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心目中,当今中国的,

富二代、官二代是什么样子的?

是很高调爱炫富,开豪车,

拥有一大批网红女友的?



还是赵瑞龙那样为所欲为,

利用权势不择手段祸害人的主?



总之大多数当代的富二代、官二代,

在人们心中的想象就是,

靠拼爹干着坑爹的事。

可有这样一群年轻人,

他们也是富二代、官二代,

但他们绝对颠覆你的想象!



1932年,

为应对可能全面爆发的中日战争,

国民政府在杭州笕桥成立了空军学院,

以此来培养中国第一代飞行军官。



航校门口的校训是这样的:

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

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



这样高死亡率的事谁敢干?

光是校训都能吓倒一大片人了,

可这群年轻人还是走进了这里,

他们是民国的富家官宦子弟,

英武潇洒,前途无量,

或出身名门望族,或来自高等学府,

有林徽因的弟弟林恒、

蒋介石的远亲毛邦初、

中国的“兵工之父”俞大维的儿子、

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的儿子……

他们是真正的天之骄子,

拥有无数人艳羡的一切。

但他们却自愿成为了人肉炮弹,

他们就是:

中国史上第一代战斗机飞行员!



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走进校园,

学的是知识和能力,

怀抱的是对未来无限美好生活的展望。

可身处动荡时代的他们,

学的是如何在每天的训练和战斗中,

来培养自己必死的决心。



这是一条要么与天空和平相处,

要么将天空作为墓园的不归路。



那时,中国航空工业刚起步,

空军所用的飞机不仅性能比不过日本,

数量更是远远不如人家。

全面抗战开始时,

国民政府只有不到300架飞机,

而日本投入的飞机多达2000多架,

还源源不断地再生产投入战场上。

敌我差距如此悬殊,

仗怎么打?答案很简单:

硬打!

要么亡国,要么玩命!



1936年,有日本密探报告说:

中国空军技术意外优秀,不容小觑,

如果漠视中空空军飞行队的战斗力,

而与之作战的话,可能是相当危险的。



高傲的日军完全没把密探的话当回事,

1937年8月14号,

日军派出轰炸机直捣笕桥基地,

企图将我国空军一举瓦解。

这是笕桥空战,中日首次对决,

没想到,日军竟被击落30多架战机,

这群年轻人硬是在装备不行的情况下,

以誓死的决心赢得了胜利。



8月14日大捷,因此被定为空军节



战争就是一个矛盾体,

它既有胜利的喜悦,

也必然有死亡的残酷。

距离首战大捷仅仅3天,航校六期学员,

在航校史上创下打地靶满分记录的阎海文,

就不幸被炮弹击中,

跳伞时因风向变化,误入日本海军阵地,

当日本人将他团团包围时,

他宁死不肯投降,

立即以随身手枪反击日军,

对着天空高喊:中国无被俘空军!

然后用最后一颗子弹,自戕殉国。

年仅21岁……



日军也被他的壮烈所感佩,

纷纷脱帽,垂首恭敬而立,

特地为他立碑,留文:

支那空军勇士之墓。

这是他们第一次为敌人举行葬礼。



日本记者更是在报道中感叹:

虽为敌军,亦不能不令我全军将士,

一掬同情之泪也,

中国已非昔日之中国!

