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中国诞生了一部画面诡异,但极度硬核的科幻电影《错位》,直接将中国科幻题材思想深度拉到了世界最前沿。

影片主人公是某局局长,平日里苦于文山会海,就组装了一台与自己一模一样的智能机器人代替自己开会应酬。



时间久了,机器人连抽烟喝酒泡妞都学会了,变得不听指挥、擅自行动、四处惹祸,越来越像人,甚至渴望独立,与创造者争论起了平等,最终被爆破销毁。

尽管画面不那么科幻,《错位》中精湛的演技、压抑的色调与悬疑的氛围,生动表现出了人类对于人工智能的担忧。



 

2004年,美国科幻片《我,机器人》上映,深刻地探讨了人与机器人相处的两种未来模式。

影片里,管理社会的超级人工智能系统在“机器人学三大定律”的规定下,为保护人类,居然下达了软禁人类的指令,而一个不遵守“三大定律”、具有“自主意识”的特殊机器人,反而不惜代价制服了邪恶人工智能,解放了人类。



按优先级别排序:1保护 2听命 3自卫

如何理解人与科技,人与人工智能的关系,关乎眼前的点滴与更远的未来。

1

19世纪末的德国,一群农村妇女拉着犁正在辛苦耕作,突然前排的人停了下来,甚至跪倒在地,满脸惊恐,不停地在胸口划着十字架。



她们眼前,一辆没有马的马车正载着一位女士如魅影般快速驶过。



这段场景是奔驰于2019年推出的短片《一段改变世界的旅程》的开篇,背后是汽车诞生之初差点夭折的故事。

1886年1月,卡尔·本茨把一台单缸汽油发动机装在三轮车架上,世界上第一辆汽车就此问世。



但新发明给卡尔本茨招来的不是财富,而是威胁。

由于这辆汽车车身与马车相似,却没有马,还边走边发出黑烟,还屡屡抛锚,像极了从地狱出来的怪物,引起了很多惊讶与猜疑。天主教会得知了这个消息,还预言这“怪物”会给人类招致灭亡,要将卡尔·本茨送入宗教裁判所。

宗教裁判所,就是火烧布鲁诺、囚禁伽利略的宗教法庭,从中世纪一直延续到今天依旧存在,在很多社会问题上至今一直是教众心中的权威。



惹不起教会的卡尔·本茨跑到了瑞士躲了一阵,回来继续改进汽车,但却不再敢抛头露面,幸好妻子贝瑞塔主动站出来,担任起了“试驾司机”,才有了那段短片中的旅程。

当时欧洲的社会观念依旧非常保守,一位女性抛头露面还要驾驶一辆“怪物”,背后的非议与压力,今人难以想象。

1888年5月,贝瑞塔驾驶着三轮汽车成功开出100公里,立刻发电报通知丈夫参加即将举行的慕尼黑博览会。从此,雪花般的订单飞向卡尔·本茨,汽车时代才正式拉开序幕。

试想,如果当时卡尔·本茨真的被拉去宗教裁判所,恐怕汽车历史就是另一个样子了。

科技以人为本,不仅仅是一句广告词,更是几百年技术发展的经验之谈。

汽车工业能够走到今天,从一辆简陋的自走马车,逐步完善为三万多个零件组成的“精密科技品”,是一代代汽车制造商与设计师从人的根本需求出发,不断修正完善的结果。



在百年的相互磨合中,汽车这种高度综合化的科技造物,给人类带来的改变,绝非跑得更快那么简单。

2019年奥斯卡最佳电影《绿皮书》中,主人公护送黑人钢琴家巡演时,带着一本黑人汽车旅行指南,全称《黑人司机绿皮书》。这本书是真实存在的,由一位纽约黑人邮递员在1936出版,后来迅速扩印,风靡整个美国。



只因为当时美国种族隔离制度盛行,很多旅馆都拒绝接待黑人,甚至整个城市夜晚都拒绝黑人进入,因此一本标注哪里有黑人餐馆、酒吧、休息站的“生存攻略”就因此诞生了。

 

更深一点的背景是,黑人在轮船、火车、客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上受到严重歧视,相对私密化的汽车就成了黑人旅行、出差最好的方式。由于长途休息补给不便,黑人司机们甚至会给汽车装上马桶、水箱甚至厨房。

 

