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月初,美国副总统哈里斯访问芝加哥时的一段讲话引起争议,哈里斯在讲话中说:“我也参加过很多关于外交政策的会议,过去很多年,好几代人是为了石油而战,而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将会为水资源而战”。



《国会山报》截图

啥?哈里斯这是摊牌了?美国不是一直号称为民主自由而战吗?原来真的是为抢石油开战啊?

在《国会山报》的推特下,最高赞网友这样说到:“我也想支持你,卡玛拉,但你应该先多读读书。我们的用水供应系统已经破败不堪——而且水从来不是商品。顺带一提,我们确实为石油而战。”



还有一个高赞网友讽刺道:“等一下,我一直认为,我们都是为了人权而开战???”



有网友也开始担忧道:“这对那些水资源丰富的国家可真是一个坏消息。”



而很多网友包括国内网友都把哈里斯的话当成了笑话:地球上最不缺的就是水,哈里斯为水而战,至于吗?

 



美国为石油而战,从来不是什么秘密,但是为水而战真的是认真的吗?

要知道,美国左有太平洋,右有大西洋,陆上还有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的庞大水系,怎么看也不像个缺水的国家啊,你想打仗就打,找这么个理由开战是不是有点“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内味儿了?

 



更绝的是,哈里斯话音刚落,日本就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要把核污水排入太平洋。原来为水而战的前提是把全球水资源先污染掉,人们无水可用了,可不就得为水而战了吗?

爸爸刚提了个概念,儿子马上就去执行,大和与昂撒,真是当今政坛父慈子孝的典范。



时间回到二十多年前的美国纽约。

1997年6月,在纽约召开的联合国第二次全球环境首脑会议第一次提出了水资源的问题,会议警告说,“地区性的水危机可能预示着全球性危机的到来”。

时任法国总统希拉克当即表示,法国愿意组织召开国际会议,专门讨论水资源的问题。



1998年3月19—21日,84个国家的部长级代表团及许多非政府组织汇聚巴黎,认真探讨了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与会的发言者指出了人类用水不断增加、世界人口不断增加与水资源不断恶化之间的失衡关系,认为水资源问题在下个世纪会更加严重。

其他研究机构的报告也不令人乐观,它们预计,在20至30年内,拥有淡水量不足的人口将达15亿。

如今,20多年过去了,当年会议提出的问题到底解决了没有?到底是哈里斯危言耸听,还是人类真的如哈里斯所说,已经走到了“为水开战”的地步了吗?我们到底还缺不缺水?

1

1990年,南非《开普敦时报》援引英国一个水资源研究委员会的研究成果警告称,这座城市将在17年后陷入缺水的境地,但是当时不仅没人当回事,还招来了一片嘲笑。

为什么呢?大家不妨先看看这张开普敦的俯视图:



三面环海,背靠悬崖,长得就不像缺水的。而且,开普敦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冬季降水丰沛,说开普敦的水资源会枯竭,这不是开玩笑嘛。

但是,玩笑会成真,开普敦的水也有枯竭的那天。

从2015年开始,开普敦出现了连年干旱,连续三年,在本应该雨水充沛的冬季几乎没有什么降水,开普敦的水库只出不进,几近枯竭。

而且,自1995以来,开普敦的人口在20年间增加了79%,而蓄水量仅增加了15%,水库蓄水量远远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终于,在干旱持续的第四年,开普敦彻底顶不住了,差点成为人类现代史上第一座无水可用的城市。



开普敦郊外旱死的葡萄藤  图源:纪录片《零水日》

2018年初,无计可施的开普敦政府无奈宣布推出了“Day Zero”计划,所谓「零水日」(Day Zero),是指水库水量降至13.5%,市府全面切断供水的那天。

