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对婚姻一无所知,连自我都没拥有过,一生从此被毁了。
但她,50多岁,前半生活得恣意潇洒,
打拼了事业,谈了无数次的自由恋爱,才终于定下终身。
对她来说,人生自由且充满选择。
处在同一个世界,却有不同遭遇,但她们都有一个名字叫——女人。
这也是她们参与的纪录片的名字。 这部由法国名导演扬·阿尔蒂斯-贝特朗和乌克兰导演阿娜塔莎·米科娃执导的作品,在豆瓣上好评如潮,有着9.1的高分。
他们整整花了3年的时间,走遍50个国家,记录下2000名女性最隐秘的故事。 和一般的纪录片截然不同的是,它没有故事情节,拍摄时只有一个角度,让受访者置身于纯黑色的背景中。
整整1小时46分钟,她们平静地诉说着自己的故事。虽然每个人只有几句话的时间,但身为女人的快乐、悲伤、愤怒、痛苦,统统向世人展露无遗。
1
有那么几个片段,让我印象深刻。 一位非洲女性这么说:
当我还是个小女孩的时候,我们走进一个房间,有很多小女孩躺在地上,她们在尖叫……
我还记得那种泥土混杂着鲜血的味道,一个女人拿起刀片,我不懂当时她割了什么,然后一切就结束了。
这,就是割礼。用未经消毒的刀片割去女孩的阴唇和阴蒂,再草草缝合。
“为什么?”我问在场唯一可以自由说话的人,我的叔叔。
过了几天,他才告诉我:“因为你是一个女孩。”
如此野蛮,仅仅是为了满足某些男性的“处女情结”。
另一位女性,也对着镜头诉说着经历的暴力:
我们被带到一个小房间里,处女和非处女分开,男人想要哪个女孩就拉着她的手带走。
我们不知道被卖了多少钱,我们被放进一个屋子里展示。男人们在外面以五美元的价格交易我们,或者是一捆香烟,甚至是白送。
那是个充斥着暴行的极端地方,不管你是什么年纪,都逃不开,
才不过9岁,也会面临拐卖、囚禁,甚至强暴的风险:
守卫拽着她,把她带上了楼,开始强暴她。
她一直撕心裂肺地喊叫着,
但我们什么都阻止不了......
很触目惊心对吗?可除了她们,世界上被施暴的女性,又何止这些。
仅仅因为嫁妆的问题,这个印度女孩就被未婚夫泼了硫酸。
她的脸上从此千疮百孔,余生都要顶着这副模样度过。
这位女性十八岁时,父母强迫她嫁给了一个五十二岁的老头,并威胁她:
“要么嫁人,要么喝漂白剂自杀。”
还有一个女孩遭遇了绑架,不愿屈服的她甚至被强暴,下体被插入匕首,所幸捡回了一条命……
很难想象这些都是在21世纪发生的事情。
但这就是事实:
尽管社会看起来比百年前要好,可一个普通女人想安稳无忧地过上一辈子,她们不知道得打败多少有形或无形的暴力,冲破多少困难险阻。
2
你看,女性,本应为第一次来月经而高兴。
到了一定年纪,可以漂亮地打扮自己。
追逐爱情,快乐地享受性,也体验生命的更多愉悦。
但事实上,从发育开始,有的女性并不享受这一过程,反而还会因为生理上日渐“女人”而反感和恶心。
她,从13岁开始就饱受禽兽父亲一天一次的性虐待。
为此,她剪掉了长发,穿男性化的衣服,为的就是让父亲对她丧失兴趣,
可结果毫无作用。
而她,喜欢打扮,但又不想成为被性骚扰的对象。
因此在街上走路的时候,时刻提醒自己要姿势“含蓄”,
而且打车都要特意数一数男女比例,以保证一定程度的安全。
有人或许会问,这是不是有点夸张?
