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香港选举制度进行改革的同时,北京驻港机构连日来也出现人事变动。北京时间3月16日,北京公布香港中联办最新人事调整:中国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驻会副主任尹宗华,赴港出任中联办副主任。这是全国人大表决通过香港选举制度改革决定后,中共重要治港机构中联办的首次人事变动。除尹宗华外,中联办“大管家”也悄然易人,中国最高检办公厅主任王松苗2月接替文宏武任香港中联办秘书长。

从上述尹王二人的任用,可以看到北京治港的思路。尹宗华此前长期在商贸领域工作,有着丰富经济工作经验,普遍预计尹宗华将接替年届退休的仇鸿,负责经济领域工作,包括联系商界等。王松苗则兼具政法和传媒背景,被认为善于“法眼”看天下。上述二人赴港,表明北京在强力推动香港选举制度改革的同时,北京也将对香港的经济民生,以及法治倾注更多心力。





尹宗华、王松苗赴港的逻辑

新任中联办副主任尹宗华现年56岁,浙江嵊州人,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早期工作主要在外经贸部及商务部,曾任商务部国际经贸关系司司长、世界贸易组织司司长,2014年8月赴中国贸易促进会任副会长。2019年,尹宗华转任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驻会副主任,进入港澳台统战工作领域。现任港澳办主任、中央港澳工作协调小组常务副组长夏宝龙,于2018年至2020年初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与尹有过共事。

尹宗华在商贸商务领域工作多年,还曾有过5年驻欧盟商务参赞的经历,也有港澳台工作领域的历练,这是北京启用他的重要原因。3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主管港澳事务的中国副总理韩正接见港区政协委员时表示;“希望在完善选举制度后,香港有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有助于下一步下大力气,解决香港经济民生问题,为破解深层次问题铺路……”

新任中联办秘书长王松苗,现年52岁,安徽岳西人,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长期在监察系统任职,还曾担任该院检察日报社总编辑,2016年开始担任高检办公厅主任兼新闻办主任,兼具政法和传媒背景。

公开报道显示,王松苗曾较早地提出“越级上访并不是违法上访”、处理三无人员“救济比遣送更重要”、“刑事被害人应由国家补偿”等法治话题。中国内地媒体评价称,法律科班出身的王松苗有着敏锐的法律视角,善于运用“法眼”看天下。有法治思维,善于运用法治,据信是北京让他此番赴港任职的重要因素。

显然,北京整顿香港选举制度,重构治港体系之后,将投入更大精力解决香港经济民生问题,重塑香港社会核心价值——法治,尹宗华和王松苗的赴任,据悉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上述两大议题,将是北京下一步的治港工作重点。

当然,无论是经济民生,还是重塑法治,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调整一两个治港官员就能够解决,但这是北京的治港思路,而且一旦启动,就不会轻易罢手。

北京“治港之变”仍未结束

在行事作风上,中共要么不出手,保持忍耐,要么决定出手不达目的不会轻易罢休。香港现在的情况便是如此,本来作为“两制”下的特区,香港有很多弹性空间,但过去多年与北京互动过程中的非理性对峙,尤其是修例风波和2019年区议会选举后反对派试图夺取香港管治权,以瘫痪政府来要挟,深深刺激到北京。

以香港修例风波为极端典型的、香港日趋变质的街头政治,甚至出现了意图夺取香港管治权的行为,这严重影响“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施,触动了北京的主权问题上红线,北京方才下定决心对治港政策作出实质性调整。而一旦这个决定作出,就表明会一直往下推进,直至中共概念中的“成功”。这就是中共强调的改革和政策的延续性。

窥一斑而知全豹,从这个角度讲,无论是香港国安立法,还是香港选举制度改革,抑或可预见的未来的香港《基本法》修订,都不是北京治港之变的终点。如果不能确保香港由“爱国者治港”有效落实全面管制权,确保“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有效实施,并实现香港的长久治安和繁荣稳定,北京不会轻易“鸣金收兵”。

香港第一任特首董建华,在其任上,香港推行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其中二十三条立法,由于2003年超过50万人上街游行,二十三条立法最终宣告失败,并且一直搁置至今。从2003年开始,香港的“民主派”,就习惯于通过游行、示威、街头抗议来表达诉求,而且愈演愈烈。而立法会发生的“拉布”也成为常态,香港社会政治不断在动荡中,稍有风吹草动,就会演变成大规模的街头运动。从北京的立场来看,教训何其深刻。

2012年,香港政府颁布了“德育与国民教育科”计划,但最终因为包括大游行等的“反国民教育”运动,让港府的国民教育计划泡汤。香港《基本法》从1990年通过立法,1997年7月1日正式实施以来,至今未作过修改。包括二十三条立法,未来这些都大概率北京未来要推进的,而且北京的态度会更加强硬和坚持。

中联办或迎超级换班潮

《论语》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共中央治港体系人事的变化,就源于对港政策的变化。2020年1月,曾担任中共地方大员的骆惠宁,“临危受命”出任中联办主任,开启起了中共治港机构人事调整。中共另一治港机构港澳办,也在1个月之后进行了调整,夏宝龙以全国政协副主席和秘书长的身份,兼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一职。中共治港机构系统完成体系重构。





在中共中央提出和加强“全面管治权”的政策指向后,推出了“港版国安法”,成立第四个驻港机构——国安公署,作为中央治港的关键承载点,以及香港与中央之间关键衔接点的香港中联办,角色作用和存在感都在持续增强。显然,一个骆惠宁必然难以扭转乾坤,即便在中央的有力支持下,还需要一整套“团队”的配合。

中共开国领导人毛泽东曾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北京治港思路已定,人事布局就就尤为关键。从骆惠宁赴港,到此次中联办最新人事变动,时隔已有一年。这一年时间,其实也是中央对原先治港团队重新审视的一个过程。尽管在此前也曾有《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卢新宁赴任中联办副主任,为中联办注入了新鲜血液。但时至今日才迎来一场大规模的人事变动,可见人事的调整并非一蹴而就,折射出中央对港治理的慎重态度。

而审慎背后,意味将有大动作。此前有知情人士指出,现时中联办人手编制约为480人,而是次人员“换班潮”涉及一半编制,即约240个岗位,不单涉及基层岗位,亦触及部级管理层。该知情人士表示,这次人员换班,并非“炒人”,而是希望“新人事、新作风”,以全新方法处理香港问题。

中联办高层方面,主任骆惠宁治下,目前包括7名副主任和一名秘书长,除上述副主任卢新宁以及刚刚赴港的尹宗华外和秘书长王松苗,其他副主任皆任职多年,其中仇鸿2014年出任中联办副主任,消息称她即将卸任,其工作将由尹宗华接手。中联办另外3位副主任,杨建平、谭铁牛和何靖,均在中联办履职多年。现年62岁的杨建平2012年就开始担任中联办副主任,至今已超过8年时间。谭铁牛2016年开始担任中联办副主任;何靖2017年开始担任中联办副主任。据信,他们之中也将有人发生职务变动。(本文转自香港01,略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