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前立法会议员许智峯在流亡英国及欧洲3个月后,3月8日宣布前往澳洲继续进行游说工作。
他提到,现在英国有罗冠聪,两人所做的工作类似,所以“应该有更好的分工,将国际游说及协助离散港人的组织工作面尽量拉阔至各大洲,遍布世界不同角落。”
德国之声专访几位专家,请他们谈谈香港民主抗争的未来,并分析未来游说工作和社会运动的重要据点。
1.英国
在许多香港人透过海外护照BNO进入英国后,这个曾经殖民香港并与北京签订《中英联合声明》的国家成为香港民主抗争的重镇。
香港众志创始成员敖卓轩目前人在美国,他向德国之声表示,可以预期会有大量的人去英国,这些人可以成为“一个重要的投票群体”。
许智峯也提到,在英国及欧洲有除了罗冠聪之外的其他“香港手足”,他说:“有他们在英国及欧洲,我亦更有信心走得更远。”
2.其他五眼联盟国家
另一个可能性是英国盟友,特别是同为五眼联盟的澳洲、加拿大、纽西兰和美国。
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历史系教授华志坚 (Jeff Wasserstrom) 接受德国之声访问说:“当一个国家内部的镇压加剧时,由流亡者或侨民开展的海外活动很重要。”
许智峯提到,“虽然于澳洲定居及读书的香港人为数不少,但相对流亡澳洲、全职投入游说工作的香港政治领袖却较少,这也是我决定转战澳洲的因素之一。”
他也说,新西兰和澳洲“两国在民主自由等普世价值及贸易上,与北京有不少矛盾及拉锯”。
许智峯表示,未来他有计划走访其他国家,“贯彻香港人在反送中运动里‘哪里要人,就去哪里’的精神”
除此之外,许智峯表示在英国期间有接触北美的香港人团体,表示“他们在美国及加拿大有成熟及紧密的组织,当中不乏知名港人及政治人物,国际工作大有可为”。
不管是英国还是其盟友,甚至是其他国家,敖卓轩相信疫情结束后,随着香港移出人口增加,世界各地声援香港的集会规模会变大。
他强调,在当前情势下,要与在香港的抗争者里应外合并不容易,海外的抗争有另外一个目的。
他说:“当香港人不能上街的时候,这些示威会发展成某种向地方政府施压,无论这些社区在哪里,都要向地方政府传递‘这个问题很重要’的信息”。
他认为,“听众将是这些政府,而不是在香港的香港人”。
3.香港
在民主派大抓捕和香港选据制度修改后,专家认为北京和港府已奠定基调,将积极压制任何形式的反对声音。
目前正在台湾大学访问的美国政治学者南乐对德国之声说:“目前反对派最好的办法就是尽量不坐牢。”
他认为在立法会积极通过议案,可以让政府阻止任何人离开香港,“反对派成员应该想办法为自己和家人寻求庇护”。
他呼吁:“国际社会应该尽其所能,为香港人创造出路,尤其是那些面临迫害的直接风险的人。”
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历史系教授华志坚 (Jeff Wasserstrom) 则提到,即便环境变化如此之大,在香港不是没有办法做任何事。
他说:“我们从各种专制环境中学到的是,可以找到跟日常生活有关的议题来进行组织,通过玩笑和文字游戏或象征性的方法嘲笑当权者。这对保持希望是很重要的。”
他相信,香港人在国安法实施前的大规模的街头行动中“表现出很高的技巧”,未来也能找出自己的抗争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