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说:“遏制或压制中国不是我们的目的。”
一边又把中国议题置于议程表的首位,邀请诸多盟友与会讨论“中国威胁”。
暌违两年,首次举行的G7线下外长会到底开得拧不拧巴?
1
这次G7外长会,中国议题到底占了多大比重?
会前就要谈:
4日各国外长会晤正式开始,但是3日布林肯就已抵达伦敦,开启与英国外长等人的双边会谈,会谈后双方还举行了联合记者会,记者会的主题俨然就是以“中国”为核心展开的。
布林肯在记者会上说,“我们的目的不是试图遏制中国,或压制中国。”他还说,西方将捍卫“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避免受到“包括中国在内的任何国家的破坏”。
同一天,布林肯还与日本和韩国外长分别举行双边会谈,同样强调要在处理与中国有关的问题时“加强合作”。
接受采访也要谈:
更早之前,2日布林肯在接受美媒采访时就已经三句不离中国,他说:“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有军事、经济和外交能力来削弱、挑战当前世界秩序的国家,美国并非要阻止中国崛起,而是维护这种基于规则的秩序。”
4日,布林肯又接受了英国媒体采访,谈论美国的外交策略问题,如何与中国打交道是这段采访的重点。美国国务院甚至还公布了这段采访的文字记录。
当被问到美中关系现状是不是进入一种“新冷战”时,布林肯回答说:“我反对给多数关系贴标签,包括这个关系,因为它是复杂的……当我看这个关系时,我看到了对立层面。我看到了竞争层面。我看到了合作层面。”
开会当然更要谈:
4日,G7所有成员国外长正式举行会晤,上午的第一项议程就聚焦在“中国议题”上。
不仅如此,他们对“中国议题”的讨论时间也是最长的。
有媒体做了一个统计称,为表明G7这些世界主要经济体对中国议题的重视——他们在周二的会谈中给该议题分配了2个小时,而分配给缅甸和叙利亚的时间为30分钟,甚至俄罗斯议题也只有90分钟。
虽然在言辞表态上看,美国往后收敛了许多,但该做的可一点都没少。
这次外长会议除了成员国外长参加以外,澳大利亚、印度、韩国、南非和东盟轮值主席国文莱的外长也都参加了。媒体分析称,这是美国在拉更多的国家进入“抗中”圈子的尝试。
诸多媒体分析称,这次外长面对面会谈是为6月即将在英国举行的G7领导人峰会打前站,而无论是这次的外长会议,还是6月的领导人峰会,美国都是想要展现出联合盟友一致对抗中国的姿态,以此向中国发出“西方的时代并未结束”的信息。
专家认为,G7外长会现在不讨论美国和盟国自身内部的关系,或者各自国内的经济发展等西方民众关注的议题,反而成了一个服务于美国对外战略来协调工作的平台。
这反映出来的是美国正在利用包括G7在内的多边制度来削弱自己当前和未来竞争对手,或者让自己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更加优势地位的策略。
然而,对于美国的这种做法,网友看得很清楚。
2
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在上述的任何场合,布林肯的表态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就是:美国的目的不是要遏制或者压制中国。
这乍一看对中国似乎是友好的,但从这次外长会的实际举措来看,美国联合盟友对华施压的意图丝毫看不出有放缓的迹象。
原因,其实从布林肯的采访中能看出一二端倪,他在4日接受英媒采访时说:
“首先,我们不是要求各国选边。我们认识到各国有复杂的关系,包括与中国的关系,包括经济关系。问题不是必须切断或终止这些关系。但是有一定的基本标准。”
也就是说盟国,甚至包括美国在内,与中国深厚的商贸往来,是华盛顿目前不敢明目张胆在国际上扯出一面反对中国发展大旗的原因所在。
另一方面,华盛顿依然想在国际社会占据道义上的制高点。布林肯强调美中关系的现状没有进入“新冷战”,反对对复杂的美中关系“贴标签”,这在外交上是有积极意义的表态。
