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与东盟外长的在线会议上发言(2020年9月9日)。


华盛顿 —
在结束对中东6天6国的旋风式访问后,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这个星期续邀东盟4国外长到福建举行会谈,周末也安排与韩国外长会面,在美中阿拉斯加会谈后中国这些密集外交动作引起许多注意。分析人士说,阿拉斯加会谈的“惨败”后中国试图巩固全球外交活动,目的是要削弱美国抗衡中国的“联盟”,东南亚国家自然也是这个活动的一部分,尤其是受美国影响较多的东盟成员。

在中国的邀访下,新加坡外长维文、马来西亚外长希沙慕丁、印尼外长蕾特诺·马尔苏迪及菲律宾外长洛钦这个星期分别在福建南平与中国外长王毅举行会谈,在东盟外长的会谈后还有韩国外交部长郑义溶的访问。

菲律宾抗议中国民船集结

这些外交会谈是在其中一些国家与中国还有争端的背景下进行。就在这个星期,马尼拉也为200多艘中国民船在菲律宾宣示主权的惠特森礁(Whitsun Reef,菲律宾称朱利安·菲利普礁,Julian Felipe,中国称牛轭礁)水域集结活动向北京提出抗议。

《马尼拉公报》星期三在独家报道中说,一份来自“西菲律宾海国家工作小组”的文件和几张照片显示,220艘被认为由中国民兵操作的船只并没有在菲律宾向中国的抗议后离开惠特森礁,而是散布在更广的水域,“明显的是在从事类似海洋巡逻的活动。”

不过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对此表示,当前南中国海局势“总体稳定”,“牛轭礁是中国南沙群岛的一部分,向来是中国渔船的重要避风点”,中国渔船在附近海域避风,“完全是正常之举”。

对中国海警法的担忧

菲律宾国家安全顾问埃斯佩伦星期三在与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通话时,两人讨论对中国在南中国海争议水域的活动表示共同的担忧。沙利文说,美国将与盟友菲律宾一起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海运秩序,也重申《美菲共同防御条约》在南中国海的适用性。

此外,最近中国通过的《海警法》也引起周边国家担忧与不安,印尼与日本星期二(3月30日)举行外长、防长2+2会谈,《共同社》报道称,“考虑到东海和南海的中国动向,日本和印尼对于以力量单方面改变现状的尝试共享了严重关切。”

阿拉斯加后的竞争态势

分析人士认为,在王毅在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办公室主任杨洁篪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国安顾问沙利文在阿拉斯加剑拔弩张的会谈后,中国的密集外交动作与美中大国竞争不无关系。

针对王毅与东盟外长的会谈,前美国驻香港总领事杨甦棣(Stephen Young)告诉美国之音,“对那些需要经济和贸易的人来说,他们会同中国做这些事,因为它是主要的生产者,也是主要的投资者,但那和友谊有些不同,意思是说,在这些国家里面有大多数人对中国和他们的意图怀有疑虑。”

华盛顿智库史汀生中心中国项目主任孙韵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人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理解中国与东盟外长的接触。

削弱抗中联盟

首先,在阿拉斯加的“惨败”(fiasco)后,中国就一直试图巩固它的全球外交,“较多的目标是要削弱美国抗衡中国的‘联盟’。东南亚是那个活动的一部分。”

其次,今年是中国-东盟对话伙伴关系30周年,缅甸本来应该是主办国,但现在甚至缅甸政府的合法性都成了问题。如果在这个关键年规划这些关系是一个主要问题,尤其是《南中国海行为准则》也不太能提供多少希望;再来就是其他地区问题上,包括中国迫切想要东盟加大对缅甸问题的外交努力,以及在南中国海与湄公河这些有摩擦的议题上,尽可能让关系顺利并减少问题等。

如果中国的目标是这些,那么东盟个国家各自又想要达到什么目的?孙韵告诉美国之音,对这几位东盟国家部长来说,经济复原是他们在议程中排序最高的主题,“中国将很乐意提供他们能力所及的东西。要注意,这四个国家是东南亚4个海洋国家,传统上东南亚的海洋国家被视为是美国的影响力范围。”

强化中国影响

至于中国接下来会采取什么做法,才能成功达到所谓的“削弱美国抗中‘联盟’”目的?孙韵说,问题在于“中国想要在什么目标上达到成功?完全取代美国吗?那是不太可能的。不过,要强化它的影响力、存在,并动摇那些国家,那绝对是如此。中国对东南亚和中东有一贯的、有目的的策略。人们经常好奇的是,美国是否也有这种策略?”

台湾淡江大学东协(即东盟)研究中心主任林若雩也认为,在美中全球竞争战略下,两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所有层面竞逐,中国与东盟外长的接触“自然是以中国本身的国家利益为优先考量”,东盟国家“也会将美中竞争看在眼里,各自有各自的利益考量。”

林若雩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去年完成的RCEP及新冠疫情后的经济复苏都是中国与东盟外长会谈的重点,中国会希望与这些东南亚国家有更好的交往并避免一些潜在的冲突,不过她认为,这些冲突并不容易解决,例如越南与中国的民船纠纷、菲律宾认为对南中国海岛礁的主权也受到中国的迫害等。

“这些国家明明清楚看到中国没有放手的可能,在南海问题上更加坚硬,或者说更尖锐、更加强在这些人工岛礁的军事建筑,基本上不是那么容易弭除这些争端的。”

东盟不团结

林若雩说,东盟国家原本就是采取互不干涉原则,“甚至对缅甸军人干政也没有好的办法提出来,没有办法一致对外,有一个团结的态势,这10个东盟国家没有办法像他们常说的, 是一体的,是团结的,事实上完全不是这样。”

她说,东盟内部国家之间关系错综复杂,例如菲律宾和马来西亚有沙巴的民族和主权争端,泰国、缅甸也有边界争议,个别国家在不同国家利益考量下各自维持与美中两大国的关系,老挝和柬埔寨与中国较为亲近,而海洋国家如菲律宾、新加坡和越南等则是与美国关系较为密切。

在美中避险

对于在阿拉斯加美中高层会谈后中国就立即拉拢东盟4国,林若雩认为,对这些东盟国家来说,虽然他们对美中竞争更加激烈或许感到不安,但它们早已习惯在两大强权之间采取避险(hedging)策略,除了缅甸、老挝和柬埔寨依附中国比较明显外,其他国家多半在两强之间摇摆,不一定亲中或亲美,而是针对不同议题采取不同做法,“极大化自己的利益,极小化它的安全威胁”,例如在新冠肺炎疫苗的议题上接受中国的帮助,但在其他议题上就不一定与中国立场一致。

中国外交部说,王毅与马来西亚外长希沙慕丁在星期五的会谈后双方发布共识,确认在“一带一路”建设、新冠疫苗和抗疫、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生效实施、“南中国海行为准则”磋商,以及支持多边主义、反对外来干涉等议题上的合作。希沙慕丁还说,马来西亚和中国是“一家人”。

两天前,在与新加坡外长维文的会谈中,双方共建一带一路、推动RCEP早日生效、疫苗及健康码乎认,反对“疫苗民族主义”、中国支持东盟不干涉内政原则,“以‘东盟方式’为推动缅局势止乱回稳”也是主轴。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星期五的例行记者会上说,王毅与东盟外长的会谈“体现了中方同东南亚邻国常来常往、越走越亲的深情厚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