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受到台湾媒体热议的修葺“泰北孤军公墓”事件,涉及台防部、侨委会、外交部乃至于党产会等部会机构,也与被列入国民党附随组织的民间“中华救助总会”有关,“修墓”一事责任虽然最后落到了国防部头上,但不代表争议停歇,反而更暴露出在认同分歧的结构下,民进党政府侨务政策缺乏整合的弊端。

台防部长邱国正在立法院应询时,虽然表示侨委会、外交部有帮忙,但他也说“他们(孤军)毕竟是国军当初留在那边的袍泽,假使国防部再不管的话,变成没有人在管,所以国防部愿意承担”,这间接表现出国防部“接盘”的无奈。



对于泰北孤军公墓使用国防部预备金,台独立委陈柏惟相当不满,质疑“他们来过台湾的有多少人?”(吴逸骅/多维新闻)

而质询此事的台独立委陈柏惟更问到,“不是说泰北的这群人不重要,但是他们来过台湾的有多少人?”这则反映出,以“台湾土地”为本位的思考,忽视了在国共内战以及冷战脉络下,两岸之间与泰缅边境极为复杂的历史纠葛。当时许多撤至该地的部队及后裔,其实不是“不愿来台湾”,部分是接受国民政府的命令守在当地以负担一定的军事职能,也有的则是是因为财务与家庭等多重复杂因素而无法赴台,但毫无疑问的是,冷战初期台湾的安危与泰北部队有着极大的干系,就连蒋经国也曾前往视察,对当地部队的辛苦环境久久难忘。

近日台防部颁赠“云南反共救国军纪念章”,给予泰北地区已领取战士授田证的长辈及家属,而根据清莱省孟安村圣心中学校长王绍章在脸书(Facebook)上的描述,他致赠给98岁老兵李学仕时,后者回答的是“感谢中华民国政府”,而不是陈柏惟所认同的“台湾”。







事实上,泰北地区的华人聚居情况,与其他海外华人聚集区相当不同,因为他们主要是国共内战期间国军李文焕、段希文两位将军的云南省旧部,在当地代代繁衍而成,对于国民政府有极深厚的情感,当然也有着强烈的中华民国认同。

然而,这样的认同,跟蔡英文政府上任后所力推的“台湾价值”,宛若两条平行线,民进党政府对当地经营并不上心,反而中国大陆着力耕耘,也因此,在2018年底时,台湾监察院还曾出版调查报告,促请侨委会、外交部、国防部及教育部共同研议对策。

从这个面向来看,蔡英文政府的侨务政策呈现裂解的态势,一方面为了配合蔡英文国家论述的改变,侨委会不再注重海外“友中华民国”力量、转而强调“侨台商”,在往昔重要的亚洲侨胞、侨生政策上,资源投入降低;另一方面,外交部、国防部与侨委会乃至于教育部,在很多涉侨事务上并不齐心协力,反而常互踢皮球,而这次国防部之所以承担修墓经费,背后也是因为国民党军系立委吴斯怀力推、以及多次质询相关部会所致。

从整体格局来看,蔡英文政府选择以重塑认同的方式推广政治价值,虽然有助于赢得选票,却也会留下“外宣”短板;而有朝一日若真的抛弃泰缅侨胞,则负面影响可能会辐射至其他海外华人聚集区,对台湾实则有害无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