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很多年里,华西村的大名如雷贯耳。
改革开放30年来,华西村就有家家住别墅,户户开汽车,存款上千万的说法。被认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
但30年是一个很有趣的数字。
30年河东,30年河西,今天的华西村,却有了破产的传闻……
01
早在1960年的时候,华西村还是一个非常普通的村子。
但一个叫吴仁宝的人,改变了这一切。
当时吴仁宝当上了村支部书记,并且掀起了“农业学大寨”的运动,对华西村有着很多大胆的想法。
吴仁宝认为,华西村的土地资源不多,很难将村里的每一户人家都致富。
但是工业致富确实是一条好路子。
于是,他在“大跃进”时代偷偷地开了五金厂,号召全体村民拿出钱来,跟他干!
吴仁宝的操作让公社成了楷模,也让群众的生活得以改善,在村民中收获了巨大威信。
而在农村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华西村还继续顶着压力,以公社模式实行集体经济。
在国家号召“分家”的情况下,吴仁宝却说服村民集中财产,不要分家,听他指挥就好了。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全是真空区,蓝海区。
指挥全村资本的吴仁宝充分发挥了集中力量干大事的优势。
碾压了很多三心二意的散户和创业中的个体户,规模开始扩大,赚得盆满钵满。
后来几年,吴仁宝勇立潮头。
炒概念,搞营销,拉投资,找赞助,各方面玩得飞起。
后来,吴仁宝还发现了旅游行业这一商机。
根据相关数据了解到,在华西村旅游产业达到顶峰时,它每年接待的游客数量已经高超250万人,由此诞生了华西村“天下第一村”的称号。
当然,伟大的创始人总有衰老和逝世的时候。
2013年,吴仁宝因为身体原因而逝世,这导致了华西村从此失去了一位传奇人物。
不久之后,华西村的发展便逐渐走向衰落。
02
吴仁宝逝世后,儿子吴协恩接手了华西集团。
此时留给这位接班人的市场环境已经大不相同——1978年的吴仁宝面临的是蓝海,而吴协恩却是红海。
能发财的机会基本被挖掘了,能发展的产业,别人也都发展了。
基于此,华西村的利润水平下降、日子变得紧巴,甚至遇到了困难。
2016年,有媒体揭露,华西村在当年第一季度负债高达389.07亿元人民币,资产负债率为68.78%。
另外,财富权力分配也有问题,村里的干部,基本是吴仁宝的家人。
一个家族把持着华西村的全部!
与其说,华西村是集体企业,不如说华西村是家族企业。
另一方面,生活在华西村的村民,也没有媒体宣称的那么富裕、悠闲。
实际上,华西村民虽然是大锅饭,但也是很受限制的。
比如,他们只能在村里工作,如果不遵循当地规则,则会被逐出华西村。
而且即便村民的子女能考上好大学,哪怕国外留学,毕业之后也必须回到华西村工作,不然学生的父母在村里就会被街坊邻居举报、唾弃。
华西村民看似家家别墅、豪车,有工作。
但实际上,别墅、汽车产权也不是自己的,村民住的房子只是村里的房子。
最近,朋友圈内疯传华西村大量村民,冒雨排队取出华西村投资款一事。
随后,华西村发言人对记者表示,视频显示的内容是真实的,主要是“外面的引资款到期兑付”。
但发言人也强调,华西村资金没问题,兑付没问题。
03
共同富裕是华西村的终极理念,为何会出现“挤兑”?
发言人表示,主要是:“坊间传言,传来传去就都急着来兑付了。”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在华西村庞大的企业集群中,目前除了上市企业外,诸多大中型企业已经完成了国资控股,华西村村本级的股份已低于30%。
时代变了,华西村却没变。
华西村兴起,最大的根本原因在于,在特殊时期,在吴仁宝的带领下,能拿到银行贷款,迅速吃上时代红利。
但如今,华西村的产业优势已经不再。
主要的钢铁产业现在已经是夕阳产业。旅游业已经出现颓势,知名度开始下降。
随着全国其他地区的逐步富裕,很多人去了当地以后,也没有惊讶“天下第一村”的富裕。
只是觉得这个“天下第一”也就那样,或者有些方面还比较落后。
社会的发展要与时俱进,无论农村城市都一样,花无千日红,因循守旧,不思创新,总有一天会坐吃山空。
只有穷则思变,才能做出一番事业来。
华西村因穷而起,却因富而衰。
正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句话的完美写照。