但看看那个因为几张偷拍照就被造谣出轨、被网络暴力的杭州普通女人,
看看那些被性侵、被性骚扰后,却被一味指责“穿得不检点”、“化妆就是为了吸引男性”、“不注意保护自己”的女性。
没有经历过的人,根本无法体会那些难以启齿的担忧和焦虑。
女性的身份不知道为什么,不仅总和危险产生联系,也和歧视发生关联。
人们总说,读书是改变人生的重要出路。
可这句话到了女人这里,却往往成了:女孩子,差不多就行了。
一位中国女性,从小就爱学习。
可在初一的时候,我们家经济条件不太好,那时候还没有九年义务教育。
然后妈妈有一天,不经意地提到:“如果我哥能考上高中,我就不能够再念书。”
后来,她没上初中,而哥哥继续上学。
她想,如果当时挣扎一下,也许现在一切都不一样吧。
但讽刺的是,有时候读了书也不一定能怎么样。
一位韩国高知女性说:
我生了孩子之后,公公和丈夫的态度就变了,我的儿子成为了全家的中心 。
她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可她的智慧还不如喂养儿子重要。她被称呼为“空壳”。
十年寒窗苦读,打败千军万马后,就这?
如果我所做的一切只为生儿育女,那我为什么要学习?
还有不少女性,想通过事业改变命运。
可步入职场本身,就是一个不小的槛。
最近在长沙的一场教师招聘中,不仅分男女区别招聘,而且对男性的录取要求特别低,有个男性应聘者只考了4分,就进了面试。
在这不久前,泡泡玛特公司面试时直接询问女性是否有生育计划,也瞬间在网上引起热议。
可进入职场后又怎么样?歧视并不会消失,对女人能力的质疑依旧无所不在。
生下孩子之后,还很容易被上司一句话判了“死刑”:
你是个好员工,但你没意识到,这个孩子将多大程度上改变你的生活,等着瞧吧。
什么时候女性才能摆脱这些困境?
什么时候女性遭受的各方面不公可以被真正理解和看见?
单纯的愤懑和质问并没有帮助,更重要的是全社会女性意识的觉醒。
3
也许有人会说,女性觉醒还不够明显吗?
翻翻微博,翻翻某瓣,隔三岔五就有女性相关的议题,时不时都有帮女性维护权益的声音。
比如全棉时代因广告涉嫌侮辱女性被抵制、内衣品牌“轻松躺赢”文案被大范围质疑。
女性俨然已经有了前所未有的话语权、力量和自由,
“你们地位足够高了,还想提升到哪里去?”
但网络上呈现的局势,和现实中的境况,并不完全一致。
有人说过一种“幸存者偏差”理论,能发声的是被筛选出来的人。
那些出现在公众眼前的,在网络上为自己争取权益的,是受过良好教育、有经济支持、意识到女性的困境是需要全社会帮助改变的人。
对于全世界女性而言,她们是少数的。而纪录片中所呈现的,才是许多日常舆论中都看不见的。
这位菲律宾女孩,其实小时候被当作性交易品卖给了男人。后来被解救并收养,才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但片中没有听到她绝望的哭诉,只看到了她走出阴霾后,遇到初恋的甜蜜和娇羞。
这位打破铁人三项吉尼斯纪录的女性,其实是一位性暴力和人口贩卖的幸存者。
但如果她没有这次采访,她可能都不会公开说出自己痛苦的经历。
这也是《女人》这部纪录片的意义。
它不逃避每一位女性可能遭受的欺凌、歧视和霸权,也不掩盖每一位女性可以拥有的快乐、成就和幸福。
2000位女性的故事,汇集成亿万女性的境遇。
只想告诉世界,现如今各国女性的命运都连结在一起,女性距离真正的“自由选择”、“自由独立”还很远。
想要帮助和改变,不仅需要女性敢于、勇于为自己发声,也需要全社会认真地、不加筛选地听见。
毕竟,在这个星球上,没有人是一座孤岛。谨记。
图片来源丨纪录片《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