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身上下都是拳,挨着何处何处击。


何师父上期怼了基金界一大堆人,收到不少留言,有人说,老何,你敢说说自己是哪里的么?上门堵你去!

在下老家,很自豪地说:江苏江阴是也!
 
说江阴,你可能觉得有些陌生,不要紧,稍微提示一下:那就是,中国第二富的县!

有多富?2020年的GDP4100多亿人民币,和白俄罗斯全国差不多。

江阴才120多万人,倒有十几家上市公司,平均每10万人不到有一家。
 
其中有一家上市公司,尤其引人注目,它居然是以一个村庄为单位上市的,那就是华西股份(000936),曾经的名字,就叫“华西村”。
 
何师父不是华西村人,但从小就知道华西村。

那是咱们江阴——江苏——全中国,都有名的村花啊,说起老村长吴仁宝的故事,那真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
 
然而前几天,突然在新闻里看到了一个很魔幻的场景。

很难想象,这事儿出在了华西村口,简直是——

村花变村渣,群众都闪瞎!

 
只看见:

风雨中,这点人算什么,好多人排着队,只为了守护心中那一点点微弱的亮光。
 
他们手挽手,心连心,完全不在乎疫情。







身处同一个队伍,心中都有同一个梦想:
 
RNM!退钱!



你不说是华西村,我还以为是ofo退押金了。
 
打听下来才知道,这些村民人还在,但是钱没了。
 
本来这群人去借钱,华西村承诺分红30%,
 
结果现在利息直接跳水到0.5%。
 


村民李先生很痛苦,他本来存了20万,三年利息能拿60000块,现在只能拿1000。
 
村民张先生更痛苦,他本来利息就百分之五,结果来晚两天,排队人数直接八百五,他现在觉得自己活像一个二百五。



回过来一看,这一切就很黑色幽默。
 
这两年华西村错过了互联网的每一个风口,
 
但现在的结局真的就很互联网。

「 吴仁宝借钱整活

         华西村旱地拔葱 」

 
在错过互联网这个风口前,
 
华西村很神奇的把握住时代的每一次风口。
 
这主要归功于他们的老书记吴仁宝。
 
吴仁宝的一生可以说是一直在整活的一生。
 
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刚过,刚当上村支书的吴仁宝就开始整活。
 
华西村当时总共就800亩地,还因为自然条件被分得高高低低,很难提高产量。
 
种不好地你就吃不饱饭,所以吴仁宝就定了15年规划,把地整好,让河改道。
 
别的人还在饿肚子,结果华西村就吃的比较饱。



吃饱了之后的吴仁宝就不满足只搞地了。
 
他想全村就600多号人,全都种地就很难接着赚钱了,而粮食单位产量又是有上限的。
 
所以吴仁宝就开始想办厂,靠工业发家致富。
 
1969年,他偷偷了办了一家五金厂。
 
人都是会嫉妒的。为了避免让人说闲话,吴仁宝用墙把五金厂围起来。
 
为了应付领导检查,这个工厂就白天休息,晚上干活。
 
所以你别看今天观网很多人吹工业党多浪漫,当年搞工业是要冒杀头的风险的。吴仁宝那不是浪漫,那是拼了蛋。



偷偷摸摸干了10多年,最后赚了200多万。
 
很多人都不知道70年代,在一包烟才2毛钱的时代,从0起步赚到200万是什么概念。我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狼人(比狠人更狠一点)。

毕竟过去那么多年,知乎上吹牛逼还在说从0开始干到200万多美。

这套模式后来被吴仁宝总结起来,就是领会中央精神,配合市场规律,闷声发大财。



每一次吴仁宝都做的恰到好处。
 
1983年,他开了华西药械厂。第二年他就赚了200多万。
 
1985年,他开了铜铝材厂。结果又血赚。
 
很快啊,到了80年代末,华西村就产值破亿。
 
当时在办厂的时候,吴仁宝特意带了全村100多号人去宣誓,干不到亿元村,全家家产充公。
 
这下子跟着吴仁宝一起干的村民总算松了一口气。



但吴仁宝还在继续憋大招。
 
这一次,他开了一个会,就赚了一个亿。
 
1992年,在邓小平南巡讲话报道出来以后,吴仁宝就反复琢磨。终于在一天夜里3点多。
他悟了。

他马上把村党委拉起来开会。所有参会的同志本来就没睡醒,听完吴仁宝的话更是全懵逼了。
 
吴仁宝就说了四个字:借钱吃足。
 
借钱吃足?借啥钱?借钱吃啥?啥钱吃足?是吃国足还是吃女足?



