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因为这件事情,平日里经常互相撕头花的苹果、谷歌和微软,还高调地宣布站在同一阵线,公开反对这项法案。

看到这条新闻的时候,机哥非常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法案,能够让这些科技巨头联合起来阻挠。



不出意外,应该都是高效、专业、透明、有保障等等。
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第三方维修的不专业、不透明,甚至欺骗消费者的行为。


很多情况下,消费者选择第三方维修,基本都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特别是保修期外,会为了降低维修经费而放弃官方维修。

可能很多机友会觉得,这些设备提供商不提供维修手册无可厚非,毕竟存在一定的风险。

把时间倒回到上个世纪,大到电视机,小到笔记本、电话,它们的维修手册其实都会向维修技术人员公开。


而且这些文件和大家想象的保密文件,其实差别很大,并不存在看了它就能破解商业机密的说法。

不仅如此,很多第三方维修之所以被诟病,是因为无法使用非原厂零部件,导致性能下降,故障频繁。

基本上所有设备制造商,都不愿意对外提供原厂零部件,这也成为了消费者不得不选择官方维修的一个重要原因。
有的第三方维修机构,会回收废旧设备的原厂零部件,用于新设备的维修。
这时候,设备制造商还会鼓捣出一些匹配手段,阻止原厂零部件的替换。

即便更换的零件,是从另外一部iPhone上拆卸下来的原厂正品,在更换上之后仍然会被系统识别出来,并且被禁止运行。

为了增加第三方维修的难度,这些设备制造商还在不断地为他们使绊子。


后来,苹果还大量在iPhone内部使用胶水,固定重要的元器件,一旦无法还原就容易造成损害。


所以嚯,很多人都觉得第三方维修有风险,需要到官方售后才能有所保障。

再配合上几乎每个设备制造商都有的不成文规定:
不论是否在保修期内的产品,只要经过第三方更换零件或使用第三方维修后,就不能再享受官网的维修服务。


原本设备制造商的这套售后维修模式,已经相安无事的运转了好多年。

特别是前段时间的新冠疫情,美国就有不少医院,因为无法获得呼吸机的维修手册,导致大量设备沦为废铁。
在平时,制造商会通过派遣技术人员的方式进行维修。但由于地方隔离政策,想要通过这种原本简单的方式来处理,变得异常艰难。


(维修权团体向医疗器械制造商开火)
除此之外,还有我们非常熟悉的iPhone维修。
疫情期间,苹果在美国关闭了大量的线下商店,消费者需要官方维修,就必须把iPhone寄到维修中心去。

按道理说,送到第三方维修机构处理,最多就是几个小时的功夫。
但碍于前面机哥提到的各种问题,消费者只能继续使用有问题的iPhone。


但是通过这段时间的疫情隔离,让不少人开始意识到,自己虽然购买了设备,可并没有享受到「维修自由」。
在这方面,这些设备提供商并没有给消费者选择的余地。


(维修协会官网)
根据法案的要求,设备制造商需要提供手册、产品指南和诊断工具以及软件接口,允许进行物理维修。
除此之外,还要向第三方维修机构提供原厂零部件,并取消第三方维修后不能进行官方保修的政策等。


而以苹果、微软、谷歌为首的消费电子产品制造商,自然就不愿意啦。

例如苹果就在2019年的时候宣布了一项计划,向第三方维修机构提供原厂零部件。(虽然之后没有任何下文
至于在公开维修手册甚至是原理图的问题上,这几个企业的态度就显得非常强硬。
于是,便有了机哥开头说的,三巨头站在同一阵线反对《维修权》法案的结果。


担心黑客获得产品的数字密钥,从而让消费者面临被诈骗的风险。
机哥说句实话,这样的风险确实存在,但和通过法案之前并没有什么区别,毕竟第三方维修依然存在。


但如果从企业利润的角度来看,反对《维修权》法案就容易理解得多。
大家都知道,对于很多设备制造商来说,售后维修本来就是营收来源之一。

而且,掌控了售后维修之后,他们甚至还可以限制产品的使用寿命,影响消费者更换设备的周期,推荐购买新的产品。
当然啦,机哥并不是说,这些是苹果微软和谷歌反对法案的原因。

站在消费者的立场来看,机哥还是非常希望,消费者能够自己掌握维修设备的权利。
这事儿跟选择给手机戴什么套一样,总不能我花了钱,你还限制我放弃某宝19.9元包邮,必须从官网选购299元的手机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