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爆发之初,大陆首先面临到最强烈的冲击,相较之下,台湾疫情则显得相对稳定,也更加深了台湾人“民主”优于“专制”的信念,蔡英文政府的对外宣传也是同一论述,强调台湾的“民主防疫”更胜于大陆的“专制防疫”,尽管北京对疫情的控管与恢复能力已着实惊人,仍无法化解台湾对“专制”的偏见。这偏见包括了疫情数字造假、防疫过程不够透明、手段缺乏人权等等,亦即专制的疫情控管成功必然是伪造出来的假象,即便为真,那也是牺牲民众权利后得来的成果。
台湾疫情爆发,民众排队前往筛检。(中央社)
但究竟何谓“民主防疫”,其与专制防疫又有何差别?高呼口号的绿营众人也仅能给出“公开透明”等朦胧的答案,但究竟公开透明在哪?蔡政府至今不愿进行普筛,台湾的实际却诊人数仍是谜团,似乎难谓有何更加透明之处。而通讯监控、乃至近期对于建设台版方舱医院、集中隔离管理、封城等等讨论,也都能看到民主体制在疫情严峻时可能侵害到人权的非常手段,除了不断还专制体制公道外,依然难以解释民主防疫的优越之处。
其实难以解释明言极为正常,因为民主与专制本就是各有优劣的不同选择,难谓谁对谁错,尤其在防疫问题上还涉及了风俗民情、医疗资源与团体意识,更难仅以体制做为单一的差异因素一概而论,有时那差异更只是存在于脑海中的想象。《德国之声》在今年2月曾采访在陆工作的台湾人两岸的防疫差别,受访者表示即便在台湾长大,自己也没有感觉到在防疫是权力被“大幅侵犯”,“本质上能够接受”。且他提到两岸有各自防疫风格,而大陆人对政府铁腕强力的政策会较有信心与安全感。
各地政府都会选择“最适合自身”的防疫方法,这或许才是正确答案,而台湾在每每嘲笑对岸不知民主是何滋味的同时,其实并不知道大陆人很清楚自己比起台湾失去了什么、又多得到了什么,而大多数的大陆人其实相当愿意接受这个得失权衡下的结果,只有台湾人始终坚信大陆民众并不明白此点。
台湾虽对民主抱有“迷之自信”,但近期台湾所上演的种种政治事件,也反映了台式民主的真实样貌。
台北市“好心肝”诊所遭爆私下帮民众打新冠疫苗,引起民众愤怒,柯文哲直接认错,称内部管控有问题。(台北市政府提供)
台湾疫情自5月爆发之后,蔡政府在防疫政策与疫苗的表现上备受质疑,在野党亦趁着民意对蔡政府极力批评,柯文哲、侯友宜等地方首长也因不少炮打中央的言论,民调随之水涨船高,绿营相关侧翼虽有意扭转风向,但始终处于挨打局面。但随着新北市染疫人数始终居高不下,加上台北市近期爆出疫苗外流、诊所私自收费替民众施打疫苗等弊端爆发,绿营侧翼及支持者瞬间“欣喜”的倾巢而出,对双北首长大肆嘲讽批判。
不论是在野党对蔡政府的高声批评,抑或民进党看到在野首长出包后的“如获至宝”的群起攻之,都能发现台湾“民主防疫”与“同岛一命”两难全的处境。在民主选制之下,各阵营在面对疫情时仍难以摆脱选举利益的考虑,比起疫情如何控管,政客们思考的是如何让对手“出包”,更甚者在自身“防疫不利”的情况下,也不愿让对手“专美于前”。
为了拉拢民意支持,政客们不愿意共同防疫,互相替对方抬轿,而是更倾向于互扯后腿、相互抹黑,大众美其名将其形容为民主监督,但从各阵营“见猎心喜”的模样,其实更接近于政党政治下的恶性竞争,而无法真正转化为改进防疫政策的良性动力,毕竟大家都希望看到对手“更糟”,而非一起更好。这或许就是当前台湾所号称的“民主防疫”最强烈的特色,但此种现象,显然不会令对岸有任何向往,也更难说服他人民主防疫的优越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