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回形针PaperClip(ID:papercliptv),作者:宛易,头图来源:IC photo
你也许有过这样的经历:每天洗漱完毕,看到镜子里的自己,不禁感叹:这是哪来的靓仔?
然而,一旦看到别人手机后置、单反相机里的你,瞬间觉得脸大了一圈,不禁开始怀疑自己的真实颜值。
今天就让我们探讨一下,为什么你总是不上镜?
1
在开始讨论前,我们首先要界定一下什么是“上镜”。
这里讨论的上不上镜,是指镜子里或别人肉眼里的你,与照片是否存在差距。上镜,意味着你的脸能够经受住镜头带来的变化,反之则不然。这与谁在照片里更好看无关——即使某人的照片比你好看,TA 仍可能不上镜,因为 TA 本人更好看。
这个问题可以拆分为诸多因素,如人的面部结构、光线以及镜头带来的畸变。
最重要的首先是你的脸。这很残酷,也很真实。因为任何成像都意味着把立体的你定格在二维图像里,这时,你的面部轮廓就是决定你上镜与否的重要因素。
正脸照和侧脸照,对面部结构的要求各有不同。
先说正脸照。下图是美国整形外科专家 Stephen Marquardt 利用黄金比例建立的理想美貌模型,称为马夸特面具(Marquardt Phi Mask),并称这一模型适用于所有人种,符合这个模型的脸就是一张上镜的脸。
例如,女神玛丽莲·梦露的面部轮廓就十分接近完美模型。
从马夸特面具中不难看出,一张上镜的正脸,需要颧骨宽,下颌骨窄。如果下颌骨太宽,则会显得脸方。
在日常生活中,略宽的下颌骨并不会那么引人注目,因为眼睛和大脑呈现的画面是三维立体的。但在照片中,你可能就成了一张国字脸。
对于侧脸照来说,最重要的则是鼻梁。下图展示了极度符合该模型的侧脸,高挑的鼻梁是完美侧脸不可或缺的一点。
当然,符合模型轮廓的面庞虽然标致、上镜,但并不足以概括所有美丽的面部轮廓。你可能存在不太上镜的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不美,一切都不是绝对的。
除了先天的面部轮廓因素,拍照时的光线也关乎你的上镜与否。
下面这个动图展示了不同位置光源对人面部的视觉影响。或许大家小时候都玩过用手电筒“扮鬼”的游戏,这就是光线造成的一种极端视觉影响。
如果你就是那种下颌骨略宽、认为自己不上镜的人,那么下面这个方法值得你学习。这种打光方法被称为蝴蝶光,也称派拉蒙光,备受早期好莱坞的青睐。
这种布光方法是让主光源位于镜头光轴上方,也就是在人物脸部的正前方,由上向下 45° 方向投射至人物面部,整体似蝴蝶的形状。
它最明显的效果在于能够收敛两颊,并为人物脸部带来层次感。此外,还能在鼻子正下方形成清晰的倒三角阴影,这样能让鼻子看起来更立体,还能隐藏脸颊两侧的肉。
2
其实,每个人在镜头下都会与本人相比有所失真,只是镜头带给每个人面部变化的大小不同。聊完了个体化差异,我们不妨来看看拍照设备的固有问题。
相机成像的机制,是把一个生动立体的人从三维空间定格在二维平面。这就必然会出现镜头畸变问题。
镜头畸变是光学透镜固有的透视失真的总称,也就是因为透视原因造成的失真。一个残酷的事实是,因透镜固有特性造成的失真无法消除,只能改善。
镜头畸变的程度取决于镜头的焦距。焦距对影像的影响体现在两个重要方面:一是有多少场景得以显现(视角);二是物体的大小(对它们的放大程度)。
相机的镜头按照其焦段,可以分为标准镜头(Standard lens)、长焦镜头(Tele lens)和广角镜头(Wide-angle lens)。
其中,标准镜头是最基本的摄影镜头,有着与人类视野最相似的焦距。它的焦距在 40~55 mm 之间,其所表现的景物透视与目视比较接近。因此,标准镜头下的你最接近别人眼中的你,也就是你的真实样貌。
但如果要拍摄远处的人物,就得用长焦镜头。一支长焦镜头好比望远镜,能够把物体拉得更近。焦距变长,则视角变窄,所呈现的主体便会放大。
有长焦镜头,自然也会有短焦,即大众更熟悉的广角镜头。顾名思义,广角镜头的视野更广,一支 35 mm 广角镜头可以记录眼睛从一边转到另一边看到的视角,而 7.5 mm 的鱼眼镜头则能够记录 180° 的视角,即头从左肩转到右肩的视角范围。
长、短焦镜头虽有着各自的优势,但缺点在于前面提到的镜头畸变。长焦镜头往往存在枕形畸变,广角镜头则会出现桶型畸变。
下面这两张图可以生动直观的让你看到不同焦距对人像的影响。不难发现,随着焦距逐渐增大,画面中人的面部会越来越宽,同时五官会越来越小。这就是畸变的结果。
换句话说,长焦镜头下你可能认为自己非常不上镜,广角镜头下你也许觉得自己变好看了,但在 50 mm 左右的标准镜头下才最接近真实的你。
以上示例都是用单反相机拍摄的,那我们日常生活中用到的手机呢?
手机普遍搭载等效焦距约为 25~28 mm 的广角摄像头,以及 13~16 mm 的超广角摄像头,部分手机还会搭载长焦和微距镜头。既然广角镜头存在,就依然会出现桶形畸变,比如自拍时,你很难看到自己的耳朵,而你的证件照上却清清楚楚。再比如多人自拍合影时,在照片边缘的同学脸往往都会变形。
即便存在畸变矫正功能,也并不能 100% 改善。
3
最后,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一个人上镜与否需要结合面部结构、镜头带来的畸变以及光线因素具体分析。
有了相关理论支持,我们至少可以知道,从镜头焦距来看,理论上用单反的标准镜头拍摄的人像会比手机拍摄更加接近真实的你,也就是更加接近镜子中的你。
不过在这个时代,接近真实也许并不那么重要。如果你遇到一个嘴上说着自己不上镜的朋友,高情商的选择并不是掏出单反用标准镜头给 TA 拍一张标准像,而是默默点开 PS 或美颜 App。
参考资料:
[1] Bashour, M.. (2006). An Objective System for Measuring Facial Attractiveness.
University of Toronto.
[2] London, B. & Stone, J.. (2019). 摄影的秘密 胶片与数码拍摄技法快速入门 第9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
[3]NASIM MANSUROV. (2020). What is Lens Distortion?
https://photographylife.com/what-is-distortion
[4] Jesus Diaz. (2011). This Image Shows How Camera Lenses Beautify or Uglify Your Pretty Face.
https://gizmodo.com/this-image-shows-how-camera-lenses-beautify-or-uglify-y-5857279
[5] 孙伟杰. (2007). 浅谈镜头焦距技术对画面造型的影响
辽宁大学广播影视学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回形针PaperClip(ID:papercliptv),作者:宛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