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活在惠灵顿地区的Shu Lu和Alex Feng来说,过去的一年坎坎坷坷,现在终于渐渐尘埃落定。
移民局、孩子,还有谋生的小店,过去的一年多围绕着这三个主题展开。
2019年12月,他们带着5岁的儿子Rhys飞回中国,计划在爷爷奶奶家休假几周。
当时计划,过完春节后两人先回来,儿子在爷爷奶奶家再住几周,等快要到5岁生日的时候再回新西兰,在这里过完生日,满5岁也就可以上小学了。
1月23日,两人途径广州回新西兰,当时广州疫情已较为严重,回新西兰后,更大的变化来袭。
他们回来后不久,新西兰边境对中国关闭,除公民和居民之外都无法入境。
他们的儿子Rhys持有新西兰护照,但是没有监护人伴飞,爷爷奶奶因签证问题而无法入境。
家里人很着急,Lu随后向新西兰移民局申请旅行豁免,要求允许她母亲和Rhys一起飞新西兰,申请被以“不属关键情况”的理由被拒。
其后几个月,儿子Rhys在中国发展出一种思想:爸爸妈妈不要我了,自己被抛弃了。
为此,两人每天都坚持和儿子视频,希望他能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处境。
中国和新西兰,两地相隔1万公里。长时间的分离难免会带来心理影响,就算成人也无法避免。
这个时候,小店的生意也开始受到影响。
他们在Thorndon地区经营一家叫Starfish Fish and Chips的鱼薯店。
除了从中国返回后需隔离和关店之外,4级封锁期间,也损失了约6000-9000纽币的收入。
时间一晃进入2020年9月,新西兰边境开始松一些。
Lu再次向移民局提交旅行豁免申请,这一次,移民局一个月之后批了。于是Lu的母亲和Rhys订好了12月16日的机票和隔离宾馆。
12月30日,隔离14天后,Shu Lu在奥克兰一家隔离酒店的停车场接儿子,“非常严,在停车场没敢抱儿子……没有眼泪,情绪也不是非常激动——我们都非常高兴的感觉。”
前两个月适应得很好,也是夏天。到了2月份之后,Rhys要在新西兰上小学了,新的问题来了。
由于缺少足够的适应过程,Rhys在适应学校新环境时产生了畏难心理。
“他不愿意去上学,因为他英语有些听不懂。我们放他去学校的时候,眼睛里都是泪,拉着我说不想去。”
不过,孩子终究是适应很快的。
上个月Rhys满6岁,他终于在适应方面有了改善。“很神奇,他6岁生日之后,好像都变了。”
虽然在英语读写方面仍然落后于班级,但Lu认为有希望未来几个月内赶上。
通常,中国父母都会强调让孩子努力学功课,但Lu和Feng考虑到这一年孩子的经历,认为应该让孩子自己慢慢体悟和适应,不要去逼他做这做那。
“我们希望更平衡一些,不想让他有厌学的情绪,还有15年要念呢。”
3级封锁后两人重新经营鱼薯店,到如今Lu估计生意额大约是疫前的80%。
其中,主要是中午的生意和疫情前相比较清淡。
而他们的孩子,还有一些心理阴影,孩子说,再也不愿意和父母分开,还说再也不想去中国了。
“但是我告诉他不要担心,下一次去绝不会再把他落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