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理工学院的毕业生受到美国硅谷各个明星企业的高度追捧,但他们也将印度固有的种姓制度带到了企业氛围中。

每年都有数百名印度理工学院毕业生加入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公司。2003年,当印度理工学院庆祝成立50周年时,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Bill Gates)在主旨演讲中称赞多年来在微软工作的学院毕业生,并提到公司在印度理工学院的投资多过在美国和英国以外的其他机构。



图示:谷歌首席执行官皮査伊毕业自印度理工学院


尽管印度理工学院在教育培训和就业方面非常熟练,但走向全球科技行业的程序员、产品开发人员和工程师也将印度种姓制度扩散开来。在印度理工学院,低种姓学生饱受歧视、欺凌和隔离文化的困扰。虽然印度理工学院官方不鼓励这种骚扰,但针对达利特(“不可触碰者”,俗称“贱民”)学生的偏见完全是公开化的。

自1950以来,印度试图通过“平权行动计划”消除种姓之间的偏见,其中一项规定是帮助达利特和其他受压迫群体进入大学并为其支付学费。近半个世纪以来,印度理工学院一直实行的预约录取制度仍在校园内引发激烈辩论。近年来,这些学校一直反对将平权行动扩大到教职员工招聘,认为这会拉低申请者的质量,损害学院精英管理形象。

印度理工学院在招生方面是出了名的残酷。约有220万人报名参加2021年入学考试,竞争约1.6万个名额。其中约15%分配给来自低种姓的学生,另外7.5%分配给来自边缘化小部落的申请者。为了填补这些空缺,印度理工学院有时会向考试成绩低于录取标准的学生提供录取名额。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加剧了印度理工学院中基于种姓的怨恨情绪。

来自印度理工学院的达利特毕业生表示,在美国企业中也能发现这种态度。去年,印度理工学院孟买分校的一名达利特毕业生在美国对思科系和自己的两名校友提起诉讼,说自己在工作中受到这两位同事的种姓歧视。

在校期间,对达利特人的隐性和公开的歧视仍然存在。很多达利特人发现自己被排除在印度理工学院的学习小组、晚宴和庆祝活动之外。有些学生会失去信心,学业上陷入了困境,有的甚至因为陷入恶性循环而被开除。

在2017年的一篇论文中,法国研究人员奥迪尔·亨利(Odile Henry)和马修·费里(Mathieu Ferry)发现,并非所有印度理工学院的毕业生都受到了就业市场的欢迎。低种姓学生找到工作的可能性仅为类似专业和学术表现的普通学生一半;他们的工资也更低。研究人员将这种差异主要归因于达利特和非达利特学生在软技能和社会资本方面的差异。很多招聘人员看重的不是成绩,而是表现出好奇心、领导能力、沉着冷静或竞争精神的求职者——这些品质可能会在课外活动中表现出来,可能会得到老师的赞赏推荐,或者仅仅是学生在面试中的自信。

印度员工起诉思科也是首次关于种姓制度的诉讼。起诉书称,自2015年以来,这名未透露姓名的员工一直受到两名高种姓管理人员的歧视,他曾向人力资源部门举报其中一名管理人员公开了他是达利特,并告知同事他是通过平权行动入读印度理工学院的。这名员工说,在第二位经理的领导下,歧视依然存在。

思科则否认了这些指控。一位发言人表示:“我们对歧视持零容忍态度,对所有有关不公平待遇的投诉都非常重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彻底而充分地调查了员工的担忧,发现他受到了公平对待,获得了很高的报酬,并有机会参与梦寐以求的项目。”在对诉讼的回应中,思科提出了另一个论点:由于种姓不属于美国法律保护类别,这些指控无关紧要,应该予以废除。法院最近驳回了思科提出的将此案提交仲裁的请求,该公司已经提出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