吴仁宝分析,南巡报道一出来,市场经济就会迎来新一波大潮。经济要起飞,那什么时候会涨,原材料价格啊。
 
那我们囤一批原材料,那还不得赚飞了?可是没钱买材料怎么办?那就借钱,把原材料吃到饱!
 
华西村狂借2400万,光钢胚就买了上万吨,铝锭上千吨。后来全国兴起基建大潮,华西村靠着这次开会,赚了好几倍。
 
吴仁宝厉害的,不仅在于知道该做什么,他还知道什么不该做。
 
当时苏南地区掀起来一阵毛纺热,政府号召华西建毛纺厂,银行为此还专门放了2500多万贷款。
 
可是项目上马之后,吴仁宝就发现一个问题:都在做毛纺厂,那毛纺就不赚钱了啊。后来,其他地方的毛纺厂纷纷倒闭,华西村就逃过一劫。
 
就在吴仁宝一波又一波亮瞎众人的操作中,他很快就超神了。




「 吴协恩我行我秀

         大汇所不做保健 」
 

人可以通过自己的操作超神,但是人自己没法变成神。生命是有尽头的。
 
随着年纪变大,吴仁宝也得考虑接班人的问题。在他之后,华西村的未来该怎么办?
 
这一次,他把目光锁定了自己的四儿子——吴协恩。
 
其实小时候,吴协恩不养在吴家,而是孙家。有个姓孙的华西村村民不幸溺水死了,全家断了后。
 
中国农村又比较注重传宗接代,经过再三考虑,吴仁宝把吴协恩过继给了孙家。
 
虽然从小没和自己父亲住在一起,但吴协恩和吴仁宝特别像,就是喜欢动脑子。
 
吴协恩自己说过,小时候比较懒,所以他擅长借力打力。
 
这话何师父相信是发自内心的,富二代通常擅长借力,毕竟一般人借不到,这算另一种白手起家不靠父辈。
 
这跟他今后的投资模式就很像,那就是贴牌。



1994年,华西找到了一家已经亏损两个多亿的淮阴卷烟厂合作。
 
允许对方使用华西的名号,华西不投钱,还要收取一定的品牌使用费。
 
双方一拍即合,但到底行不行、效果如何?谁都没有底,但没想到,效果出乎意料,华西牌香烟一炮而红。
 
这个厂不仅被救活了,还一举扭亏为盈,发展成为几十亿的大公司。
 
品牌,作为一种无形资产,从此给吴协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也为后来的华西村衰落埋下了伏笔。
 
2003年开始,吴协恩正式接任华西村书记一职。
 
之前我们提过,吴仁宝通过操作超神,获得了巨额的威望。但是这就给吴协恩带来的很大的困扰。
 
我们都知道你老爹行,可我们不知道你行不行。



所以后来秀儿吴协恩开始了自己的“我行我秀”。
 
他把目光选在了两个方向:一个是旅游,另一个是金融。
 
人往往是在证明自己很行的道路上,才发现自己真的不行。
 
每当你走近华西村,你会怀疑自己是不是还在中国。
 
一会儿是凯旋门,一会儿是白宫,白宫顶上还站着个自由女神像,仿佛在冲你招手,告诉你,这里有会所嫩模。





开车到村口,佛祖孔子老子墨子再到观音送子、耶稣基督耶稣基督母子……凡是初中课本上出现过历史人物,你都可以在华西村见到。
 
一排排石像雕塑又仿佛在表达一个反向创作理念:只要钱够,大爷们也可以下海当嫩模。





生怕你们不知道自己足够有钱,华西村还特意建了一个华西龙希大酒店,楼高328米,中国第八。



在酒店里,你不懂周易五行,你都不好意思上楼。



大楼分金木水火土五个汇所。
 
你没看错,这里叫“汇所”,表明不是做保健的场所。
 
顶楼就是一个大金牛,是不是金的我也不知道,反正说价值一个亿,整个大楼也才15亿。何师父不由得甚是担心,这么高密度的重物,会不会压垮了楼板?