有了《绿皮书》的帮助,黑人也就通过汽车,提前实现了1962年美国废奴宣言后实质上的人身解放,直到种族隔离制度被彻底废除。

 

科技来源于人的创造,是文明的一部分,最终的着落点也还是在人。

 

2

 

人工智障,是今天人工智能发展现状的真实调侃。

 

训练AI识别有毒和无毒的蘑菇,结果AI发现有毒无毒蘑菇是交替出现的,就直接按顺序分类了,没学一点蘑菇本身的东西。

 

在训练机器人做松饼的时候,程序员设定的一个指标是尽可能不让松饼掉地上,于是机器人干脆把松饼用最大力度抛到空中。

 

用X光片中识别肺炎时,ai实际检测的不是图像内容,而是哪些医院机器拍摄的X光片患病率更高。

 

人工智能的笑话还有修复bug而删除整个文档、闯关自杀保证检测不到失败等等等等....

 

从人工智障到真正的人工智能,需要人不断介入、反馈,修正机器学习的标准,最终符合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则,才能真正投入现实应用。



 

人工智能应用越广泛,与人类的诉求、价值、理念关系越深,不然寸步难行。

 

科技发展过程中,国家与国家的竞争往往也取决于,谁更能让科技服务于人。

 

苏联民航客机在二战之后一度力压欧美。图波列夫设计局的图104就开启了人类成功运营喷气式民航客机的时代,后来又第一个把超音速客机送上蓝天。



但苏联飞机工业体系疲于应对西方军事压力,长期对经济、环保、舒适等性能关注不足,在70年代后市场迅速萎缩,以至于今天俄罗斯只能坐看欧洲空客与美国波音两分天下。

多年后,波音公司为了与空客A320Neo抢市场,盲目追求利润,枉顾人的需求,在老机体上强行装上大发动机,推出了气动布局有致命缺陷的波音737max。

波音明知问题所在,但枉顾乘客安全,用自动控制软件来弥补硬件的致命不足,直接酿成印尼狮航与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连续两起空难事故,继而招来全球停飞,给了中国商飞崛起的市场空间。

 

以人为本,科技才能持续进化、创造未来。

 

3

 

这些年,随着传统能源时代发展走入瓶颈区,特斯拉等等行新能源造车、各路自动驾驶的纷纷跨界杀入,似乎把积累百年的传统车企们遥遥甩在身后。

 

但随着新能源汽车股价一飞冲天,行业的过度繁荣背后,也暴露出唯ai论、求快求量、动辄颠覆XX的情况。对前沿科技的崇拜,追捧压过了人的需求。

 

如何才能以人为本,问题的答案,最终还是要回到汽车技术本身。

 

2003年,中国汽车行业同样掀起过一次“造车热”,来自家电业、手机业乃至烟草业的资本潮水般涌入利润丰厚的汽车行业,堪称“造车年”。

 

多年之后,诞生于“造车年”的本土车企只有一家走到了今天——比亚迪。因为只有比亚迪没有搞“万国货组装模式”,而是一点点消化非专利技术,创新出一整套自己的汽车专利,甚至违背全球化分工潮流,费尽力气整合上游产业链,吃透汽车技术。

 



有人批评比亚迪想蹭“造车热”:你是做电池的,干嘛不做手机要造车呢?

答案恰恰是,正因为比亚迪手中握有“电池”王牌,所以要吃透汽车工业,才能从发展百年的成熟制造体系中革命出一个新能源与智能化时代的汽车未来。

2020年7月12日晚,比亚迪推出纯电动的汉EV和与混动的汉DM,定义了“全球新能源汽车C级车新标准”,将“电动化与智能化”的市场竞争同时推向一个新高潮。



作为发力最早的新能源车企,比亚迪搭建了一套完整的供应链,打造了较为整齐的产品阵容,且销量靠前,不断完善,一步一个脚印,推动着电动汽车的概念传播和实车应用。

本着科技以人为本的初心,比亚迪始终把“安全”放在汽车设计制造的首位。

汉系列车型的整车寿命目标定为60万公里,比大部分同级高档车型多了一倍。这个里程数字背后,是超同类三倍的模拟道路测试与行业领先级别的安全设计预期,还将推动中国的汽车安全标准逐步成为全球最严标准,从而让客户放心大胆迎接智能化汽车时代的到来。

