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美国总统拜登与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在康沃尔见了面。拜登呼吁联合起来挑战中国的影响力,但一些欧洲国家不愿这样做。 DOUG MILLS/THE NEW YORK TIMES
英国普利茅斯——拜登总统周六敦促欧洲国家和日本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数千亿美元的资金,在修建新公路、铁路、港口和通信网络方面,为它们提供依赖北京之外的选择,以此抵消中国日益增长的经济和安全影响。
这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第一次讨论组建一个直接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竞争的可供选择方案,该倡议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为推动中国在海外的贷款和投资提出来的,目前已扩大到非洲、拉丁美洲和欧洲本身。但白宫没有提任何财政承诺,而且在如何应对中国崛起的问题上,美国及其盟友之间存在尖锐的分歧。
拜登外交政策的目的是加强世界各地的民主国家,形成一个抵御威权主义蔓延的堡垒,他把挑战正在崛起的中国和搅局的俄罗斯作为这种外交政策的核心。北京则指出,美国在应对新冠病毒大流行方面表现糟糕、国内政治充满分歧(尤其是1月6日发生在国会大厦的骚乱),这都是民主制度正在失败的迹象。
中国的发展倡议在规模和抱负上远远超过了美国在二战后重建欧洲的马歇尔计划。上周六在七国集团峰会上有关如何应对中国的讨论,反映了西方内部如何看待中国的争论:是将中国视为伙伴,还是竞争对手或敌手,又或是绝对的安全威胁。
富裕的民主国家能否拿出一个全面的应对措施还远不明了。
白宫描述的计划似乎是将美国、欧洲和日本现有的项目凑在一起,加上鼓励民间投资。分发给记者的简介上为该计划起的名字是“为世界重建更美好未来”(Build Back Better for the World),“重建更美好未来”是拜登的竞选主题。计划简称B3W,呼应了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英文名称首字母缩写BRI。
B3W强调环保、反腐败努力、信息的自由流动,以及在项目资金合同中有让发展中国家避免过度债务负担的条款。人们对“一带一路”的批评之一是,它让签署协议的国家处于依赖中国的状态,让北京对这些国家拥有太多的砝码。
今年七国集团峰会的主办国英国切断了各国领导人开会房间附近的所有互联网和Wi-Fi连接,让他们处于与外部世界断开的状态。这表明人们对中国无处不在的监控越来越关注。
七国集团领导人大都认为,中国正在使用其投资战略来加强国有企业,同时建设一个商业港口的网络,在建设通信系统方面用的是华为,让中国对这些系统有相当大的控制力。但是,从会议室出来的官员说,德国、意大利和欧盟显然担心,这会危及它们与中国的巨额贸易和投资交易,或者加速一场日益呈现新冷战色彩的竞争。
拜登与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以及他们的助手杰克·苏利文(左)和扬·赫克上周六上午在康沃尔。 GETTY IMAGES
拜登把这次会议作为推动自己论点的机会,他认为,新冠病毒大流行后时代的根本斗争将是民主国家与专制国家之间的斗争。
第一个考验也许是,他能否说服盟国谴责中国使用强迫劳动,用一位向记者通报会议情况的政府高级官员的话说是,“采取切实行动,确保全球供应链中没有使用强迫劳动。”美国官员说,周日发布的峰会公报中会包含何种拒绝涉及此类项目中商品或投资的措辞,目前还不清楚。
但就在前一天,陪同拜登参加七国集团峰会的国务卿安东尼·J·布林肯(Antony J. Blinken)在与他的中国同行通电话时告诉对方,美国将积极反对中国在其偏远西部对新疆穆斯林“正在进行的种族灭绝和民族清洗”、以及让香港“民主规范退化”的做法。欧洲领导人在很大程度上回避使用这种语言。
如何看待关于中国的分歧,有助于解释为什么西方此前一直未能找到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协调回应。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最近的一项研究把华盛顿本身的反应描述为“乱无头绪”,美国的反应既包括国会对监管进出口银行(Export-Import Bank)的规则进行适度调整,以同中国的高科技贷款竞争,也包括禁止中国电信设备巨头华为的努力。
美国的战略所面临的风险是,在发展中国家眼里,与拼凑起来的不同项目打交道,还要听从西方坚持的保护环境和维护人权的要求,与北京提供的投资和新技术一揽子计划相比,似乎不那么有吸引力。
“许多‘一带一路’国家欣赏中国从规划到建设的速度,”对外关系委员会的报告写道,这份报告是由中国问题专家和美国前官员组成的一个两党小组撰写的。