中间还有火汇所,进去一看,不知道的还以为奥运火炬就是从这里开始点燃的。



为了让人吃到纯天然的新鲜蔬菜,土汇所里还有原生态的菜地,这可能是全中国最高的菜地。



在龙希大酒店,你还能找大师算命,带你走上人生巅峰。
 
前提是必须认可“中华周易朴素唯物主义理论”。





不仅正常审美的人已经对这些建筑产生生理反应了,连华西村养的熊都看不下去了。



再说说金融。2010年代,吴协恩就确定了华西村转型的方向,那就是投资。
 
既然我原来的钢铁涤纶不那么赚钱了,那我就依靠手上还剩的钱来赚钱,这样看上去就是整个华西村还在赚钱。
 
问题是,撒币你也得专业啊。



曾任华西股份财务总监的吴文通就曾公开表示过:
 
“我们每次都是陆续转型的一个过程,没有彻底地转型过。我们的几次转型,都是在实体经济出现问题、上市公司经营出现困难的时候,我们把包袱丢给集团,集团再把好的资源注入给我们。”

转型金融除了吴协恩看好,也是为了应对华西股份股价长期低迷的窘境。
 
但是向金融转型的华西村,也没能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

原因也很简单,你一个以土地和比较初级的工业为主业的村镇公司,有足够的人才和资源做好金融吗?市场非常之怀疑。



「 张近东东施效颦

         诺基亚含泪点赞 」

吴协恩和华西村面临的问题不是个案,其实苏宁老板张近东也碰到了,以至于他被迫把股权卖给深圳国资委来续命。
 
要说苏宁是怎么丢的,就要先说说苏宁是怎么来的。
 
苏宁崛起的时代,也是借着中国经济发展的东风起飞的时代。人有钱了,改善生活就会被当做需求摆上日程了。
 
最早的苏宁,你可以看作是“专业小店的集合”,俗称摆地摊自由人联合体。那凭啥是苏宁在那个时代笑到最后呢?
 
因为比起综合性卖场,苏宁在家电领域更专业。
 
比起纯粹的专业卖场,苏宁又更综合。



于是在90年代,在中国整体经济起飞的大背景下,苏宁的综合专业卖场模式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于更新家电的需求,瞬间起飞。
 
可是就像上面说的,苏宁的成功也会带来后遗症,跟华西村一样,过去的成功会给领导者带来致命的自负。
 
面对全新的互联网浪潮,苏宁基本是做什么赔什么。
 
它不仅效仿开发了苏宁易购、苏宁支付、苏宁金融等电商有关的业务,还曾开发了苏宁酒店、苏宁应用商店、苏宁阅读、苏宁云、苏宁旅行、苏宁彩票、苏宁天气等一大堆炮灰级app。
 
简直就像在抽奖,只要我做的够多,总有一款会火起来。




而在投资领域,苏宁也继承了自己东施效颦频频爆雷的属性。
 
视频网站火了,苏宁买了PPTV,亏钱跑路;
 
垂直电商火了,苏宁买了红孩子,把一线品牌做成了三线;
 
团购火了,苏宁买了满座网,萎了;
 
新零售火了,苏宁推出了苏宁小店,亏损几十亿然后剥离;
 
共享经济火了,苏宁推出了“共享干衣”,尴尬收场;
 
社区团购火了,苏宁推出“苏小团“,团长盲目扩充达到6万人后再次偃旗息鼓。
 
看到阿里有猫,京东有狗,苏宁自己也画了个难看的狮子,是个美工都不及格的公司。你见过方脸的狮子吗?这不是靳东吗?