智能化时代,要义就是安全第一,这一理念也体现在了汉系列车配备的dipilot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中。



 

DiPilot硬件由 3 个毫米波雷达(前一后二)、1 个单目摄像头、12 个超声波雷达、4 个环视摄像头组成,包含DiDAS和DiTrainer(后续升级)两个部分。

DiDAS包含自动紧急制动辅助系统、前向碰撞预警系统、自适应巡航、单车道集成式巡航、交通拥堵辅助、车道偏离预警系统、车道保持系统、盲区检测、全景影像、遥控驾驶等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汉EV中首次搭载了APA自动泊车系统,由8颗短距离超声波探头+4颗长距离超声波探头+4颗高清全景摄像头+1个控制器组成,可以帮助车主解决停车难题,提高驾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妥妥的豪车配备。

 

如果说DiDAS让比亚迪力压群雄,那么不久将升级的DiTrainer则是独门杀手锏。



 

其创举在于将传统“单机版”、预设好程序的辅助驾驶系统,升级为根据驾驶员驾驶习惯与外部情况实时调整辅助价值的“智能教练”。

 

比如,新手司机在高速巡航时,车身容易在车道内晃动,DiTrainer就特别关注车道保持功能的介入,而成熟的驾驶者在拥堵的路段,更注重平顺的驾驶感受,DiTrainer就会适时调整DiDAS的介入力度。

 

有了DiTrainer和DiDAS的相互配合,DiPilot将成为一个更加智能、安全且极具个性化交互体验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为车主提供真正人性化、千人前面的“自动驾驶”体验,也让中国智能化汽车引领了全球之先。

 

2020年8月,比亚迪发布了DiLink3.0系统,新加入了平台DiUI,升级为五大能力平台,打通手机端和车机端的链接,实现了人、车、路的有效协同。比如千里眼检查车内、远程高温杀毒、智能化语音功能、全新一代车内K歌等功能也将一一实现。 



 

此外,该系统还配备NFC手机钥匙功能,只需一台主流手机,激活云服务车钥匙,就能完全替代了传统的电子或机械车钥匙,甚至远程遥控车辆,实现车门解锁、打开空调、检测车辆等等功能。

 

未来,Dilink3.0全面支持汉系列搭载华为HUAWEI Hicar全场景智慧互联解决方案,只需要一次配对连接,就可以实现人—车—家全场景互联互通、无感切换与服务的无缝衔接,创造沉浸式的万物互联智慧出行新体验。



 

如果说DiPilot是让人工智能更好的服务于驾驶者,那么DiLink3.0系统则给与了驾驶者对爱车无界操控的全方位体验。

 

安全、性能、人性化的基础上,比亚迪汉还增加了OTA持续可进化的智能体验,给用户带来更极致的驾驶感受。

 

据统计,自2020年7月上市以来, 汉不断加快智能化升级步伐,共提供了多达13次的OTA升级服务,平均每月2次。其中涉及到DiLink、充电、空调功能、静谧性和音效、自动泊车等多模块,从而一步一步、稳扎稳打地全面提升用户体验。

2月5日,比亚迪向全国汉EV车主推出视觉融合全自动泊车辅助系统OTA升级,将会为车主们带来视觉融合全自动泊车辅助系统,进一步增强日常使用的便利性。



 

2月25日,比亚迪向全国汉DM车主陆续推送保电功能OTA升级。

 

依靠比亚迪多年强大的基础研发能力,新增的保电功能能够让车辆在不同的路况下通过汽车剩余电流进行合理管理,调整控制发动机和电机动力分配,进而提升用户在不同工况下的用车体验。

 

升级后的汉DM拥有智能保电与强制保电两种保电模式,前者优先保证“燃油经济性”,适用于目的地方便充电时使用,后者优先“电量保持”,适用于目的地不方便充电、出行路线有可预知拥堵工况时使用,保证车辆性能同时,充分给予车主自主决策权。



 

比亚迪方面表示,此次升级面向汉DM全系车型且完全免费,通过手机和车载pad即可完成。

 

随着5G时代的到来, 汉将围绕智能化持续推出OTA升级服务,加速赋能DiPilot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与DiLink 3.0智能网联系统等智能化技术,让用户体验与车辆性能持续进化。

 

未来,无论智能化先进到什么程度,以人为本的汽车,才是真正的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