报告还写道,这些国家也欣赏中国“愿意按照东道国的要求建设,而不是告诉它们应该怎么做,以及只需同一个建筑商、金融家和政府官员的群体打交道的便利”。
尽管如此,随着欧洲国家开始认识到依赖中国供应链的风险,并看到中国的触角已延伸到它们自己的后院,拜登意识到了一个机会。
意大利港口城市的里雅斯特可能会作为中国“一带一路”经济发展倡议的一部分,通过铁路与中国连接起来。 MARCO DI LAURO/GETTY IMAGES
英国曾一度奉行可以说是欧洲国家中对中国最友好的政策,现已转为美国强硬路线的坚定支持者,尤其是在华为问题上,美国将华为视为一个安全威胁。在试图容纳华为之后,英国政府在首相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的领导下宣布,将从英国网络中剥离老的华为设备。
德国仍致力于与中国保持关系,极力抗拒卷入一场新冷战,因为中国已成为大众和宝马汽车的全球第一大市场。德国推迟了是否使用华为和其他中国制造的网络设备的决定,因为中国官员曾威胁要以禁止德国在中国销售豪华汽车作为报复。
意大利在2019年成为七国集团中第一个签署“一带一路”协议的国家。但北约盟国担心意大利的基础设施、包括电信网络将依赖中国技术,部分是迫于他们的压力,意大利不得不退缩。
在中国向疫情严重的意大利运送了口罩和呼吸机后,一位意大利官员直言不讳地对欧洲盟友说,疫情过后,意大利将铭记谁是朋友。
法国没有加入“一带一路”倡议,尽管它欢迎中国在该国的投资,并且没有禁止华为进入其无线网络。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Emmanuel Macron)批评了北京在新冠病毒起源问题上缺乏透明度之后,中法关系有所降温。
“如果欧盟能团结起来,制定一个联合一致的对华战略,美国的利益会得到保障,”曾任德国驻美国大使的沃尔夫冈·伊辛格(Wolfgang Ischinger)说。“如果德国有德国的中国战略,法国有法国的中国战略,英国有英国的中国战略,美国的利益就无法得到保障。”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英国在前总统唐纳德·J·特朗普的压力下向美国靠拢,不是因为英国改变了对中国构成的战略或安全风险的看法,而是因为英国在脱欧之后担心被自己最重要的盟友孤立。
虽然坚信与中国接触的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将在几个月后离任,但德国的政策可能不会有太大改变,尤其是如果接任基督教民主联盟领袖职务的阿明·拉舍特(Armin Laschet)取代默克尔出任总理的话。拉舍特被视为与默克尔步调一致。
法国的情况则不同。马克龙在明年的选举中面临来自民粹主义右翼的巨大挑战。右翼领导人马琳·勒庞(Marine LePen)誓言要抗衡中国在印度—太平洋地区的野心。
“每次举行这种会议时,你都会看到一个国家或另一个国家的不稳定性,”英国外交部前高级公务员西蒙·弗雷泽(Simon Fraser)说。但他补充说,“欧洲这边缺少内聚性是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今年3月召开的全国人大闭幕式上。 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意大利是中国如何试图在欧洲建立影响的一个好案例。自从加入“一带一路”以来,意大利政府已同中国政府签署了20几项协议,涉及从税收法规到出口猪肉卫生要求等诸多方面。但意大利也否决了华为与该国一家电信公司签署的5G协议。
中国在欧洲投资的核心项目是将国内临近太平洋的工厂与伦敦连接起来的铁路网,中国总理李克强曾将该项目描述为通往欧洲的快速道。作为这条快速道上一个终点的意大利欢迎这种投资,认为它可以振奋本国艰难挣扎的经济。
但英国与中国的关系已进入了深度严寒期。英国政府对中国对待维吾尔人的做法进行了制裁,并在中国对前英国殖民地香港实施了严厉的国家安全法后,为30多万持有英国海外护照的香港人提供了居留权和获得公民身份的途径。
分析人士说,中国的人权记录正让欧洲各国的对华态度强硬起来。欧洲议会(European Parliament)拒绝批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德国一直在争取的中欧投资协议,原因是欧洲对中国对待维吾尔人的做法进行制裁后,中国做出的严厉反应。中国制裁了10名欧盟的政治人士。
还有证据表明,拜登意识到,他对中国使用的好斗语言令许多欧洲人不安,他曾把中国描述为民主国家与专制国家的一场决定性斗争的最大对手。他在欧洲之行前的几天里基本上避开了这个框架,而是更笼统地谈在一个竞争激烈的世界中促进民主的必要性。
在一些分析人士眼里,这为一种抱有希望的局面打开了大门,让美国和欧洲向彼此靠近,缓和彼此做法中有冲突、而不是解决纠纷的最极端方面。
“美国已从在中国问题上采取强硬立场变得越来越现实,欧洲也从采取温和立场上变得越来越现实,”伦敦智库查塔姆研究所(Chatham House)所长罗宾·尼布利特(Robin Niblett)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