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欧”已经给英国伦敦金融城带来了实质性的伤害,而这一困局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英国脱离欧盟后,还迟迟未能与之达成全面金融服务协议。

总部设在英国伦敦的一家金融智库“新金融”(New Financial)4月15日发布一项研究显示,超过440家银行业和金融业公司正在将其全部或至少一部分业务、人员、资产或法人实体从英国转移至欧盟国家。该研究称,受损超出预计且可能持续下去。

据悉,伦敦一半以上的金融活动集中在伦敦金融城,而该区域的年生产总值占英国国内生产总值近3%。



伦敦金融城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外界普遍担心,伦敦会从此失去原来顶级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路透社4月16日指出,这是自今年1月阿姆斯特丹把伦敦拉下欧洲最大的股票交易中心宝座以来,成为英国“脱欧”对其金融业最明显的影响。

伦敦金融业务大规模转移

据智库文章《英国脱欧与金融城:迄今为止的影响》(Brexit&The City:The Impact So Far)统计,“后脱欧时代”的伦敦金融业管理资产直降1万亿英镑(约合9万亿人民币),其中银行业是转移的主力,其转移资金超过9000亿英镑,而保险与基金公司也转移资金超过1000亿英镑。

伦敦金融业资产大量减少的背后是原来将业务基地放在金融城的公司向欧盟方向大规模转移业务。

该文章称,自英国“脱欧”以来,爱尔兰首都都柏林承接了135家金融公司转移过来的业务,以25%的高占比位列转移企业新业务中心的榜首。巴黎以102家公司排名第二,卢森堡、法兰克福、阿姆斯特丹、马德里、布鲁塞尔也分别承接了数十家公司的转移。

金融业务的转移和重新分配对金融中心之间的竞争也具有潜在的影响。该智库研究还指出,伦敦金融城的影响力将被削弱。

据了解,2021年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 29)对全球主要金融中心城市进行了排名,其中伦敦继续保持第二,法兰克福比上期排名上升7位至第9位,卢森堡排名第17位,巴黎和阿姆斯特丹则位列第25和第28。

金融业务的转移还伴随专业人才的流动和就业岗位的重新分配。路透社称,尽管疫情减缓了人员的跨境流动,研究报告估算,还有7400个职位从英国流失至欧盟,而巴黎在增加就业机会方面收益最大。

对于外界纷纷看好欧盟城市的受益,英国各方也不断发出信号稳定信心。

英国外交大臣多米尼克·拉布(Dominic Rabb)14日表示,伦敦全球金融中心地位的真正挑战者是东京、纽约或是其他地方,反正不会是任何一个欧洲大陆城市。

位于伦敦的这家智库也指出,在可预见的未来,伦敦金融城仍将是欧洲主导性的金融中心。

另据彭博社近日报道,由于英国开始加速放宽第三次全国性封锁,今年第一季度,伦敦金融业的职位空缺数目比去年第四季度增长七成。有分析人士认为,这是由于对第二季度业务量和利润强劲反弹的预计。

源于准入协议迟迟未签

无论是短期内的金融业务流失,还是伦敦金融城长期风险的形成,都源自于英国脱离欧盟后还未能与之达成全面金融服务协议的尴尬局面。

2020年1月30日,欧盟正式批准英国“脱欧”,但英国和欧盟之间的新关系需要一系列新的协议来保证,否则英国将面临“无协议脱欧”。经过激烈的谈判,双方最终于2020年年底达成贸易协议,而英国也于12月31日正式退出欧盟的单一市场和关税联盟。

遗憾的是,在英国和欧盟达成的一份全新贸易协议中,内容广泛涉及贸易、关税、跨境流动、安全合作、渔业农业等领域,但相当一部分金融服务并未包含其中,金融业务的跨境关系面临着双边规则的空缺。

在这样的情况下,退出欧盟单一市场不仅意味着英国国民前往欧盟必须重新受欧盟签证规则的约束,更意味着总部位于英国的金融公司无法在欧盟开展业务,这对联系密切的欧洲金融业务带来了沉重打击,而首当其冲的是伦敦金融城。

“脱欧”后,英国曾单方面向欧盟抛出橄榄枝,通过法令允许在英国取得业务许可的欧盟金融机构继续在英国开展业务3年,以渡过协议的空白期。但欧盟对此反应冷淡,并未给出积极回应。

据悉,英国宣称双方在金融服务谈判上采用的是“对等原则”,除非双方均就金融服务的准入和其他事宜达成一致,否则协议将不能成形。

对于欧盟拒绝进一步推进金融服务准入协议,英国议会表达了不满。据路透社报道,英国上议院的一份报告称,伦敦金融城可能最好留在欧盟金融服务市场之外,否则将不得不牺牲规则制定的自治权来获得全面准入许可。

尽管如此,各方还是密切注意着金融服务准入的“对等”何时能出现。

英国和欧盟3月26日对一份有关金融服务的谅解备忘录达成一致,该备忘录仅仅聚焦于监管合作框架,即安排金融监管机构定期进行无约束力的非正式会谈。该份框架协议虽然代表着一个积极的信号,但仍被业内人士视为“空谈”。路透社援引CMS律所的金融服务合伙人Simon Morris的分析称,这不大可能给大量的跨境业务提供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