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所谓的精英教育真的完美面面俱到吗?真的适合每一个人吗?
一个偶然的机会,主页君看到了十六年前毕业于哈佛本科的Due Quach就讲述了自己在哈佛遭受精神上的抑郁创伤的经历的文章,让我不得不再一次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01
“我在费城长大,我的父母是从越南逃到美国的难民,他们甚至连一句英语都不会说。我所居住的街区,暴力犯罪居高不下,贫穷随处可见,超过一半的孩子从高中辍学。
所以可想而知,当我被哈佛录取的时候,那简直是一个奇迹。大家都认为我会从此改变命运,过上成功光鲜的生活。
可是当我拿着奖学金来到哈佛,准备开始新生活的时候,一切并不是我一开始所想的样子。我发现我的同学们都有着优越的背景出身,父母是CEO,房产大亨和教授。
他们无法想象我的经历,我也远没有他们那超出他们年龄的阅历和见识。以至于在大一那年,我找不到跟我有相同背景能互相理解的朋友。
在高中,我能轻松跟那些出身一样贫寒的亚裔同学打成一片;但是在哈佛,我发现除了肤色以外,我和其他亚裔同学简直是两个世界的人。
在这个象牙塔里,我被完全边缘化了。
尽管学校管理者有着宏大的目标,不断地对外鼓吹校友所作出的巨大成就,但却没有人关心学生的生存状况。在哈佛,每个人都在极力装作“看起来很好”,露出真实的脆弱一面是绝对不可以的,你只能去适应这个环境。
由于压力太大,没有朋友无处释放,我离群索居,终日抑郁,焦虑,甚至想过要自杀。因为这些症状,我无法好好睡觉和休息。到大二时,我甚至无法上课集中精力,更无法写论文。
我尽量不跟人交流,因为我不想他们知道我现在已接近崩溃,到最后我只是希望能在哈佛活下去而已。这是我在哈佛最痛苦的日子。
最终,艺术拯救了我,或者换句话说,艺术解放了我。这也许是在哈佛我觉得我最能做自己,挣脱枷锁做一个最不像“哈佛人”的地方。
我尝试变得不同。也许周围的人觉得我看起来很奇怪,不过我用艺术作为盔甲来保护自己,并透过这个盔甲继续观察周围人的生存方式,被大家认定的社会原则。
我剃过头发,把头发染成各种各样的颜色,穿上奇装异服。同学们渐渐接受了我。我也在接受心理治疗,慢慢好起来。
虽然这是我的个例,但是不得不说,在哈佛,没有人教你如何去应对刺激,逆境带来的巨大心理阴影与创伤, 只能靠自己去慢慢摸索,或者服用抗抑郁症的药物度过余生。
的确,美国顶尖大学学生的心理问题早就不是新闻了。无论是学业,还是感情问题,家庭问题,生活问题,都会让我们背上沉重的包袱,压力巨大,或者让我们遭受很大打击,对心里产生影响。
其实,不论是常青藤的学生也好,野鸡学校的学生也罢,任何人,都有他/她不开心的情绪,积累久了又无法倾诉,就变成可怕的垃圾堆在心脏深处,蠢蠢欲动地想要爆发,炸药一样危险又无法控制。
“我害怕我的GPA不好,到时候考不上常青藤的研究生院让让父母和自己失望”
“我喜欢设计,但父母想让我学工程学计算机,说比较好找工作”
“我是个学校里的名人, 每天所有眼光都会对着我,但我早已受不了扮演一个完美的人”
“到了新环境好像大家都瞧不起我,我又不知道怎么办”
“…………”
在这一团迷雾里,大喊一声,好像都没有任何回音。无助,孤单,没人理解,只有你自己抱住你自己。
当你觉得你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当你觉得前路一片迷茫,当你什么都做不了,你被关在自己的黑屋子里大声喊叫却无人理会,抑郁、抓狂、厌食或暴食、甚至干脆马上就要自我放弃的时候……
要记住:
They can all get fucked, just stay true to you. Be proud of who you are.
记得要发现自己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和特长
要相信有人可以理解,你可以走出来,这没什么可怕
不要让别人告诉你“you ain't beautiful”
而是想清楚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勇敢活出自我来!
03
所以说进了常青藤就万事大吉了?
当然不是,还记得前耶鲁教授William Deresiewicz那本呼吁家长们不要把孩子送进常青藤的excellent sheep吗?
在他看来,美国精英教育下的顶尖大学让虽然学生们收获了学识,却也让他们变得焦虑,迷茫并且害怕失败。
他们没什么求知欲,都顺着社会的期待想要获得财富和特权,却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他甚至认为美国的精英教育的缺失并不只体现在常青藤大学,也体现在了那些私立顶尖高中,越来越多的老师只关注应试课程和升学指导上,却忽视了教育真正的本质。
然鹅,即使有这么多反对的声音,学生和家长们对于常青藤,对于那些USNEWS榜上名列前位的学校还是依旧趋之若鹜。那么究竟精英教育的灰暗面是什么样的,恐怕也只有学生们前赴后继地去自己体会了。
最后主页君想说,其实你这么看,抓耳挠腮写不出essay,被梦校拒绝了哭的稀里哗啦,早都不是事儿了,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