑


不过前年情况出现了转机,满洲里的废墟重生了,它们被修葺一番,打造成了“中东铁路第一站”公园。这些老建筑又重新焕发了生机,拾回了它们作为建筑本身的价值。




修葺后的公园
修葺后的公园


除了火车站前的老建筑,远一点的几栋楼房,目前也被保护起来准备整修,也许下一次再见到它们,已经是博物馆或者图书馆了。‍




免渡河


免渡河最出名的中东铁路遗迹是一个叫做尼古拉耶普卡娅的东正教堂,建于1911年。网上关于这座教堂的资料不多,现场能看到的介绍也没有。




教堂位于火车站附近的一个电站里,孤孤单单地矗立在一片发电设备之间,看得出来它很艰难地保持着自己的存在。教堂没有经过大的维修,尖顶的部分是后建的,墙壁有些破损,比较有岁月蹉跎的韵味。





免渡河现在只是呼伦贝尔地区的一个小镇,而在这样的一个地方竟也保留有教堂,可想而知,当年俄国人在东北扎根之深,每个地方都聚集了相当多的人口。


博克图


可能很少人听说过博克图,但是提起老电影《闪闪的红星》,或许有人知道,小英雄潘冬子,大反派胡汉山就出自这部电影,而电影中一段很有名的插曲--《映山红》,其拍摄的外景地就在博克图,这里最著名的风景就是每年春天满山的映山红。



博克图是蒙语,意为“有鹿的地方”,是大兴安岭通往松嫩平原的咽喉要道。沙俄在此修建了大兴安岭隧道以及新南沟隧道。


兴安岭隧道
兴安岭隧道



沙力碑<br>
沙力碑


博克图遗留的俄式建筑比较分散。火车站附近有个精雕细琢的砖石结构二层楼,这栋建筑没有太多具体的信息可查,挂牌上只是写“俄式砖房”。





在小镇西边,当地人称西沟,有两个保存比较好的建筑:司令部旧址和警察署旧址,目前都无人居住。除了这两栋建筑,镇中心还有一个保存完好的段长办公室,如今是中药材收购公司,因为仍被使用,所以建筑被粉刷一新,在镇子里很耀眼夺目。


司令部旧址<br>
司令部旧址



警察署旧址
警察署旧址


段长办公室
段长办公室


在80年代之前博克图一直是个安逸繁荣的小镇。不过,从90年代开始,在东北整体发展趋缓的形势下,这里也慢慢凋零了。



如今,走在博克图的街头,遇到的都是年岁已高的大爷大妈,年轻人都去了附近的城市。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很多类似博克图这样的小镇都很难发展,这是东北很多地方都要面对的窘境。


博克图机车库
博克图机车库
博克图水塔<br>
博克图水塔


扎兰屯


扎兰屯是中东铁路上的三等站,铁路通车以来,沙俄一直把扎兰屯作为避暑娱乐之地。扎兰屯的城市名片--白色铁索吊桥,就是由俄国人所建。


扎兰屯吊桥<br>
扎兰屯吊桥


扎兰屯有着这条铁路沿线最早的一座中东铁路博物馆,博物馆并不大,只有一个展室,分东省铁路、中东铁路、伪满铁路和中长铁路时期四个部分介绍了中东铁路的历史。每个部分都有相关的文字、图片和实物资料,介绍得很详细。




扎兰屯保存比较好的老建筑,除了前面提到的,还有老火车站、中东铁路俱乐部、沙俄警察大队、中东铁路避暑旅馆、六国饭店、沙俄小学旧址、沙俄教堂等等。


沙俄警察大队
沙俄警察大队


六国饭店<br>
六国饭店


沙俄小学旧址<br>
沙俄小学旧址


中东铁路避暑旅馆
中东铁路避暑旅馆


老火车站<br>
老火车站


‍扎兰屯是一个非常漂亮,街道宽敞干净,满街都是参天古树的小城,特别有生活气息。热闹的早市就在八国饭店旧址前,绵延一整条街。火车站前广场也很热闹,总有秧歌队和广场舞。



探访了这么多中东铁路沿线的小城,我觉得扎兰屯是对中东铁路开发最好的地方,无论是从建筑保护、旅游开发还是文化宣传上,只是希望以后能在老建筑的地图资料上做些补充,让探访中东铁路遗迹的游客有迹可循。


昂昂溪


昂昂溪曾经是中东铁路沿线上重要的枢纽站,据说昂昂溪当时有4千多俄国人在此生活,是个非常繁华的商贸小城。新中国成立后,昂昂溪一度是北京至莫斯科国际列车乘降站,是欧亚大陆桥的重要连接点。



原先粉色的火车站<br>
原先粉色的火车站


昂昂溪火车站是中东铁路沿线上保存较好的火车站之一,也是我见过最可爱的火车站---一个浅粉色的车站,不过才知道浅粉色是后刷的。就在去年,当地要发展旅游业,火车站又被粉刷恢复了原先的黄色。



