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居然有150多个城市人口在收缩,占了所有地级市的一半左右。
曾经提出百万大学生留汉的武汉,人口增速非但没有进入前十,甚至不及一向没啥存在感的南宁和太原。
整个东三省,除了长春、沈阳和大连,其他城市人口都在减少,即使是东方莫斯科哈尔滨也不能 幸免……
对很多城市来说,人口不仅关乎发展,已经成了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最严峻的时刻到了,解决人口问题迫在眉睫。
人口增长最快的城市
很多人以为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是深圳,其次就是杭州、广州了。其实,广州只能排在第六位,杭州更是跌出了Top10。
占据人口增速第二名的,是广东的另一个特区城市——珠海。
近十年全国常住人口增速最快的10个城市
(数据剔除了行政区划调整等因素。新疆、青海缺少七普数据,港澳台缺少六普、七普数据,故暂未列入统计)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这些年,无论是横琴高标准建设,还是常年以“珠海蓝”为标志的优美环境,都吸引全国人口涌入。珠海的超高人口增速,很可能还会持续10年。
前十的城市里,涌现出拉萨、三亚、银川等小城市,它们或为省会,或是旅游度假胜地,都有吸引人口流入的“三板斧”。
难怪过去几年,珠海、三亚、银川等城市的房价增速,常常排名前列。
单论人口增速,成都、杭州等网红城市,以及高调提出“百万大学生留汉工程”的武汉也没能进前十,只排在13、15和27位。
反倒是广州、厦门、郑州、长沙这样默默耕耘的城市,闷声发大财,成了最大赢家。
抢人最多的城市
看完增速再看增量。全国人口增量前十的城市,分别是:深圳、广州、成都、西安、郑州、杭州、重庆、长沙、武汉、佛山。
深圳第一,实至名归。进步最大的一线城市,还直接撒钱抢人,“来了就是深圳人”,10年吸引了700多万人口。
深圳虹吸全国人口,红火了楼市。这个最令国人向往的淘金地,由于住宅供地相当少,楼市比川味火锅的汤底还火辣。
百公里之外的老大哥广州,也快要被深圳赶上了。十年前,它还领先深圳230万人左右,如今缩小到100万人左右。
不过,广州也相当能打,拿下了全国第二。增量近600万,仅次于深圳。人口增速也排在全国第六。更主要的是,广州并没有像深圳一样撒钱抢人,早些年落户门槛甚至不低,大专学历要社保5年才能落户,直到去年才有所松动。
一线城市的底子,全国前四的经济实力,加上全国领先的教育、医疗配套,相对友好的房价,不仅吸引大量世界五百强在此建立华南中心,也在虹吸全国人口。
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广州人,落户到了佛山。佛山人口增量,居然也进入了全国Top10,十年增长230万人。
广佛联手,可以超过深圳。未来10年,广州还有大量的土地和发展空间,很有可能取代深圳,成为吸收人口最多的城市。
近十年全国常住人口增量最多的10个城市
除了深圳广州,最会抢人的城市当属西安。当时甚至流传着一个段子:去西安旅游,可能都会被户籍民警拉到派出所去落户。
没办法,西安不像其他省会城市可以虹吸省内人口。目前,陕西常住人口数量只有3953万人,在全国所有省级行政区里排在末尾。边上的山东,人口过亿;河南,9937万人……随便拉出一个都可以吊打陕西。
省内不行,就去省外挖人。事实证明,西安相当成功。近10年来,西安常住人口增量450万人,仅次于深圳、广州和成都。
当然,还有一个因素不容忽视——行政区划调整。2017年初,西咸新区划归西安代管,西安立马获得100多万常住人口。
类似的事情还在多个城市上演:
2011年,巢湖一分为三,给了合肥、芜湖和马鞍山;
2016年,简阳划归成都代管;
2019年,莱芜划给济南
2020年,公主岭划给长春
……
每一次调整,都能带来几十甚至几百万的常住人口增量。
中部第一城易主?
想当年,全国城市配加个“大”字的,也只有大上海和大武汉。
如今,武汉却被郑州赶超了!
第六次人口普查,武汉常住人口比郑州多了100多万人。如今,郑州的人口增速,排在全国第八,人口增量甚至排到全国第五,已经远远甩开武汉。
1978年至今武汉、郑州两地常住人口数(蓝色为武汉,橘色为郑州)
这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郑州首次完成对武汉的超越。
武汉出局!保持多年的中部第一城,要让位了?
