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已连续一周单日确诊破百人,但台湾政府认为没有必要封城。美国新英格兰复杂系统研究所创办人Yaneer Bar-Yam接受德国之声专访说,越早封城的代价越小,“等得越久,要采取的行动就会越大。”


台湾爆发社区感染,5月15日,军人配合防疫措施协助消毒筛检所。

台湾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周五(5月21日)宣布新增312例新冠本土确诊案例,这已经是台湾连续一周单日确诊破百例。不过,全台湾疫情警戒仍维持在第三级,台湾卫生福利部长丶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指挥官陈时中强调,“目前来讲,绝对没有要到四级(封城)。”

目前,台湾的本土确诊案例仍多集中在台北市与新北市,在周五公告的确诊案例当中,与台北市万华地区有关联的有107例丶和万华茶艺馆群聚事件相关的有73例。陈时中周五强调,全台湾都已经在第三级防疫警戒,应“标准一致丶说法一致丶脚步一致”,才不会造成社会混乱。

陈时中也在台湾时间周五上午与美国卫生部部长贝塞拉(Xavier Becerra)进行视讯会议,陈时中表示已向美国提出现在台湾疫情升高丶急需疫苗,希望美国能够给予支持。美国卫生部全球事务办公室推文表示,会“支持台湾获取疫苗”。

然而,在上千万剂疫苗仍未抵达台湾丶台湾又爆发社区感染之时,到底台湾还得考量到哪些层面,才能做好有效防疫?

1. 封城不封城?“快速有力”才是关键

针对台湾是否应该封城,研究流行病超过15年的美国科学家丶新英格兰复杂系统研究所(New England Complex Systems Institute)创办人Yaneer Bar-Yam接受德国之声专访时说,越早封城,社会活动被破坏的代价最小,“等得越久,要采取的行动就会越大。”



台湾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指挥官陈时中在5月21日的记者会上呼吁民众配合防疫。

“此时此刻,因为已经有如此广泛的社区传染了,几乎肯定需要进行为期两周的封锁。”他强调,让封锁能够更短的关键就在普筛,这能够缩短实施疫情限制的时间,“在一个地区有很多确诊案例,但你能做大规模的普筛,就能够制止疫情。”

Yaneer Bar-Yam 对德国之声说:“一切都取决于以最好的方式快速并有力地行动,如果你们(台湾政府)在第一天或第二天(疫情爆发)时就做了,那麽也许第三级疫情警戒就够了,现在你们可能需要拉到第四级。等得越久,会决定需要努力的程度有多大。”

不过,陈时中说,当初订定四级封城的防疫警戒标准,并不是只以连续14天平均每日确诊数突破100人为依据,还得有超过一半以上的确诊案例是找不到传播链的。“依据疫调,每天这样算下来(找不到传播链的)不足四分之一,”他在周五的记者会上说,通常确诊的案例过两天就会找到传播链的关联性,“所以目前来讲,绝对没有要到四级。”

2. 提高检测量能丶做好隔离

台湾已经陆续设置社区筛检站,但对像是台北市万华这样疫情最严重的地区仍未实施全面普筛。陈时中周三强调,有接触丶活动史且有症状就一定要筛检;有接触丶活动史但无症状的民众,则应与他人隔离14天,有症状时戴口罩前往筛检; 没有接触史丶活动史且没有症状者则没必要筛检,以免医疗量能阻塞。

“重要的是提高快速检测的量能,并在有疑虑时进行隔离。”Yaneer Bar-Yam在接受德国之声专访时说,包括发烧与血氧饱和度丶甚至是计算机断层成像(CT)扫描等都能辨识出开始出现症状的病例。他说,若无法做足够的检测,则应先按照症状进行隔离,之后再核实结果。

“即使是PCR检测也有大约30%呈现伪阴性。”他提醒,就算做了检测,人们也必须审慎地解释阴性结果,并持续把任何有症状的迹象当作是染病的指标。“最重要的是系统地防止传播,因为有足够多案例都是无症状的人在传播,这会破坏遏制疫情的努力。”

3. 疫苗有限,该不该打第二剂?

台湾目前仅有阿斯利康疫苗可以选择,先前台湾收到约30万剂疫苗已经开打,本周三又收到另一批40万剂疫苗。但,对于疫苗不足的台湾来说,理论上应施打两剂的阿斯利康疫苗,究竟应先让已施打过第一剂的民众施打,或者开放更多民众施打,才能发挥最大效益?



4月12日,台湾桃园的一名防疫医师接种阿斯利康疫苗。

Yaneer Bar-Yam告诉德国之声:“这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时间框架,但事实证明,延迟打第二剂疫苗对免疫力发展没有危害,第一剂疫苗则是有助益的。”

他强调,疫苗对于处于高风险当中的医疗工作者确实有帮助,台湾该好好使用现有的疫苗,但,不能在疫情爆发时只依赖疫苗,还得采取该采取的行动遏止疫情。“疫苗有自己独特的力量和限制,将疫苗作为整体思考的一部分,比将其作为应对措施思考来得要好,这也是全世界人们正在面对的挑战之一。”

陈时中周五强调,目前施打第二剂的人不多,先前公告的指引是两剂之间应相隔8到12周,民众在第12周才施打的效果并不会比较差,他自己也暂时不打第二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