永远在跟风,从未创新过;永远在试错,从未转正过。
 
这就是苏宁过去十年的东施之路。



傲慢的东施更加可怕。随意搜索一下,你就会发现无数的苏宁员工都在吐槽自家的公司。
 
压榨员工



在互联网时代,连程序员穿什么都得照章办事



总结一下,就是非常的魔幻现实。
 


这就涉及到一个严肃的问题。

曾经的行业老大,都会因为沉溺于自己的成功,形成路径依赖。
 
因为机枪的发明,使得堑壕战成为了一战的主流战争模式,进而使得防守方获得了巨大的优势。
 
作为战胜国的法国最高统帅部进而形成了一种共识:防守赢得总冠军。
 
结果在二战期间,法国依旧延续了这样的思路,构筑了马奇诺防线。
 
结果法国光速沦陷,从开始到结束,仅仅只有6个星期。
 
法国没有意识到,让他们获取胜利的方式,并不是防守,而是机枪导致的战争形态的改变。
 
德国的装甲部队,朝着旧时代的法国,直接碾压了过去。



在互联网时代,华西村和苏宁就犯了跟法国一样的错误。
 
作为风口的追随者,吴协恩和张近东就得接受大概率失败的命运。
 
一步慢,步步慢,在你拿不出更好的东西时,没有人会放弃已经培养起来的习惯。
 
诺基亚含泪点了个赞。



而作为风口的创造者,市场也会给予你足够的尊重。
 
那就是把自己的钱交给你。
 
互联网时代,就是烧钱拼垄断的时代。你既没有亮眼的创新,也没有足够多的钱,那你就不配继续活在这个市场上。
 
「 东流去 」

华西村的崛起,靠的是吴仁宝创造风口和把握机会的能力。
 
这里可以再补充一点。那就是吴仁宝的“找钱能力”。
 
作为集体经济的代表,吴仁宝分配钱的方式非常具有特色。
 
华西村每个村属企业都设立盈利指标,实行“二八开”与“一三三三”的分配机制。
 
即超指标部分实行“二八开”,即20%留在企业投入再生产,80%用作奖金分配。
 
而这些奖金则实行“一三三三”机制,具体是,10%奖给厂长,30%奖给厂经营班子,30%奖给职工,结余的30%留在企业作为公共积累。
 
除了分配外,华西村也会用消费的方式,将村民的钱尽量在村内进行消耗。
 
每个家庭会有专属的消费卡,凭着这个消费卡可以在华西村内进行消费,购买日常生活用品。
 
同时消费卡也可以购买红木家具、房子、装修服务等,相关费在单独研发的系统中统一结算扣除。
 
这种财富分配方式其实就形成了一个闭环,将大量的财富只在本村进行沉淀。
 
手上有了钱,又走上了率先工业化的道路,自然可以让他开上历史的顺风车。
 
但这套打法在互联网时代,显然吃瘪了。因为华西村的核心产业优势已经不再了。
 
吴协恩的确看破了华西繁荣下的未来困境:土地、人力成本提升,环境容量有限,传统工业将到尽头。
 
但他做出的旅游和金融领域的尝试,并没有什么竞争力。竞争激烈的互联网时代里,连百度都从BAT中掉队,更不用说你这种初出茅庐的骄兵悍将。



资本就是人性的极致体现。所以普通村民对于华西村缺钱以后的反应速度,会落后于资本市场的反馈。
 
但该来的,总会来的。吴仁宝在世时,村民出于对于权威以往的信任,还会处于观望的态度。
 
可时间会慢慢消耗这种信任。当吴协恩无法再现吴仁宝在世时的辉煌,村民用脚投票也不过只是时间的问题。
 
因为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



在中国处于升级过程的转型中,华西村和苏宁的发展就如同时代的缩影,通过高杠杆高库存的模式瞬间崛起。
 
但在互联网时代,当所有人都在去库存、去杠杆,当资本觉得你的模式不再具有想象力,那失败也是大概率的结果。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