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我刚刚下班,要坐火车回家,里面很拥挤,但我能看到前面还有空间。”

23岁的Grace讲述了自己在墨尔本遭遇骚扰的其中一次经历。

“我让一名男子让一下,他什么也没说,也没动,只是盯着我,”她说。“(然后)他开始对我说,“这里没有你的位置,你不应该坐这趟火车,你根本就不应该出现在这个国家。’”

Grace四岁时随家人从中国搬到了澳大利亚。她说,她经常在公共场所遭遇骚扰,而且往往带有性和种族歧视性质。有一次,当她走在街上时,有人对她说,“作为一个中国女人来说,你的胸部可真好看。”

她并不是唯一一个有这种遭遇的人。



在国际反街头骚扰周(4月19日至23日)之前,维州组织“这不是赞美”(It’s Not a Compliment)于周五发布了一份报告,显示了在公共场所对女性不必要的关注是多么普遍,多么令人痛苦,以及它是如何带有种族主义或恐同辱骂色彩的。

绝大多数受访者(86.6%)表示,他们在过去六个月曾受到街头骚扰。75%的人每个月至少经历一次。

那些并非白人的受访者同样表示他们也经历过种族歧视,而那些举止非同寻常的女性则遭受恐同辱骂,那些有明显残疾的人也因此沦为攻击目标。



这份报告名为“维州街头性骚扰印象”,收集了343名匿名受访者在去年8月至11月期间的证词。该组织试图记录一些针对女性的侵犯程度和类型,并表示,很多人没有向警察报案。

“街头骚扰绝对比人们想象的要普遍得多,”研究和政策官员沙玛(Natasha Sharma)说。

86%遭遇街头骚扰的受访者自称没有报警。而有报警的受访者中,91.5%的人对调查结果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

但该组织并没有将这种行为定为犯罪,而是希望收集数据来提高人们的意识,并鼓励市府推行旁观者干预培训。



“她们对警察的干预不是特别感兴趣,”夏尔马在谈到遭受街头骚扰的女性时说。“那些过去报警过的受害者并不满意,她们寻求社区主导和旁观者的干预。”

受访者还表示,他们在工作、公共交通、锻炼或外出散步时受到过路汽车司机/乘客的骚扰。

而这种遭遇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经历过。57%的受访者称,她们第一次遭遇性骚扰是在13岁至17岁之间。34%表示,在她们不到12岁时就经历过。

这种经历也留下了持久的影响。一位调查者说,由于她太过于害怕,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她都不敢走路上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