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以后,人们会意识到,日本把福岛事故核废水排向海洋,是影响地球命运的重要转折点。

讽刺的是,各国大力发展核能,因为它是清洁能源,视之为无限游戏。

有限游戏在于赢得胜利,无限游戏,以游戏永远进行为目的。地球资源有限,环境保护、能源开发理应遵循无限游戏的规则,才能永续发展。

可惜日本玩砸了。

不过各国前赴后继、踊跃拥“核”,揭示出国际竞争与大国崛起的重要动力——能源。



大分流背后的国运博弈

历史研究存在两个“天问”。

一个是李约瑟之问:为什么历史上中国的经济与科技长期领先于其他文明,但到了19世纪却突然落后。

一个是韦伯之问:为什么明明中国最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工业革命却率先发生于英国?



清朝疆域


美国学者彭慕兰试图作答,其专著《大分流》一时震惊了西方学界,也奠定了加州学派的名望。

大分流的核心观点是——19世纪前,西方世界相对东方世界并无任何优势,要说有什么区别,那就是煤矿的位置:

清朝时期中国幅员辽阔,煤矿主要分布于北方,经济核心区却远在江南与湖广。说白了,能源区与经济区严重分离。加之彼时交通不便、运输困难,大清未战先败。



英国煤矿分布

英国由于国土紧凑,矿区无论在哪都离伦敦不远,这为工业革命保障了源源不断的燃料。

相似的剧情在大西洋彼岸重演了一次,如果说煤炭让日不落帝国凭着工业革命先发制人,石油则奠定了美利坚称霸电气时代。

这还不够。1974年美国与沙特达成石油美元协议,所有石油均以美元交易。石油是全球交易量最大的商品,这就要求各国大量储备美元。可以说“石油-美元”构成了美国全球霸权的基石。

和平年代,中国崛起成了全球最重要的故事,能源需求增长则是背后的突出情节。最多的时候,中国占全球能源需求的63%。

中国石油储量本不丰富,加上人口众多、消耗巨大,于是只能依靠进口。



马六甲海峡卡住中国能源安全的脖子

美国怎会舍得将霸权拱手相让?考虑到所有运往中国的油轮,大多会经过马六甲海峡。于是美国在新加坡常年驻军,分分钟给我们卡脖。

美国作家杰里米·里夫金曾断言,碳泡沫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经济泡沫,化石燃料文明的崩溃,可能发生在2023到2030年之间。那化石燃料的地位谁能取代?

国家将希望的目光投向新能源。用“求人不如求己”来解释,这很好理解。在新能源之上,国家还画出了一幅更宏大的蓝图——碳中和。

2021年,对中国未来影响最大的其实不是房地产调控,甚至不是重设GDP增长目标,而是碳中和。碳中和这一概念看似抽象,背后却是一盘大棋,一盘足以改变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大棋。

“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的这一承诺,开启了一场具有道德感的革命,是全球应对环境变化进程中的里程碑事件。

但需要强调的是,碳中和不只是一个环保概念,更是一个政治经济概念。

碳中和的真相是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在未来输入发达国家的产品大概率需要碳中和认证。



只要有生产,就会有碳排放。中国是世界工厂,自然是世界最大的碳排放国。而欧美经过多年发展,基本实现“碳达峰”。上岸后的发达国家会以碳排放不达标为理由向发展中国家施压,否则就限制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

他们用限制能源进口、限制商品出口完成对中国的双杀。而新能源与碳中和,正是中国相应的突围之策。

西方国家碳达峰后,大多用50-80年完成碳中和目标。中国给自己定的期限却是30年,对自己真的够“狠”。考虑到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还在路上,貌似这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不过中国速度不是盖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仅用了40年,就快追上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积累的优势。

除了加速度,中国也敢于狠狠逼自己。2001年中国入世,当时有多少人高呼“狼来了”?而现在,结果大家都看到了。

所以碳中和绝不只关涉环保概念的节能减排,更是国运的重要一跃。



碳中和颠覆商业逻辑


中国占据碳中和主导权,就是争夺未来的生存权与发展主导权。

碳排放权本质是生存权与发展权。大家不要觉得碳中和离我们很远,实际上它无处不在。



我们的每一次呼吸,开的每一盏灯,穿的每一件衣服,吃的每一顿饭,以及用手机看这条微信时,都会留下碳足迹。不止是人,连养牛羊都会产生碳排放,牛羊的碳排放量又决定了牛羊肉的供应量。

小到个人衣食住行,大到国家农业、工业、基建等方方面面,都会产生碳排放。

所以说碳中和是一项系统工程,这也注定了实现碳中和目标不可能只是国家大包大揽,离不开企业的参与,甚至是企业们来充当先锋。

中国奇迹是大国崛起的故事,也是企业追赶甚至成为国际巨头的故事。去年世界财富500强发榜,对中国是一个颇具纪念意义的时刻,来自中国(含香港)的500强企业数首次超过美国。



有意思的是,在过去,很多企业虽然是经济的贡献者,却也是环境的破坏者。

2004年,四川沱江水污染事件;

2005年,吉林松花江水污染事件;

2006年,河北白洋淀死鱼事件;

2007年,江苏太湖水污染事件、云南滇池蓝藻事件;

2008年,云南阳宗海砷污染事件;

2009年,湖南浏阳镉污染事件;

2010年,福建紫金矿业溃坝事件、辽宁大连港原油泄漏事件;

2011年,云南曲靖铬渣污染事件;

2012年,广西龙江镉污染事件……

每一次破坏环境的恶性事件,总有企业的锅。过去企业环保都靠倒逼,往往逃不出“破坏环境-有关部门查处-企业整改”的死循环。

对大多数企业来说,环保是需要成本的。说白了,环保于大部分企业就是一种负担,需要付出很多,却无法带来收益。这也是为什么污染环境的企业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