两个月后,日本东京特地举办了,

“中国空军勇士之友阎海文展览会”,

他的遗物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日本人,

来者无不敬仰这位中国勇士。



三期学员沈崇诲,

他的父亲是著名的,

中华民国司法院大法官、

法学家沈家彝。

而他本是清华大学高材生,

却在战争年代毅然投笔从戎。

就在阎海文牺牲后的第二天,

他在攻击日本船舰时,

座机受损而无法返航,

就在更多敌机追来之时,

他竟直踩油门对冲过去,

在轰鸣的爆炸声中与敌人同归于尽,

年仅25岁……

成为中日空战“自杀式袭击第一人”。



他们是一群大好的青年,

拥有一腔淋漓的热血,

在云端,他们以赴死的决心对抗敌机,

他们有恨不惧怕,

在地面,他们则是有血有肉,

并有情趣的年轻人,

他们有爱恋也有怕,

怕血荐轩辕,空负佳人一世。

中央航校二期学员刘粹刚,

出生于富庶之家,

因痛恨日本侵略者而弃文从武,

他在飞行高空的射击命中率高达九成。



他和18岁的大家闺秀许希麟,

在火车上相遇一见钟情,

她平静淡然,他痴心望断,

一封封情书不停地飞向许希麟家。

炙热情话现在读来,

仍能感受到温度:

初遇城站,获睹芳姿。

娟秀温雅,令人堪慕,

且似与余曾相识者。

车至笕桥,匆促而别,

然未识谁家闺秀。

如是风姿,意不复见。

耿耿此心,望断双眸。

而盈盈倩影,直据余之脑蒂,挥之不能去……



为追求她,他曾驾驶战斗机,

在许希麟家的屋顶上不停盘旋,

表演各种特技,将电线震得抖动,

这样有些傻的撩妹方式,

在许希麟看来却很可爱,

铁鸟痴情终于打动名媛闺秀。



许希麟父亲也很喜欢这位,

被称为“空中赵子龙”的年轻人,

可他担心飞行员的职业太危险,

许希麟听罢笑了,

拿筷子在父亲的酒杯里蘸了酒,

写下一行字: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两人缔结情缘,成为夫妻,

从此,他在空中和敌人拼命,

她在弹雨下,祈求丈夫平安归来,

地上的女人,是飞行员返航的塔台。

有她们在,男人悬在天上的心,才能着地。



 

而这样一份惨烈的爱情,

在战争年代,浪漫得就像泡沫,

爱情是一瞬间,死亡也是一瞬间。

1937年10月,刘粹刚执行任务途中,

在山西高平,不幸失事,

飞机撞毁于魁星楼,他当场死亡,

年仅24岁……



他死了,留给妻子许希麟的,

是一封早就写好的遗嘱:

假如我要是为国牺牲,杀身成仁的话,

那是尽了我的天职。

您要时时刻刻,

用您最聪慧的脑子与理智,

不要愚笨,

不要因为我而牺牲一切。

您应当创造新生命,改造环境。

我只希望您在人生的路上,

永远记着,遇着我这么一个人。

我的麟,我是永远爱你的。



面对丈夫离去的事实,她写道:

刚,在你固是求仁得仁,

已尽了军人天职。

可是我,正日月茫茫,

又不知若何度此年华。

粹刚,你平时常说,

将来年老退休后决以余力办学。

如今你已经了了最后心力。

我决定继你遗志,先从基本教育着手,

拿你英勇不屈的精神,灌输于未来的青年。



1937年底,

她在昆明创办“粹刚小学”,

专门收留空军子弟,

传承空军英勇不屈的精神。



同样告别家人的,还有高志航,

他是被张学良器重的法国高材生,

精通英、法、俄三国语言。

意大利曾以高薪高位聘请他,

他却放弃一切回到祖国,

成了赫赫有名的中国空军总教头,

为祖国培养了第一批优秀飞行员。

他被誉为中国空军“四大金刚”之一,

也被日军公认为,

中国空军最有价值的飞行员、指挥员,

日军甚至尊敬地称他为“空军战神”。



他有个调皮的习惯,

每次飞行经过自己家,

都会有意飞低一点,

这是他和女儿之间的小秘密,

女儿一看到就会指着天上的飞机,

兴奋地喊道:“我爸爸,在上面!”



