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路透社5月18日消息,美国总统拜登17日宣布,预计6月底前将增加2000万剂疫苗供应海外,这是美国首度将获得官方认证使用的疫苗供应海外。对此,台湾“驻美代表”萧美琴表示,正“进洽争取中”。

但是,面对大陆愿意向台湾同胞提供疫苗的善意,民进党当局全然不顾疫情紧迫程度,一口拒绝,甚至恶语相加。台陆委会声称“对岸不必假好心”,还说“只要中国大陆不阻挠,我们就可以更快速的从国际上取得更多可靠的疫苗”。

据报道,拜登在17日宣布将增加供应海外的这批疫苗此前已获得美国政府批准在美国国内使用,其中包括辉瑞(Pfizer)、莫德纳(Moderna)与强生(Johnson & Johnson)生产的疫苗。

此前,美国政府曾于4月宣布,将在向海外提供6000万剂阿斯利康(AstraZeneca)疫苗,但该疫苗一直未能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因此无法在美国国内使用。

台湾“中央社”5月18日报道称,关于美国宣布将再向海外供应疫苗,“驻美代表”萧美琴在面对媒体时表示,“已经向美方表达争取这批疫苗的意愿,正在洽谈争取中”。她还表示,台湾地区疫苗采购主要由“卫生福利部”负责,“驻美代表处”主要是与美方沟通,争取“确保疫苗如期到货”。

萧美琴14日曾称,此前美国供应台湾地区的阿斯利康疫苗已有少量到货,而莫德纳等疫苗“预计6月起陆续送交台当局”。



台当局“驻美代表”萧美琴

自5月初以来,台湾地区疫情形势急剧恶化。台湾地区流行疫情指挥中心数据显示,截止5月17日台湾地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达2017例。而在17日当天台湾单日新增本土病例更是达到了333例。台当局尽管继续选择“不普筛,不封城”的“鸵鸟政策”,但依然表现出了“心虚”。台湾地区流行疫情指挥中心17日宣布“加强封锁”,自19日零时起,暂缓未持有台湾地区居留证的非台籍人士入境,及暂停旅客来台转机。

面对日益严重的疫情,新党等台湾社会团体呼吁民进党当局尽快开放大陆新冠病毒疫苗进口,表示愿意扮演桥梁角色,协助引进大陆疫苗。

对此,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在5月17日的记者会上回应称:“大陆各界始终心系广大台湾同胞的生命健康安全,我们愿意尽最大努力帮助广大台湾同胞尽快战胜疫情。防疫为重,生命至上。广大台湾同胞急切期盼使用大陆疫苗,当务之急是去除岛内人为的政治障碍,使广大台胞有疫苗可用,让广大台胞的生命健康,利益福祉得到必要保障。”

但民进党当局却直接拒绝,甚至恶语相加,污蔑大陆。台陆委会17日回应国台办发言时声称:“对岸不必假好心,只要大陆不阻挠,台湾地区就可以更快速的从国际上取得更多可靠的疫苗”。

对此,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18日在社交媒体发文指出:“两岸政权在道德上高下立现。大陆高举的是人道主义旗帜,展现的是大胸怀大气度,反衬出的则是台当局草木皆兵、看着疫苗都像炮弹的惊恐状,刻画的是他们死抱政治、置岛内民众健康安全于不顾的末日挣扎嘴脸。”,“大陆这边浩然正气,阳光雨露,民进党当局则越混越阴暗猥琐。这样的政权最终将不堪一击”。

尽管大陆方面早已表示愿尽最大努力帮助台湾同胞,但民进党当局一直编造各种荒诞理由百般拒绝大陆疫苗,甚至质疑大陆疫苗的“科学性”。今年2月,台湾地区流行疫情指挥中心指挥官陈时中就曾宣称,“大陆疫苗不是我们的候选疫苗”,他将原因归咎于“主要是一些相关技术性资料并不完备,科学性资料也没有发表过”。但事实是,5月7日,世卫组织已将中国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发的新冠疫苗列入“紧急使用清单”。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这是世卫组织认证的第六种安全有效的高质量疫苗,这将扩大“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可以购买的疫苗范围,同时让各国有信心加速其批准过程,以便进口该疫苗并进行接种。



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

5月12日,朱凤莲在记者会上就曾指明台当局拒绝大陆疫苗问题的本质,“在大陆新冠病毒疫苗和检测试剂输台问题上,民进党当局罔顾台湾民众健康福祉,编造各种荒诞理由百般拒绝,完全是政治心魔作祟。”

台湾疫情更新|疫情急虐增2死 万华确诊妇人陈尸家中

台湾新冠肺炎疫情近日急速升温,“防疫模范生”备受挑战。北台湾自5月11日爆发社区感染至5月17日,台湾社区一周内已累计有783例本土案例,单日新增本土案例屡创新高,台湾已连续三天单日本土案例破百人。



台湾疫情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蔡英文与苏贞昌共同视察台湾防疫部门。(吴逸骅/多维新闻)

台湾本土疫情自4月下旬因诺富特饭店群聚事件开始出现变化,有多名华航机组员及饭店员工陆续染疫。5月11日北台湾爆发社区感染,全台疫情警戒升为第二级。随筛检人数的增加,台湾单日新增的本土确诊病例也屡创新高。5月15日台湾单日本土病例首度破百,新增180例本土案例,疫情重灾区的双北市(台北市、新北市)警戒升高至第三级。