幸运的是,一种新的商业逻辑正在诞生,以往的困局出现破局的可能。随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的共识,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到了企业自身的商业价值与环保这一社会价值从对立走向协同的可能性甚至是必然性,开始愿意主动探索全新的发展路径。

就在本文撰写的过程中,腾讯刚刚宣布了新的战略升级,明确提出要将“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纳入企业的核心战略。首批投入的500亿元将会投入的关键领域中,就包括碳中和、FEW(食物、能源与水)。

这可以说是中国企业将碳中和、自然资源这类以前属于业余爱好或社会责任的领域,提升到企业主业战略级别最大胆的一次动作了。

这其实给出了一个信号,那就是:企业敏锐感知到在一场长远的无限游戏中,社会担当和商业价值在未来极有可能就是同一件事情。

作为科技企业的腾讯如此自我变革,不是没有原因。科技之于环保,一直都是变革的先锋者。

新一轮科技革命是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为主导。风口之下,科技为环保带来了更多机会。

欧洲拥有全球46%的区块链能源初创公司,它们用区块链实现能源的数字化精准管理;

英国国家电网公司基于大数据测量了设备资产信息、设备运行数据、天气信息、腐蚀速率等相关信息,实现资产战略管理;

中国提出的“新基建”七大投资领域中同样包含着大量的绿色元素;



科技将助推全球经济的绿色转型。有研究指出,数字技术在能源、制造业、农业和建筑、服务、交通等领域的解决方案,已经可以帮助全球碳排放减少15%。这些既揭示出未来企业的发展方向,也亮出了实现碳中和计划的有力武器。

碳中和的宏大蓝图里,人们往往把目光集中在能源企业或环保领域的企业,以为它们才是碳中和大戏的主角。

但不要忘了,碳中和是一项宏大系统工程,它无处不在。各行各业、方方面面都期待着绿色的改变。大到地球的未来,小到人们存在于斯的空间。



很多人不知道,建筑和能源、工业、交通、农业并列为中国碳排放的主要领域。如何让建筑变得生态、环保、节能,隐藏着大学问。

就拿腾讯滨海大厦来说,它本身就是一座“海绵城市”:广场上8000平方米的生态陶瓷透水砖,可以大量吸存和净化雨水,用来浇灌大楼里的花草。大厦还通过技术,全方位推进办公节能。办公区采用的智能照明系统,每年可节电约132.61万千瓦时。



众所周知,过去几年互联网+各行各业,已经发生了太多神奇的化合作用,屡屡创下1+1≥2的奇效。我们没理由不相信,随着数字化的深入,AI+有望接棒互联网+,在碳中和的战场上承担更大的使命。

在其他关系人类命运发展的领域,也同样如此。

回到文章开头日本排放核废水事件,这个事件引发焦虑的核心主角正是“水”。就在几天前,美国副总统哈里斯在访问芝加哥的一次讲话中,直言不讳地表示,过去的美国为石油而战,未来将为水资源而战。

种种迹象表明,人类生活中最常见、最不可或缺的水资源,未来将成为稀缺资源。

而作为水资源消耗的重要主体——城市,正在有望用AI+的力量来成为节水的先锋。

在腾讯首席探索官网大为的新书《重构地球》中,描述了AI“智能配水”的新方向:AI通过掌握整座城市运行的大数据,从而为每个时段的用水信息,即需要的水量、水质、用途和排放情况建立精准的预测模型,在超大型城市中实现水资源的优化调配,让每一滴水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他作为制片人的《零水日》也于4月22日上线播出。这部由腾讯集团、腾讯影业出品的纪录片,花了三年的时间捕捉了全球四个大洲水资源匮乏的惊人现状。

让科技在地球保护的各个领域发挥更大作用,已经迫在眉睫,这里面即是无限的商机,也是沉甸甸的社会责任。

想当年,日本经济的腾飞,离不开日本企业的崛起。如今,中国企业不仅与中国经济发展同频,更在践行全球责任方面,为中国“绿水青山”的可持续愿景添砖加瓦。



无限游戏的终极玩家


大分流的故事,还有后续。

煤炭这一能源的出现,让英国与中国清朝出现了大分流。英国在海上扩张,殖民印度后继续北上,不料在中亚遭遇了同样企图南下的沙俄。



英俄大博弈区域


围绕中亚,英俄展开了一系列的激烈交锋,史称“大博弈”,译作Great Game(伟大的游戏)。我们的新疆一度也成为两大帝国的觊觎目标,英俄先后在喀什开领馆,刺探情报。

你死我活的游戏,再伟大也是有限的。纽约大学教授詹姆斯·卡斯通过专著《有限与无限的游戏》,向我们展示了另一种可能——

有限游戏在于赢得胜利,无限游戏以永远进行为目的。说白了,一个在边界内玩,拼短期输赢,而另一个玩的就是突破边界,拼长期生存。

当我们理解了这句话,并且用其打量现实世界时,一切就截然不同了。让地球永续发展正是这样一个无限游戏。

无限的另一层含义是没有终点。就像碳中和的宏大征途注定漫长,它或许没有短期回馈,需要相信长期主义,用耐心穿越周期,这考验着企业的远见与定力。

正如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战略的提出,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腾讯这样的长期主义践行者,自我变革成无限游戏的终极玩家。他们用耐心和眼光,不断做着突破边界的探索,也进行了一系列穿越周期的尝试,并且依旧在坚持。

这些突破与坚持,让我们懂得,所谓碳中和、所谓环保,不止是国际竞争、大国崛起这样的宏大叙事,不是空洞的口号。它关乎国家、企业,更系于个人以及人类的共同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