昂昂溪的中东铁路遗迹主要集中在罗西亚大街及附近。这里的俄式民居保留得非常多,每栋都是花园式独户庭院,大坡度铁皮屋顶,木制门窗,砖砌墙体,和其它铁路沿线的城市相比,罗西亚大街上的俄式建筑造型更精致美观,保存得也更完好,只不过一直抱在深闺未被人所知。


铁路俱乐部
铁路俱乐部




‍在很早的时候,一个和俄罗斯有关的电视剧还在这里取过景。前年,罗西亚大街上的俄式民居开始翻修,整条大街尘土飞扬,老房子都被围了起来。昂昂溪也许就是下一个横道河子,成为中东铁路上又一个名片。



苏联烈士墓<br>
苏联烈士墓


一面坡


一面坡是我此行中的遗憾,虽然这里也遗留了很多老建筑,不过因为我的行程问题,只匆匆拍摄几个就走了。


原面粉厂<br>
原面粉厂




一面坡车站



中东铁路疗养院旧址<br>
中东铁路疗养院旧址


横道河子


因为早年有一条道路横穿河流,故得名“横道河子”,其建市比哈尔滨还早了一年,曾经是中东铁路沿线最繁华的城市。


横道河子很干净,老俄罗斯街区的道路都是新修的,路口还有各个景点的指示牌和旅游导图。老街上的建筑保护秉承的是修旧如旧的原则,且至今仍然有很多住户,所以横道河子相比其它小镇更有烟火气息。





中东铁路沿线唯一的木制东正教堂和其它俄式老宅相比,窗棂上的雕刻更精细,颜色也更鲜艳,似乎被重新粉刷过。




这座教堂原名为圣母进堂教堂,当地居民称其为“喇嘛台”,这个名字的由来据说是因为俄国人传教时,为了便于被中国人接受,所以故意装扮成中国人的模样,称教堂为庙,称呼信徒为喇嘛,所以得来此名。


圣母进堂的规模在当时仅次于哈尔滨的圣·尼古拉教堂,后者曾是哈尔滨的标志,不过已经被毁,无缘再看到了。



横道河子的“镇镇之宝”--机车库,正面看是一幢扇形高耸的砖墙,风吹日晒让墙面变得斑驳,墙内镶嵌着黑色拱形的大木门,很是壮观。




机车库当年作为铁路列车服务所的主要存车与维修处,一直到80年代都还在被使用,现在已经被改造成博物馆,存放一些些小火车和照片了。


绥芬河


绥芬河是中东铁路行程的最后一站,也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收尾。


绥芬河是黑龙江东部的边境小城,和西边的满洲里遥遥呼应,二者都是因中东铁路而诞生,靠着与俄罗斯的边境贸易起家,可以说是姐妹城了。这里也保存了很多俄式建筑。


教堂<br>
教堂


老火车站<br>
老火车站


大白楼<br>
大白楼


‍本来我是准备拍完老火车站和俄国日本领事馆之后,当天就离开的,不过吃午饭时无意间的一瞥让我在这多住了一天。


绥芬河是个山城,市中心的街道很窄,两边的楼很高,站在街道向上望,只能看到一线天,这让绥芬河有一种现代繁华都市的感觉,某些角度比较像香港。


绥芬河市中心街景
绥芬河市中心街景


夜晚的街景<br>
夜晚的街景


‍绥芬河商业街两边的商店招牌都是俄文的,大街上有很多金发碧眼的俄罗斯男男女女(疫情前),这样的异域风情在国内,除了几个边境小城,也只有在北上广深才能见到了。




距市中心几步远的地方是个菜市场,二者虽是一街之隔,但像是两个世界。一面是俄文店铺,俄式商品店,满街的俄罗斯人,俄罗斯人的天下;一面是麻辣烫,砂锅米线,蔬菜水果摊,拎着小筐的大爷大妈,中国人居住的地方。


放在民国,这就是典型的租界和贫民区,殖民地社会的样子。



一百年前, 绥芬河作为中东铁路的东部起点,算是沙俄的殖民地,市中心繁华地带是俄国人的居所,边远郊外才是中国人的地方。时过境迁,如今虽然市中心还是俄文俄罗斯人,景象还有如当年殖民地那样,但是社会却全然不同了。



在绥芬河市中心不远处有一个公园,可以看到绥芬河市的全景。我去的那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很多当地人在这里休息遛弯儿。傍晚时分,游人在湖中划着小船,云彩一点点变红,太阳缓缓落下,月亮慢慢升起。



我的中东铁路行程就在这样温暖的画面里告一段落了。


如果看完感到快乐,你就拍拍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游荡在东北(ID:WanderingDongbei),作者:杨二史密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