新北市亚东医院院内感染者一人死亡

新北市亚东医院5月17日传出院内感染,累计有九名病患及看护染疫。院方于5月18日证实,有一名确诊者死亡,但非指标个案,是被传染的患者。

北台湾沦陷重灾区 有医师惊爆垂死老人「只能户外插管急救」

随着台湾疫情大面积延烧,也由于一时间人数过多,同时影响到医疗量能,不仅负压隔离病房满床,前往医院筛检的病患更是人满为患。一名急诊室医师便在脸书(Facebook)上发文表示,这几天急诊已经「爆到要在户外急救病人」。(延伸阅读:医疗崩溃 医师惊爆垂死老人“只能户外插管急救”)

南台湾警戒:高雄爆医院员工确诊 台南急设41处快筛站

根据高雄市卫生局表示,高雄市凤山区仁惠妇幼医院有一名员工5月17日晚间确诊,该人员5月8日曾至台北万华区活动,10日发病,目前已启动院内清零计划,共计有55名员工及39名住院病人采检并隔离,结果将在当地时间5月18日出炉。(延伸阅读:仁惠医院员工确诊 高市长陈其迈下令清零隔离)

因应台湾疫情进入小区流行阶段,台南市长黄伟哲5月17日决定自5月17日起各医院营运全面降载,设置户外采检区扩大筛检,第一个采检站将于5月18日下午在台南市东区卫生所完成启用。对于部分医院院长反映筛检量能不足,黄伟哲表示,将先以市政府预算新台币500万元紧急采购快筛试剂,以协助医院落实清零计划。(延伸阅读:台湾疫情・台南|陆续增41快筛站 力拚日筛5000人)

台湾离岛首长喊话:吁请同意购买大陆疫苗

由于台湾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宣布自5月15日起,暂停台湾民众预约自费接种疫苗,金门县长杨镇浯向中央喊话,吁请同意该县从中国大陆取得国际认可的合法疫苗。另一离岛连江县长刘增应也呼吁,盼台湾中央慎重考虑包括中国大陆在内的疫苗选择。(延伸阅读:台湾离岛首长喊话:吁请同意购买大陆疫苗)



close



arrow_forward_ios閱讀文章

arrow_forward_ios閱讀文章

Powered by GliaStudio



由于确诊病例激增,台湾医疗量能也拉响警报。目前轻症、无症状者将分流至集中检疫所,以确保重症患者的医疗量能。 (中央社)

大陆国台办愿助台湾战胜疫情 台陆委会:对岸不必假好心

台股恐慌情绪已到顶 台经济真正危机浮现

台湾疫情︱台湾抗疫中药“清冠一号” 将获紧急授权

此波疫情集中于双北市,但也已扩及中南部。台湾防疫部门专家指出,台湾社区现已是“一个大群聚事件”。全台各地的防疫措施也随疫情变化,不断加严中。由于检疫和医疗量能吃紧,台湾自5月19日起至6月18日止将加严边境,暂缓未持有台湾居留证的非台籍人士入境,并暂停旅客赴台转机。(延伸阅读:封闭边境30天 台暂停未持有居留证外籍人士入境)

蔡英文:新冠疫苗陆续到位

蔡英文与台湾行政院长苏贞昌5月18日共赴台湾防疫部门视察。蔡英文表示,除了要替防疫人员加油打气,同时也是为了解台产疫苗的研发、量产进度。

蔡英文向台湾民众喊话,台湾通过各种管道外购的新冠疫苗将会陆续到位,请台湾民众不用担心,而台产疫苗的研发也在预期进度上。

蔡英文说,2020年的防疫经验,凸显重要的防疫战备物资必须要有“国产化”的能力,如此一来在疫情关键时刻才能自助助人。台湾从原本的“口罩进口国”到“全球第二大生产国”就是最好的例子。

蔡英文表示,台湾两家新冠疫苗厂高端及联亚都已进入到临床第二期收尾的阶段,政府一定会全力支持,也会把关疫苗的安全和品质,希望在七月底前供应第一波台产疫苗,提供台湾民众足够的保护力,台湾民众不必忧虑。

蔡英文呼吁把医疗资源留给确诊的重症患者,台湾已启动加强版的集中检疫机制,安置轻症与无症状患者,持续提高医疗收容能量。台湾行政部门也会全力侦办造谣假讯息者。最后她表示,台湾“中央”政府一定会全力提供地方政府物资与经费上的协助,“有问题就共同面对、共同解决”,让台湾团结度过疫情挑战。



台北市万华区快筛阳性率高达10%。图为万华区民众排队等候快筛。(吴逸骅/多维新闻)

江启臣:民进党政府手握防疫大权 疫情爆发怎敢责怪民众?

国民党主席江启臣5月17日晚间于脸书(Facebook)发文,质疑“民进党政府手握防疫大权,疫情爆发怎敢责怪民众?”

江启臣指出,“网络上大家气炸了”,对于台湾驻美代表萧美琴说“台湾对疫苗的需求因为施打意愿不高,因此重点主要放在协助邦交国争取疫苗上”,他强调,此时台湾应该“团结防疫、共抗疫情”,萧美琴此时不该责怪民众。江启臣强调,台湾人不是不愿意打疫苗,是指挥中心不愿意释疑,不愿意公开全球施打AZ疫苗的资讯。呼吁政府停止卸责、停止责怪民众,全力防疫,让台湾安全度过此次疫情,才是此刻政府该做的事。(延伸阅读:确诊骤升绿营要台人收心 江启臣怒:不该怪罪人民)

万华快筛确诊妇女陈尸家中:

台北市万华区一名65岁妇人,日前因发烧赴医院快筛,近日确诊新冠肺炎,但妇人在5月17日与家属失联。妇人家属紧急通报警方,警消破门后发现,妇人已倒卧家中没有呼吸心跳,送医院抢救后不治。死因仍有待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