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很少有人能像约翰·古登堡那样对世界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

这是今天的谷歌Doodle致敬在15世纪将活字印刷术引入欧洲的古登堡时,对其给予的高度评价。



按照谷歌的说法,古登堡作为现代金属活版印刷(移动活版印刷)和印刷机的发明者,引发了一场有助于向大众传播知识的革命,使印刷书籍的经济性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本周三是古登堡博物馆推出古登堡生平回顾展21周年纪念日,值此之际,谷歌专门利用周三的Doodle向古登堡致敬。

在我们的历史课本中,1398年出生于德国美因茨的古登堡是金属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之所以在印刷术前面加上“金属”这一定语,是因为相较于古登堡的发明大约400年前,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的毕昇就发明了泥活字,宣告了活字印刷术的诞生。

印刷术作为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始于唐朝的雕版印刷术,经过宋代毕昇的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不得不说的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确实称得上是人类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

当然,必须要承认的是,无论是毕昇的泥活字还是后来元代出现的木活字,都没有得到非常普及的利用。真正让活字印刷术能够经济实用,促进人类出版业发展的还是金属活字的出现,也就是古登堡创造性发明的铅活字。



古登堡在1439年发明的铅活字印刷工艺,基本上是对当时使用的木质螺旋印刷机的改造,这一工艺成功取代了手写手稿和木质块状印刷,这一系统工艺囊括了可以活动的金属字体、可以调节的模具和专门的油墨。

1450年后,古登堡利用自己的发明成立了一个活字印刷厂,并在这里印出了举世闻名的古登堡圣经。

具体而言,古登堡的印刷厂早期到底印刷了哪些书籍,至今已经无法考证,但作为西方第一部完整印刷书籍的古登堡圣经,却足以让这个印刷厂流芳百世。据说,为了印刷这本书,古登堡从1450年就开始着手准备,直到1455年才宣告印成,该书共两卷总计1282页,每页42行,因此又被称为42行圣经。

史料显示,古腾堡印刷这本书启用了大约20个助手,使用了290多个不同的字模。当时,一本印刷的古登堡圣经售价大体相当于一个普通职员三年的工资,但这已经远远比手抄本便宜很多,毕竟手抄本的制作时间就超过1年。



古登堡当时印刷了大约180部,其中150本印在纸上,余下30本在更加贵重的皮纸上印刷。几十年后,古腾堡的发明传播到欧洲200多个城市,到16世纪,印刷机估计已经生产了2亿本书。

古登堡这项发明的更大意义在于,它预示着在西方开启了广泛传播知识、传播科学的新时代正式来临,并被视为在随后兴起的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时代和科学革命等运动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为现代的知识经济和知识传播奠定了物质性的基础。

不过,对于金属活字的首个发明者,韩国人却不这么认为。有印象的网友可能记得,在俄罗斯索契冬奥会闭幕上播放的韩国平昌奥运会宣传片中,就有一个类似“活字印刷”的镜头,当时还曾引发国内网友的质疑,认为这是韩国人又要抢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身份。

其实不然,这事人家韩国还真有证据,从历史和科学角度来看,韩国确实被视为金属活字印刷的发明者,至今在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馆藏的一本汉语书,高丽青州牧兴德寺印刷的《白云和尚抄录佛祖直指心体要节》,该书印刷年代大约在1377年,被认为是金属活字印刷的,这也成为韩国祖先最早发明金属活字印刷的根据之一。

话又说回来,我们却是毫无疑问的泥活字和木活字发明者,这在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中理应属于源头和上游。但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泥活字还是木活字,印刷效果堪忧,远不及后来的金属活字。



相较于泥活字毫无争议的发明者,金属活字的发明者还存在争议,有资料记载和实物考证,韩国祖先早在1403年就开始铸造铜活字,几次大规模铸造数量都在几十万字。1436年铸造的“丙辰字”更是被认为是最早的铅活字,比德国人古登堡的发明还早。

虽然铜活字质量比不上在欧洲出现的普及全球的铅活字,但韩国在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传承上,确实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