不过,论GDP武汉还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即使遭受严重疫情,去年武汉还能取得1.56万亿元的成绩,排名全国第九,比郑州多了3600多亿元。
论居民可支配收入、本外币存款、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专利申请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方面,武汉都比郑州领先一大截。
武汉、郑州2020年主要指标对比/数据来源:两地统计局
武汉还是那个大武汉。只不过,由于河南人口众多,且纷纷向省会聚集,给郑州提供了充足的弹药。
如今,河南人口接近1亿,湖北只有5700多万,差距悬殊。单论人口,武汉算是出局了。
西部双子星差距悬殊
很明显,重庆并没有多大优势,主要靠自己的内生人口。比起隔壁的成都,更加相形见绌。
10年间,成都常住人口增加了582万,突破2000万人,超过广州和深圳,仅次于重庆、上海和北京。
作为人口第一大市的重庆,人口增量只有321万,相当于成都的一半左右。
近些年,西部之王的位子,成都在一点点霸占过去。
河港优势正在式微,取而代之的是空港。成都的天府国际机场,远期满足9000万人次旅客吞吐量,以及200万吨货邮吞吐量。
这个货邮吞吐量,是今天重庆江北机场的4.8倍,更是西安咸阳机场的5.2倍,武汉天河机场的8.2倍。
再加上已有的双流机场,成都在空港方面的优势秒杀重庆。
加上成都沿海般的营商环境,正在不断吸引世界500强入驻。目前,全球每10台iPad,就有7台是成都造。
2020年,305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成都,在全国遥遥领先。
同年,成都外商投资实际到位504.2亿元,不仅在中西部领先,甚至超过广州。
省会城市也在分化
放眼全国,有两类省会城市。一种是“合一省而肥一市”,虹吸全省人口。代表性的城市有郑州、银川和长沙、拉萨。
郑州是大部分河南人离开家乡的第一选择。2019年,近60%河南省内跨市流动人口流入郑州,让它得以超越武汉。
银川人口增速也跻身全国Top10,难怪房价涨幅屡屡冲上头条。
长沙不仅吸引本省人,更是吸引北广深等一线城市人口。有报告指出,迁入长沙的人口来源最多的竟然是北京,其次是深圳、岳阳、广州和常德。
西藏的拉萨,增速居然全国第三。目前,拉萨常住人口87万,10年新增30万人左右,多数就是省内流入。
相比较而言,福建省会福州就俨然成了“小透明”。
七普数据显示,厦门10年暴增163万人,增速高达46.23%,占据全国Top10。
而福州常住人口增加117.59万人,排名全国27位,并不突出。增速16.53%,排在40位。
厦门,顶着太多明星光环:经济特区、计划单列市、鼓浪屿、厦大……随便拿出一个,都足以秒杀福州。
福州,甚至没有一个和鼓浪屿齐名的风景区,以及与厦大平分秋色的高校。
目前,厦门第一大支柱产业是电子信息产业,去年产业规模就接近5000亿元。美图、美柚、4399等知名互联网公司就在厦门。很多福建的企业,如鸿星尔克,会选择在厦门设立总部。
相比而言,福州的主导产业就要传统得多。纺织化纤、轻工食品、机械制造、冶金建材、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生物医药、新材料及新能源。再加上北有长三角,南有大湾区,福州的大学毕业生,也更愿意出省发展。
这样省会城市,面临的挑战巨大。
人口“坍塌”的城市
按照我统计的数据,近十年人口负增长的城市,一共150个,占了一半左右。
这150个城市,几乎囊括东三省所有城市,以及中西部偏远地区三四线城市,还有发达省份的盐城(江苏)、汕尾(广东)等地。
这些城市,或是资源枯竭,或是人口被周边大城市虹吸,不一而足。
全国人口“坍塌”最快的10个城市:通化、大兴安岭、绥化、白山、七台河、齐齐哈尔、白城、伊春、黑河、本溪。
近十年人口增速最慢的10个地区
这10个地区,全部集中在东北!
1个(本溪)位于辽宁,3个(通化、白山、白城)位于吉林,6个(绥化、大兴安岭公署、七台河、齐齐哈尔、伊春、黑河)位于黑龙江。
它们的人口流失速度,相当恐怖。
流失人口数量最多的绥化,10年减少了166万人。通化、齐齐哈尔的人口损失也都在百万人以上。
这样的10个城市,楼市怎么可能有戏?买房打死也不能去。
中小城市人口被大城市虹吸,更凸显东北人口困境。
东北的人口,都在往南方流动。比如,三亚的人口高速增长,很大程度来自东北的“输血”。
据智纲智库统计,东北人占了三亚市外来人口的六成多。三亚甚至整个海南,成了东北人的第二家乡。
三亚十年新增近35万人口,增速跻身全国前十,东北人功不可没。
反观东北本土,除了长春、沈阳和大连三座城市常住人口数量增加,增速为正,其他所有城市均为负。
就连黑龙江省会哈尔滨,10年人口减少近63万。
东北,几乎全部沦陷,触目惊心。
除了天气寒冷、产业萎缩外,或许更重要的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风,也需要吹过山海关的大门。
毕竟,东北长大的孩子,谁想在美食荒漠996卖命,不想经常吃到锅包肉,抑或是饺子就酒?
一片负增长之中,只有3个城市能逆势而上,打破“山海关魔咒”。
长春人口增速18.1%,沈阳、大连分别增长11.37%、11.36%。
它们,是东北最后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