开普敦政府初步计划将在6月4日开启“零水日”,到那一天,将会切断75%城市家庭的正常供水,断水范围超过100万户。

从那时起,水龙头再也流不出一滴水,市民必须到全市200个有武装保护的供水处,排队领取每人每天50公升水的配给。



这下,开普敦人民慌了,再也没人把“开普敦断水”当一句玩笑话了,为了渡过这次水危机,开普敦从官方到民间,采取了各种非常手段。

群众开始疯狂囤水。超市的瓶装水被扫光,人们就冲进仓库抢购。有钱人开始在后院开凿水井。



图源:纪录片《零水日》

旅馆移除浴缸排水口塞,让你不能泡澡,並附水桶让你收集洗澡水冲马桶。

开普敦大学的厕所里装了告示,上面的转盘显示继上次马桶冲水后的使用次数,告示上写着“做个聪明的水战士,集满4次大号才能冲水”。



开普敦公厕广告:水库仍然告急,它黄任它黄,请勿冲马桶

制度上,政府宣布洗车违法、游泳池里有水违法、花园浇水违法,甚至提案超限用水的民众最高可判处六个月的有期徒刑。

全市限水,每人每天限水50公升。市府推出“打击零水日”海报,建议民众如何分配每天50公升的水,例如饮用水3升,煮饭一升,一天冲一次马桶等。



除了柔性劝说,警察还到处巡逻抓违法用水,市长亲自走访浪费水的家庭,并公布名单以示羞辱。

数月内,全市用水量实现腰斩,而靠着这些节约下来的水,市政府得以不断推迟“零水日”的具体日期。最后,靠着天降及时雨和这一系列的非常手段,几百万开普敦人历时半年多,终于避免了“零水日”的到来。



图源:纪录片《零水日》

但是,由于农业用水配给量不会更新,而地下水开采的长期可持续性存在不确定性,所以上述这些缓冲方法明年很可能就不再有效了。下一场大旱,开普敦还扛得住吗?

开普敦的遭遇给全人类敲响了警钟,像开普敦这么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都能遭遇断水危机,其他城市呢?

比如,北京。

开普敦人口只有三百多万,而北京常住人口就达到了两千多万,流动人口更是难以估计,从规模上看至少是十个开普敦。



三百多万人的开普敦差点跪了,三千多万人的北京难道就一点都不慌吗?

从自然条件来说,北京甚至远不如开普敦。

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立方米为轻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2000立方米为中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1000立方米为严重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50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

中国人均水资源只有2200立方米,整体上是一个水资源脆弱型国家。



从地理上看,中国最缺水的应该是西北地区,但华北平原是中国传统的人口和经济中心,水资源平均下来就成为了最短缺的地区。

华北地区人口约1.7亿,水资源总量却只有621亿,人均水资源只有360立方米。这是什么水平?仅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十分之一。

而北京更是少得可怜,在南水北调工程完工前,北京市人均水资源仅有100立方米,远低于国际公认的500立方米的极度缺水警戒线。

全市以年均21亿立方米左右的水资源量支撑了年均36亿立方米左右的用水需求。作为北京市主要水源之一的密云水库蓄水量甚至一度降至2015年的10亿立方米以下。



密云水库

尤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北京市的缺水危机空前严重,奥运会又有巨大的园艺、游泳项目、游客生活用水缺口,没办法,只能从河北省的水库紧急调水。

那年,石家庄和保定下辖的岗南、黄壁庄、王快、西大洋四座水库为北京紧急供水3亿立方米,相当于5个十三陵水库的满水水量。

北京甚至用了饮鸩止渴的办法,大量开挖地下水,导致周边因地下水空缺造成的沉降区面积达到了2650平方公里。



开普敦只是遇到了百年一遇的大旱临时缺水,但北京的缺水是持续并不断恶化的一个过程。

幸运的是,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北京作为受水之地之一也喝上了南水,否则,北京和开普敦谁先迎来day zero还真不好说。



这样看来,还有人认为哈里斯是危言耸听吗?她打不打仗不好说,但缺水,是真的缺。

2

然而,缺水大国中国,至今还是浪费水大户。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统计年鉴显示,2019年全国城市、县城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水量近百亿吨。



百亿吨是什么概念?大体相当于700个杭州西湖的蓄水量。有些县城每供水100吨,就要漏掉30吨。

可这一年一百亿吨水的损失,远不如一百亿人民币吸引眼球。因为水便宜,有些公共水龙头漏水,自来水公司都懒得来修,任由水哗哗流掉。因为水便宜,百亿吨水白白流掉也没人惋惜,甚至觉得不值一提。





即使是在严重缺水的北京,浪费水的现象依然随处可见。

北京是全国机动车保有量最高的城市,因此也拥有一个庞大的洗车业。全市几千家洗车店估计每年用水3000多万吨,占北京市总水用量的1%左右,大家在加油站排长队洗车时想必都深有感触。



北京还有一百多座高尔夫球场,每个都需要巨量的水资源维护,考虑到北京处在干旱地区,因此维护成本更高。这些高尔夫球场一年耗水量大约也要3000多万吨。



在知乎上,有人提问:为什么大众不重视水资源缺乏?

