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燕,你怎么又吃这么多肉啊?肉有这么好吃吗?”爱吃素的小丽疑惑地问道。

“你也知道,我是个‘无肉不欢’的人,一顿不吃肉我都心痒痒啊。”说完,小燕夹起一块鸡排,大快朵颐起来。

“但是我听说.....”小丽有些欲言又止。

“有话直说嘛。”小燕头也不抬地继续吃肉。



犹豫了两秒,小丽说道:“我听说吃肉太多,会得肠癌的啊。”

话音刚落,吓得小燕马上丢下筷子,“不是吧!看来改天要去做个肠镜检查一下才行了。”

吃肉会致癌,你听说过吗?到底小丽说的话是危言耸听,还是真有其事?今天就让小艾解开这个谜题。

研究证实:吃肉太多,确有患癌风险

许多临床研究证明,吃肉太多确实能够诱发某些癌症。

一项由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进行的研究发现,蛋白ILF3是人体中一种促进肿瘤癌变的关键基因,它以达到自身恶性增殖的目的,能够使癌细胞大量吸收周围的营养物质。

大量吃肉有可能会造成过多营养物质的摄入,尤其是丝氨酸和蛋氨酸,为肠道的肿瘤恶变提供了充分的营养。

早在2015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就将加工肉类纳入一类致癌物的范畴(已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加工肉类中有一些物质能够诱发人类癌症),将红肉定为2A类致癌物(对人致癌性证据有限,对动物致癌性证据充分)。



根据全球疾病负担项目的推算,每年全球有大约3.4万例癌症的死亡病例可能与大量食用加工肉制品有关。每天食用50克的加工肉制品,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将提高18%,还可能会诱发胃癌。

此外,每天食用100克及以上的红肉,患结直肠癌的风险也会提高17%,还可能会引发胰腺癌和前列腺癌。

“无肉不欢”还与25种疾病密切相关

国际事务政策研究所发布的《2016全球粮食政策报告》显示,中国2016年的人均肉类消费量为59公斤,比《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的每年人均27.4公斤多出一倍!“无肉不欢”很可能会诱发多种疾病。

近日,发表在《BMC Medicine》上的一项研究收集了近50万人的样本,在长达8年的随访期内监测了这些人群患25种疾病的风险。

结果发现,红肉和加工肉类的摄入总量越高,发生25种除癌症以外的慢性病的风险就越高。这25类疾病包括常见的肺炎、糖尿病、心脏病、结肠息肉、胃炎等等。



红肉还能不能吃了?答案:适量即可

所谓的红肉,通俗地讲,就是在烹饪前呈现出深红色的肉类。由于猪、牛、羊等畜类哺乳动物的肌肉中含有丰富的血红素,导致肉的颜色呈暗红色。红肉中富含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由于血红素含量高,红肉是绝佳的补铁食物,帮助够维持人体血液循环获得足够的运氧量;红肉中的锌元素远高于植物性食物,这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和性成熟至关重要;此外,红肉中的蛋白质含量为10%~20%,尤其是牛肉,含有大量氨基酸,很适合需要增强体质的人吃。

虽然红肉有致癌风险,但抛开剂量谈危害就是“耍流氓”,如果完全不吃红肉是不可取的,但为了吃得健康,中国注册营养师谷传玲提出了5点建议:

分散食用,适量摄入。每天可以吃1两红肉,每周吃3~5次,可以切丝、切丁、切片,控制好每次的摄入量。少吃肥肉,选择瘦肉。平时可吃牛腱子肉、里脊肉等新鲜瘦肉,少吃肥羊、五花肉等高脂肪肉类,尤其是“三高”人群。低温烹调。烹调红肉时尽量采用蒸、煮等低温方式,少煎、炸、烤,剁碎吃更有利于营养素的消化和吸收。注意营养搭配。红肉搭配肉类、鱼、奶、蛋和蔬菜等一起食用,营养丰富且利于吸收。特殊人群多吃红肉。蛋白质营养不良、贫血、低血压、月经失血多的人群建议多吃红肉补充营养。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在饭桌上变得“无肉不欢”,殊不知总是吃肉相当于为身体埋下了定时炸弹。在日常的饮食中,还是要注意食物种类的均衡摄取,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注意烹饪的方式要选择清淡。#清风计划##谣零零计划##科学真相#

参考资料:

[1]《少吃肉防肠癌》.健康时报.2019-12-03

[2] Keren Papier et al. Meat consumption andrisk of 25 common conditions: outcome-wide analyses in 475,000 men and women inthe UK Biobank study, BMC Medicine (2021).

[3]《癌症机构:吃肉致癌证据确凿 符合中国国情》.新京报.2015-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