然而分别的日子来得如此之快,

快得让人难以接受……

1937年11月21日,

高志航在周口机场,

遭遇敌机空袭,中弹殉国,

年仅30岁……



1938年的429空战,

日军出动54架飞机空袭武汉,

两军对垒,近百架飞机在空中缠斗,

这在世界航空史上史无前例。

飞行员陈怀民,就在此项任务中,

在他的飞机中数弹的情况下,

他毅然选择用机身撞击敌机,

最终与敌人同归于尽。



人们在江边找到陈怀民的遗体,

他死后,母亲哭瞎了双眼,

他的爱人穿着他送的旗袍,

在他坠机的江边整日徘徊,

最后投江殉情。

中华大地上的杀戮仍然没有结束,

一个个生命仍在不断逝去……

林徽因逃难至昆明时,

偶然和航校的8位学员邂逅。

他们依恋着林徽因,像一家人一样,

建立了姐弟般亲密而温馨的关系。



 

可之后几年,

这些学员无一幸免,

伴随着林徽因的声声咳嗽,

阵亡通知书一份份送达。

她也收到了她的三弟,

航校十期学员林恒阵亡的消息。



 

林徽因悲痛欲绝,

痛哭写给亡弟这样一首诗:

弟弟,

我没有适合时代的语言,

来哀悼你的死,

它是时代向你的要求,

简单的,你给了

这冷酷简单的壮烈,是时代的诗,

这沉默的光荣是你……

而她痛哭的,

又岂止是一个生命的陨落……





航校十二期学员张大飞,

他的父亲因放走不少抗日同志,

被日本人在广场上浇油漆烧死。

家破人亡的他被同乡齐邦媛一家收留,

进入航校后,一直和齐邦媛互通书信,

两人互相爱慕,无话不谈,

他写信告诉她自己在战场上的遭遇,

她浪漫而富有诗意地写道:

你说你驾着飞机快要撞到月亮,

如果是真的,李白都要妒忌你了。



1943年,某一个黄昏,

齐邦媛得知有人在操场上等自己,

走出去一看,竟是张大飞。

他情不自禁地说:“怎么一年没见,

你就长这么大,这么好看了呢?"

两个年轻人都羞红了脸,

漏出来的心跳声将他的爱意表露无遗。

可是,他还是没有鼓起勇气,

对她说:我爱你,

因为他害怕自己没有未来。



抗战胜利前夕,

张大飞殉国于河南信阳上空,

年仅26岁……



战争年代,一个飞行员死掉,

一条鲜活的生命一瞬间,

就变成了一块残破的铭牌。



一个飞行员曾自述说:

等我们安全地回到机场,

和人们谈到了几乎失去生命的经过,

是没人可体验到的。

因为生命是这样的东西,

已经失去了,没人能知道它,

没有失去的,也没人会体验它。

这是一个人,面对死亡时的孤寂。



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

消息传遍中华大地,

所有人都沉浸在喜悦中,

而这些烈士的家人们,

却是在昏天暗地的恸哭中,

度过了万人欢呼的胜利夜……



当爱与死亡相遇,

对生的人而言,

就成了余生的苦行修炼。

可这群才20多岁的年轻人们,

在国难当头,义无反顾,

翱翔在天与地之间,

不挂念过去,不期待未来,

因为只有斩断自己的未来,

才能让他们所爱的人有未来!





至抗战胜利,

中央航空学校总共16期毕业生,

1700人冲天参战,

击落日军敌机超过1200架,

牺牲官兵超过4321人,

平均年龄不足23岁。





而除了他们,

还有这样20万名中国青年学生,

他们集体赴死,最终19万人,

为了我们的祖国无一生还!

他们,就是黄埔军人。



1924年,孙中山先生,

在苏联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支持下,

在广州黄埔区长洲岛创办了一所军校,

校名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后改名“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革命军事学校。



学校创建之初,

孙中山在大门前亲题一副对联: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

贪生畏死勿入斯门

横批:革命者来

这20个字,

此后成了“黄埔军人”毕生的坚守。



此后,这里成为国、共两党,

共同培育英才的摇篮,

无数有志之士纷涌而来,

第1期就有400多名学生入校。

而要做黄埔的学生,

一来就要立一个志愿:

“步先烈后尘,和他们一样舍身成仁,

牺牲一切权利道路,

专心做救国救民的事业。”

所有人的目标就只有一个,

为战场而生,为护国至死!