底下的回答代表了大部分人的心理,有人认为我们并不缺水,有人认为自己不缺水就行不用考虑别人缺不缺,还有人一针见血地说:在打开水龙头就有水流出来的情况下,你跟我说水资源匮乏?



中国缺水,但更缺的,是每个普通人对“缺水”的认知。开普敦和北京的遭遇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没有多少人记得这份可怕。

多大的问题都可能有解决之道,但你无法解决的,是一个被人认为不存在的问题。

今天是世界地球日,一部特殊的纪录片在腾讯视频悄然上线。纪录片《零水日》是当今影视圈为数不多的聚焦水资源的作品,为了探访全球水资源短缺地区最真实的现状,制作团队耗时三年、穿越四大洲,不计成本地拍摄了这部冷门纪录片。



值得注意的是,这部环境类纪录片的发起人兼执行制片人并非环境专家或者NGO人士,而是互联网公司腾讯的首席探索官网大为(David Wallerstein)。



网大为这个人非常有趣,他的中文名字意思是“互联网大有可为”。更有趣的是他的职位:腾讯首席探索官,这是一个既有趣又充满挑战性的职位,按照网大为自己的说法,就是要“不断向外推动腾讯的边界”。

早在2014年前后,网大为就开始思考诸如癌症、气候等与人类生存相关的问题,他在2018年的腾讯WE大会上,将其中对人类最重要的三个领域用一个缩略词“FEW”(food、energy、water:食物、能源和水资源)来表达,而这个词恰好也表达了资源的稀缺性。

但是很快,网大为发现FEW的稀缺也有另一层含义:关注度的稀缺。

很多人并不了解“FEW”的重要性,这其中不仅包括普通老百姓,还有身边的朋友、合作伙伴。



“他们认为现在有吃的、有水喝就足够了,一些发达地区的人更不会考虑缺水缺资源问题,因为日常中并不缺乏这些东西”,网大为说道。

据他回忆,无论哪个国家和地区,只要不是参与到“FEW”领域的人,都普遍会不认可和不理解自己所做的事情。

商业伙伴们在听完网大为介绍FEW项目后,只会疑惑地问一句:你说的项目赚钱吗?

事实上在地球另一端的美国,人们在FEW等资源上的浪费程度,更是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

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拥有举世无双的草坪文化,美国的草坪覆盖面积已经达到了任何一种灌溉作物的3倍,放眼望去,美国随处可见精心修剪的大片草坪。



好看是好看,但代价也是高昂的,除了花钱花时间,最大的消耗就是水,在美国,维持一片精心修剪的草坪会每人每天用掉超过900升的水。



2015年,洛杉矶大旱,LADWP(洛杉矶水电局)说要限制用水量,怎么限制呢?LADWP给出的措施是建议一周只浇草坪3天,要么一三五,要么二四日。



好家伙,咱们是再穷不能穷教育,人家是再旱不能旱草坪,真不是一个层次的。

以美国为代表的浪费文化,让网大为更深刻地意识到:原来,世界上大部分人是意识不到FEW的稀缺性的,或者,意识到了也无动于衷。因此必须有人做点什么了。

3

2019年,在联合国人居署上,网大为代表腾讯明确提出了理念:AI for FEW,即用人工智能解决资源危机。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人类工业科技发展是环境恶化的罪魁祸首。但实际上系铃人才是最有希望的解铃人。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一大批所谓“破坏环境元凶”的人类科技正日渐展现出强大的对包括水资源分配在内的FEW问题的解决能力。

缺水的以色列,就以“魔幻黑科技”缓解了自己的缺水问题。



以色列的海水淡化厂

地处中东、患有严重“淡水不足恐惧症”的以色列拥有世界上最强的海水淡化技术,但以色列仍在探索更高效的淡水获得方法。

空气取水就是以色列独创的黑科技,当你需要水的时候,不是从水管中获取,也不是到江河湖海中获取,而是从身边的空气中获取,这种近乎超能力的技术已经被以色列Watergen公司成功开发出来。



