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华夏基石管理评论(ID:guanlizhisheng2015),作者:彭剑锋,原文标题:《彭剑锋:为什么很多老板技术很牛却做不好企业?》


对于成功的企业而言,企业往往强在两个能力支柱:一是产品力,二是组织力;除少数隐型冠军,对于众多上市公司及互联网企业来说,还有第三个力量:资本力,这一点也是不可忽视的。


许多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一开始就是凭借资本的力量,烧钱烧出来的,传统企业做到一定规模后,要成为产业领袖和行业霸主,也要借助资本的力量,收购兼并,进行产业整合。所以产品力、组织力、资本力这三种力量是支撑企业做大做强,进而成为产业领袖的“三支柱”。


一、做好做大靠产品


我是产品主义者,一直倡导企业要产品至上,才有持续的生命力,企业要硬,首先要硬在好的产品与服务上。所谓“以客户为中心”,如果没有好的产品,以“客户为中心”就是一个伪命题。


要有过硬的产品,就必须要技术创新领先,而要实现技术创新领先,就要持续加大技术创新的研发投入,要硬在真金白银在研发上砸,没有其它捷径可走!


二、做强做久靠组织力


企业光有好技术、好产品能不能做大做强?为什么很多科学家创办的高科技企业注重研发,也有创新性、技术含量高的好产品,但企业还是做不大,活不长?答案是,光有技术和产品,没有组织力,好产品卖不好,卖不大,卖不长。


我曾在一家工程机械上市公司当独董,这家公司的老板是一位有资格评院士的教授,绝对的行业技术权威,他的公司上市时,与竞争对手的规模差异不大,而且在某些技术领域超越竞争对手,每次谈到竞手对手及其老板,他都显得不屑一顾,满脸瞧不上,觉得竞争对手的老板不懂技术。每次我跟他争论说,竞争对手的老板虽然技术没你强,但人家胸怀格局大,能吸纳优秀人才,注重组织能力,能整合全球技术。


实事求是的说,我服务的这家公司的老板是有技术,也注重技术创新,但我观察他,以及很多老板后,发现企业做不大、技术专家出身的老板,几乎都有以下两个“通病”:


一是只懂技术,不通人性,胸怀不够。专家型企业家往往比较自我,技术牛,但不懂江湖中的人情世故;只关注事及技术细节,不关注人,对人才要求理想化,苛刻;也舍不得分钱让利。


我在这个企业做了两届独董,月薪只有5000元,他还常跟我讲,你得为我们公司多做贡献,像你这种管理专家,钱不重要,帮助企业做大最重要。我只好无奈地说:你是上市公司老板,身价百亿,钱对你不重要,但对尚未达到财富自由的我及其他人才来说,钱仍然很重要。他聘请的总裁年薪当年才给15万元,还觉得给多了,而竞争对手的高管收入都在百万以上。


企业家如果只懂技术和产品,不懂江湖,不通人性,不了解人的需求,就没有优秀人才愿意追随它,最后大树底下不长草,独木难成林。


1995年,我带人大六个教授去华为做咨询。为什么大家愿意全身心投入,一下课就往华为跑,甚至大年三十都在华为上班?就是因为任正非通人性,了解教授们的需求,给名、给利、给尊重。黄卫伟、吴春波等教授在华为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将最有才华的岁月献给了华为。所以组织能力最核心的是吸纳、培养和留住优秀人才的能力。


二是只抓技术与产品,格局不高,不关注战略与经营命题,不抓团队与组织能力建设。专家型企业家往往过于事必躬亲,关注细节,不抓大放小,而是抓小放大。


我自认自已还算是一个战略与文化咨询专家,但这位老板从来不与我谈公司的战略、组织与人才机制问题,每次都是带我去车间看新产品,并沾沾自喜地对我说,这款产品是我亲自设计的,那项技术是我独创,技术有多先进,比竞争对手牛在什么地方。


进而对竞争对手的产品及老板一通贬损,非常瞧不上。且不知竞争对手的老板虽然在技术与产品上不如他,但人家有格局,会抓战略、带团队、建组织;15年后,竞争对手的规模已经是这家企业的十几倍了,其品牌和产品畅行全球。


三、成为产业领袖还需资本加持


企业有产品力,也有组织力,但为什么许多企业还是出问题?还是难以成为产业领袖?


企业做大做强,还需有第三种力:资本力。如互联网企业凭借资本的力量完成商业模式的成熟与市场相对垄断,众多企业依靠资本的力量收购兼并,进行产业整合,或构建产业生态。


但资本力是把双刃剑,舞动不好,会伤了自身。


如方正集团是靠独创的好产品激光照排机起家的,海航是靠贴心的服务产品羸得客户认可与市场地位的,但这两家企业做到千亿规模以后,却落得个破产、清盘的结果?很核心的一个原因是,过度使用了资本杠杆,盲目扩张,过度多元化,直至驾驭不了资本这个魔鬼!


资本既是成就企业霸业的利器,也是摧毁企业事业的恶魔。这几年众多上市公司爆雷出问题,大多数企业都不是主营业务的产品力和组织力不行,而是企业家缺乏与资本共舞的能力和经营性现金流的意识,资金链断裂,现金流断流,这口气倒不过来,最后瘁死身亡。


有人说,任正非不懂资本,华为也不上市,华为只有产品力和组织力,没有资本力。我认为任正非才是真正的资本运作高手,华为不上市,同样有资本力。


首先,华为创业时缺资本,任正非就通过员工持股计划及员工集资,解决了创业及高成长中的资本积累与现金短缺难题。


其次,华为手上始终握有可变现资产,在华为最需要资本和现金流短缺时,及时卖掉莫贝克获得七八亿美元,后来又卖掉3Com公司,获得四十亿美元。及至现在,又果断买掉荣耀,又可获数百亿美元。手上握有可变现资产及现金,华为就打不倒、死不了。


第三,华为战略上始终坚守主航道,不盲目扩张和多元,有资本都投在人才、技术、渠道建设上,许多企业公布年终业绩时,主要是销售收入和利润两大指标,而华为将经营性现金流作为三大业绩指标之一。


所以,任正非不是不懂资本,而是善用资本力量,慎用资本杠杆,狠抓经营现金流来驱动企业持续生存和发展。     


善用资本力量,慎用资本杠杆,两手抓,两手都要过硬,否则就会出问题。互联网企业尤其要注意这两者的平衡。虽然我们批判烧钱,但是互联网的流量,互联网平台的搭建是需要烧钱的,没有资本的力量是不可能支撑的。就像京东,前几年如果没有几十亿亏损的话,不可能走到今天,所以也不能完全否定掉资本的力量。


总结起来,我认为,支撑企业持续成长、做强做大的三种力量就是产品力、组织力、资本力的“三位一体”。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华夏基石管理评论(ID:guanlizhisheng2015),作者:彭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