此后,

一批批黄埔军人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

为四万万中国人铺平了前行的道路!

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

毕业于黄埔军校的国军第87师营长,

朱耀章,在葛隆镇战斗中,

身中七弹壮烈殉国,

他曾作词明志:

月愈浓,星愈稀,四周妇哭与儿啼,

男儿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人生长寿只百年,

无须留恋,听其自然!

为自由,争生存,沪上麾兵抗强权,

踏尽河边草,洒遍英雄泪,

又何必气短情长,

宁碎头颅,还我河山!



朱耀章

1933年1月,日军向北平进犯,

毕业于黄埔3期的149团团长王润波,

率部紧急驰援,

他向战士们说道:“日寇侵我河山,

保国卫民,人人有责,

北上抗日,乃是军人神圣职责,

我们愿为祖国洒热血,不让日寇进长城!”

当时长城内外朔风怒号,冰天雪地,

全体官兵衣裳单薄,脚穿草鞋,

顶风冒雪日夜兼程,

之后的激烈战斗中,

他冲锋最前,直至战死。



王润波

而他们的牺牲,只是一个开始,

之后更多的黄埔生倒在了抗日的战场上。

1937年中日全面抗战爆发,

黄埔军校在各地设立分校,

为前线源源不断地输送新鲜血液。

1937年8月12日夜,南口战役中,

国军第529团第3营第7、9连,

向日军坦克部队发起逆袭,

第7连连长隆桂铨,

和战士们一起全身挂满炸药包,

毫不犹豫的冲向日军坦克,



日军大炮和机关枪,

不断向他们轰炸扫射,

眼看周围一个又一个战士倒下了,

他目眦俱裂,疯了似地扑向日军坦克,

他把炸药包往坦克窗口里丢,

把手枪伸进去打,以血肉和钢铁相搏,

激战中,他被机枪扫中......

毕业于黄埔7期武汉分校的他,

牺牲时年仅25岁,

成为了黄埔军校抗战牺牲第一人。



隆桂铨

之后的南口战役更加惨烈,

国军伤亡3万3000多人,

其中来自黄埔军校的青年就有近3万,

他们的牺牲和付出,

将日军死死抵挡在居庸关外,

近一个月不能前进寸步。

可残酷的战争还在继续着,

牺牲还远远没有停止!



1937年8月,抗战时期最大规模、

也最惨烈的淞沪会战打响,

中国投入80多万兵力,

而90%以上的参战国军几乎都是黄埔系。



甚至基层也大都是黄埔军校,

第7至11期毕业不久的学生,

他们年龄大多是在20到30岁之间。

汪化霖,第401团副团长,

黄埔军校毕业,

在罗店血战10多天后,

主动请缨亲率一个排,

构筑新阵地,掩护全团抢修工事,

他说:

成功不敢预期,

成仁确有决心,

不到日暮决不生还。

当天,在日军战机、舰炮的狂轰滥炸下,

他始终坚守阵地,打退日军多次冲锋,

至黄昏完成任务,可全排都壮烈牺牲。



汪化霖

紧接着的宝山保卫战,

同样是黄埔军校毕业的姚子青,

率全营600官兵死守阵地,

他们只有3门迫击炮、20挺轻机枪,

和600条老式步枪,

面对的是十几倍与己的日军兵力,

及坦克、重机枪。

他们浴血奋战七天七夜,

最后只剩下20余人,

眼见敌人的坦克逼近,

这时黄埔军校毕业的李卫明站了出来,

刚入伍不到一个月的他,

腰间捆满手榴弹,

奋不顾身朝敌坦克扑去.......

牺牲前他高喊:

“弟兄们,杀身成仁,

报效国家民族的机会到了!”

他第一个起身扑向了机枪口,

之后第二个、第三个......

宝山之战,600战士全部壮烈殉国。



姚子青

淞沪大战中,

据不完全统计,这场会战中,

黄埔系6期至10期的毕业学生们, 

几乎全部伤亡殆尽......