加装了小型空气取水设备的以色列战车

技术原理其实并不神奇,机器将周围空气过滤后吸入机器内部,并将温度降至冷凝点,收集水分,之后经过提纯、矿化、水就可以安全饮用了。



靠太阳能驱动的大型空气取水设备,沙漠地区最不缺的就是太阳能

海水淡化必须在海边进行,受地理条件制约明显。但有了这个黑科技,以色列就能够从任何地方生产水,包括严重缺水的沙漠里。而从空气中取水就像从海洋中取水一样,几乎是取之不尽的。



人工智能虽然不能凭空造出水来,但可以帮助优化生产和家庭用水、预测水资源供应以及监控水质等,如果能广泛应用,节水成本将会远低于造水成本。

在食物领域,科技创新让粮食产量不断创新高,40年来我国粮食亩产从1978年的135公斤提高到2017年的367公斤,粮食总产量由1978年的3亿吨连续迈上4亿吨、5亿吨、6亿吨台阶。



而人工智能可以分析与环境温度、降雨量、土壤盐分、营养、病虫害、商品价格等相关的数据,从而帮助提升农作物的产量以及帮助农业从业者合理规划农作物生产种植。

腾讯在前两年就尝试把AI技术用于农业生产,研发出人工智能种植解决方案iGrow,并在国际人工智能温室种植大赛上,获得了“AI策略”单项第一名、总分第二名的成绩。

整个比赛过程几乎没有任何人工参与,在腾讯人工智能系统的精心照料下,4个月里,腾讯iGrow团队在60平米的小温室里累计收获3496公斤黄瓜。



AI种出来的腾讯牌黄瓜

比赛结束后,腾讯立刻在黑龙江、辽宁、山东等农业大省进行试验性部署,通过精细化控制降低劳动成本20-25%、供暖成本30-40%,帮助农民实现了每亩数千元的增收。



iGrow方案在辽宁温室试点

在能源领域,我国建设了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北煤南运等重大通道,形成了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覆盖全国、连通海外的能源管网,既解决能源不足问题,又解决了能源分布不均的问题。



而人工智能可以用于预测能源需求、帮助调度能源供应、协调清洁能源生产等。

比如传统的火力发电厂,AI技术能帮助我们更高效地烧煤,以AI算法为驱动的智慧火电厂,可通过历史数据学习并掌握高效运行的策略,实时地给出符合规范并节约物力、人力的运作方案,据了解,目前腾讯已经在欧洲与部分火电厂开展相关合作。



国家能源集团的智能电厂管控系统平台

可以说AI for FEW,或者更广阔意义上的Tech for FEW,让科技为稀缺而战,正是人类社会在自身进化中,寻找到的解决生存危机的方案。

虽然目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还不能真正彻底地解决食物、能源和水等稀缺的地球危机,但它开启了一个新的可能,而且是一个最有希望的可能。

不过这个新可能,并不是一个人、一家企业、一个国家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协作。

很高兴看到已经有腾讯这样的公司走在了这条路上,而且旗子举得越来越鲜明。2019年,腾讯开始把“科技向善”作为自己的品牌新使命。



就在刚刚过去的本周一,腾讯还发布了一个战略声明,直接将“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纳入自己的核心战略,并宣布将为此首期投入500亿元。

这么大一笔钱投入到“基础科学、碳中和、FEW(食物、能源与水)、教育创新、乡村振兴”等领域,看得出来决心很大而且方向想的很清楚。腾讯这一战略升级其实为“科技向善”给了一个明确的注脚。

那么科技能给人带来最大的善意是什么?至少我觉得从人类生存来说,科技最大的善意,就是能通过人类源源不断的科技、产品和模式创新,让FEW变为MORE。

正如中国一句俗话 “多多益善”: 让更多人有能力为资源保护做到更多,让我们和子孙后代有更多的资源,更多的未来。

社会价值创新是手段,人类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才是目标。相信像腾讯这样的探索者会越来越多,毕竟,人类的明天值得我们每个人梭哈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