因为对于“新冷战”,负责任的政治家都知道它是一个等同于分裂和对抗的负面词汇,谁发起了新冷战,谁就会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处于道义的低点,因此这个责任不能由美方来承担。
有专家认为,拜登新政府上任的这三个多月以来,美方在对华问题上的一些激烈表态让盟国心有忌惮,因此华盛顿在这次外长会上展现出了一种言辞上的缓解。
但实际上美国是想要更好地拉着盟国跟它走,因此它必须要拿捏好国际形势的氛围,拿捏好盟国能接受的程度,从而使得美国将中国作为最重要战略竞争对手这一目标,以一种虽然缓慢但极具危害性的方式往前推。
3
目前来看,美国希望跟盟友统一战线对中国施压,在某些领域正在得到盟国的回应。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五一假期,南海水域风波再起。菲律宾外长洛钦3日发了一条带粗话的推文,要求中国船只“离开争议水域”。
紧接着,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在3日晚上表达了他对洛钦此举的不赞同。杜特尔特表示“我们同中国之间是有矛盾,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要态度粗鲁、不尊重对方”,“我们有很多事情要感谢中国,感谢中国过去和现在对我们的帮助和支援。”
4日洛钦向中方道歉。他发推称, “如果王毅在关注Twitter,那么我很抱歉伤害了他的感情”。另有媒体报道称,洛钦已向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道歉。
然而,美国媒体已经据此写了一篇报道,以“中国失去了菲律宾”为题,称菲与中方在南海问题上的分歧没有给杜特尔特留下多少空间实现在中美之间的平衡,菲只能向华盛顿靠拢,以求在南海问题上得到美方的援助。
与此同时,菲律宾与日本加强了联系,据日媒透露,日本首次向菲律宾军队提供日本自卫队的装备,加大了对菲律宾军方提供援助的力度。
而在欧洲, 欧盟委员会副主席东布罗夫斯基斯近日透露,“我们现在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暂停欧盟委员会与中欧投资协定相关的政治宣传活动。目前的情况下……显示环境不利于批准该协议。”
而在该言论引起关注之后,欧盟委员会的一位发言人出来紧急灭火,称东布罗夫斯基斯的发言应当“结合上下文”来看,表示批准程序还没有开始,还需要进行法律审查……而前景将取决于局势的演变。
无论如何,这表明在欧盟内部,中欧投资协定已经被盯上,成为又一轮对华博弈的工具。
3日,澳国防部长透露,该部门已经开始重新审查中国的岚桥集团租借澳达尔文港99年的协议,考虑是否要强制让中企放弃租赁权。此前澳政府已经废除了北京和维多利亚州之间的"一带一路 "倡议谅解备忘录。
澳越来越站在西方反华的前线,澳政客打着国家安全的旗号,介入正常的中澳商业合作。而与上一次澳单方面撕毁合作备忘录不同,这次如果澳政府撕毁已经签订的商业合同,这种“弃约”行为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有媒体分析就指出,澳政府除了要面临用纳税人的钱给中国公司做补偿外,还可能会危害该国的主权风险评估,外资进入澳洲的戒心也会更强。如若澳政府一意孤行,让经济为政治买单,那么最终损害的是澳自己的经济利益和国际形象。
总体来说,对于对抗中国这个目标,专家分析称,美国对于其盟友到底能出多大力气也是心知肚明的——完全与中国对抗,盟国不乐意且做不到;但在某些领域做一点事情,迫使中国让步,讨美国的好,这些盟友则是愿意做的。
美国这一届的外交和安全团队是小算盘不断的一个团队,总是在一件事情上琢磨、耍伎俩,但这些伎俩在大国关系上实际很难奏效。所以未来的格局中,中国会越来越主动。
中国手中的牌主要有两点:第一张牌是,我们会一心一意地谋发展,同时为自己的发展谋求一个相对稳定的外部关系;
第二张牌就是我们会不断扩大开放,让中国市场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机遇。
有这两张牌,最后美国现在耍的小伎俩都会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