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辉哥奇谭(ID:huigeshow),作者:辉哥奇谭,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如果回顾我过去20余年的工作经历,第一大经验和教训都是:如何与老板互动。


仔细回顾每段工作经历,有做得好的时候,有做得不如意的时候。做得好的时候感觉做什么都能成功,老板的评价高,自己的信心足,成长快,也能不断承担更重要的职责。而做得不好的时候则是举步维艰,老板评价一般,自己信心不足,成长停滞,工作内容的调整基本来自于外界要求,而非自己意愿。


再仔细找规律,就会清晰地发现,成长与表现最核心的因素都与“如何与老板互动”相关,没有任何一个其他因素能与之相提并论。


与老板互动,或者说与老板的关系经常有误区,误区之一就是“唯老板马首是瞻”,俗称拍马屁,其根本原因在于自己缺少独立人格,能力自信也不够。当然某些职场环境容易导致这样的现象,但我认为因为人总可以做出选择,包含职业选择,所以大环境不是根本原因,自己的独立人格和自信是最核心的因素。


误区之二就是“与老板隔离”:员工因为种种原因,与老板保持较远的距离。表现为:除非必须,否则不主动交流。有些职场新人是因为工作习惯还没有养成,对于交流的重要性重视不足。但是还有很多职场老人会犯这样的错误,以为“对得起公司”就够了,而忽视了和老板积极互动。


其实在某些特定的职业场景下,员工和老板之间的确不需要高频高质量互动,就可以完成好工作,这种环境一般具有如下特点:


1. 行业处于低竞争状态,工作动态性很少,工作内容和要求长期保持不变。


2. 有成熟流程和标准驱动,什么时间做什么,该做到什么程度,由既定流程和标准决定。


此外还有一种情况也无需密切互动,即你的工作根本不重要,可有可无,员工本人对于职业发展也没有高预期。这是一种匹配,在这种功能情况下,员工和老板可以老死不相往来。


但是如果正好身处一个高度竞争、高度动态的环境,企业自身不断遭遇挑战、面对新问题,企业自身也在高速发展中,那么情况就发生了180度的转弯。员工和老板之间的沟通不仅应该是高频的,而且应该是高质量的。这种沟通,不是为了和老板套近乎,而是为了工作的成功和公司利益的最大化。原因是什么呢?


无论哪种组织,都具备层级,只是层级多少、管理幅度宽窄的区别。只要有层级,那么老板本人一定处于更高的信息层级和资源层级。员工如果需要更好地发挥特长,更快地解决客户需求,就要学会调动上级,尤其是进行信息互动,促进正确决策,并有效调动资源分配。


在所有的互动中,基于信息的互动最为重要。而在信息的互动中,又有两类最为重要,一类是基于目标的互动,另一类是基于感知的互动。


在OKR实践中,基于目标的互动是最高效的互动形式。比如两个人之间,只要了解对方最近一个季度、一个年度的目标,马上就能找到结合点,可以开展高效合作。而老板和员工之间,如果能就目标进行对齐,彼此知道对方最重要的事情,找到交集,知道怎么相互支撑,二人的关系会非常融洽,彼此配合得当。


此外,为了做出正确的决策,我们一定要基于对周围世界更加全面真实的感知。实事求是的第一步是全面的知道世界是什么。无论是老板还是员工,都可以尽己所能去感知周围的世界,包含对于客户、用户的感知,对于市场的感知,对于竞争对象的感知,对于参考学习标杆的感知… 这些感知,只有进行高频交换,才能发挥作用。


在一个智能组织中,信息只有更加广泛的传播才有价值。追求精准,只会带来信息传递停滞,甚至信息垄断。当老板和员工能通过交换认知,看到一个共同的世界后,团队的战斗力才真正的越来越强。


而且基于上述的认知,员工和老板之间积极互动,并不是员工时刻想着如何逢迎老板,讨老板欢心。与之相反,大家都应从更大的角度出发,想着如何把公司的事情做好。因此,大家如果出现意见不同,反倒容易直接说出口,彼此没有心理负担。


所以,从高质量高频互动出发,大家反而容易达到真诚相待、愿意说真心话的境界,这难道不是我们所追求的吗?我把上述高频高质量互动称为“与老板共振”。而两个不同的物体,因为共振频率的关系,可以发出巨大的能量。


总结以上认知,我确信一个人若想在职业上有所发展、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创造更大的客户价值,就必须遵守“与老板共振”这一定律。


“与老板共振”这一定律,要求大家超越传统的“上下级雇佣关系”,而向“合伙人关系”靠拢,这也是我认为未来职场关系的趋势所在。


所以,我们要尽早开始做准备,主动拥抱这些趋势,从内心中首先去选择做一个合伙人,与老板一起共振,而不是一个为老板打工的雇员。当你有了这种心态,遵守今天所讲的“职场第一定律”,我们每天的时间分配和工作心态都将会彻底改变。你会迎来全新的工作面貌,也必定会收获巨大的成长。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辉哥奇谭(ID:huigeshow),作者:辉哥奇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