20多岁的年纪,

人生才刚刚开始,

他们却已离去。



请记住这些年轻的面孔,

他们曾用自己的死,

换来整个中华民族的生!

而幸存的黄埔人,

还在前赴后继着,还在舍生忘死着,

战争不停,他们誓不独存!

1938年长沙会战,

黄埔军校昆明分校第11期同学,

被分配到第58军的有117人,

一场战斗过去,就有60余名学生阵亡。

接下来的南京会战中,

黄埔系国军第87师旅长易安华,

第88师旅长朱赤、高致嵩,团长韩宪元,

第156师参谋长姚中英,

团长李昌龄、谢承瑞等将领,

全部壮烈牺牲!

牺牲的黄埔生基层军官,更是数不胜数,

有的能找到尸骨,追授埋葬,

有的遗骸根本辨认不出来,

至今尸骨无存......





八年来几乎所有的中日会战中,

黄埔系将领都是重要的顶梁柱,

同时也是牺牲最多的将士。

1944年衡阳保卫战,

国军第10军军长,

黄埔3期毕业的方先觉,

带领衡阳守军1万7千多人,

坚守47天,死伤无数

抵挡了日军近十万人的疯狂进攻。

第二年,

中日最后一次大会战湘西会战中,

总指挥是黄埔毕业的王耀武,

其战役中参战的国军将领,

基本都是黄埔系:

施中诚、李天霞、韩浚、李玉堂、

牟廷芳、丁治磐、王敬久、胡琏、

侯镜如、张灵甫......

这次会战彻底打掉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直到抗战结束,

日寇都再也不敢发动大型会战。



王耀武

不计其数的流血和牺牲,

决不后退的坚守和抗争,

终于换来了中华民族的胜利!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

日本向中、美等国正式投降,

签署投降书,

这一天,先烈们盼了太久太久,

他们在天有知,可以含笑矣!

之后的每年9月3日便被正式定为: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八年抗战中,

从黄埔军校一共走出3053名将帅,

20多万毕业生,

其中19万人无一生还,牺牲率高达95%。

那时在阵亡军官的衣服口袋中,

都有这样一个小本子,上面写着:

党员守则,

一不怕死;二不贪钱;

三爱国家;四爱百姓;

五不拉夫;六服从命令;

七尽忠职务;八严守纪律;

九实行主义;十完成革命…...

1965年8月15日,日军战败20周年,

日军退役中将吉田在东京发文称:

“中日之战,日军之败是由于统帅部,

对中国20余万受过黄埔教育之军官,

英勇爱国力量,未有足够的估价。”

不怕死不为钱权,爱国家成革命,

19万中国青年的慷慨赴死,

在这样的“黄埔人”身上,

我们看到了真正的气魄。

只为护国征战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这就是中华民族的热血青年!



这些前赴后继、

以身许国的青年英雄们,

他们在人类最大的战争当中成长,

他们在残酷的战争中面对孤独,

他们的心智,

如蓝天一样透彻单纯。

但他们的灵魂,

却深沉得令人费解。

因为他们对祖国的热爱,

对自由的憧憬,

还有那些国仇家恨,

纵横捭阖,儿女情长,

都必须化作命运的音符,

与祖国一起共度时艰。

每一次参战都可能就是永别,

每一次战胜都必须感谢上苍。

他们如果有可以称为计划的东西的话,

那大概就是为国牺牲吧!

在人类征战的历史中,

从来没有这么多人,

对这么少人,

亏欠这么深的恩情……



这些甘愿用一腔热血,

缝补破碎华夏苍穹的青年,

声震人间,点燃闪电,

以一曲凄惋欲绝的悲歌,震撼人心!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

不过是有人负重前行,

八十载沧桑,换当代盛世中华,

这群壮志凌云的青年们,

值得这个,五四青年节,

我们所有中国人的致敬!

他们才是真正的中国精英,

中国贵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